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益肝茶
释义

益肝茶

【曾 用 名】益肝草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5751

【成 份】土大黄、地耳草、栀子、虎杖、车前草、蒲公英、马兰草、马鞭草。

【性 状】本品为袋泡茶,内容物为绿褐色的颗粒和粉末;气微,味微苦、微涩。

【功能主治】苗医:旭嘎帜洼内,漳样丢象档孟,汗吴汕麦靓麦韦艿,夫热觉蒙。

中医:清热利湿。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急慢性肝炎。

【用法用量】开水泡服,一次3g,一日2次

【生产企业】贵州特色制药有限公司。

配方方剂学分析: 本方为治疗肝经湿热的第一要方,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在2007年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君药)车前草:利水通淋、排毒、清肝、明目

(臣药)栀 子:清利湿热、利胆退黄

(臣药)虎 杖:清肝利湿、退黄

(臣药)蒲公英:疏肝解毒、清利湿热

(臣药)马鞭草:除湿退黄、利水退黄

(佐药)土大黄:清热泻火、通利大便

(使药)马兰草:清热利湿、排毒

(使药)地耳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 甲肝、乙肝、丙肝病毒主要是由于湿邪与瘀热蕴结于里所导致。湿邪与瘀热郁蒸肌肤,由一身面目俱黄;湿郁不行,由小便不利而腹微满、口渴、苔黄腻,脉滑数皆为湿热内郁之象。所以,本方主要功效治宜清利湿热,清肝败毒。 方中重用车前草为君药,善清利湿热,利尿而排毒,以栀子、虎杖、蒲公英、马鞭草为臣,通利三焦,导湿热下行,引湿热自小便出从而达到排毒的疗效,以土大黄为佐,泻热通淤,清肝通利大便之功效;马兰草、地耳草为使辅助导致湿热淤带下泄,方可达到清肝排毒之特效。正如《伤寒论》原方后注云:“小便当利,尿如皂角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

益肝解毒茶临床报告

益肝解毒茶在上市前,在国内多家乙肝专家医院进行临床试验,结果十分良好,例如贵州黔南州中医医院曾对益肝解毒茶进行过775例临床报告--《益肝解毒茶袋泡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775例III期临床试验总结》

适用人群

1 、已确诊的乙肝患者

2、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3、急慢性肝炎患者

4、患有脂肪肝的人群

讨论与结论

中医学认为病毒性肝炎主要因感受湿热、或饮食不当所引起,辩证属黄疸、胁痛范围,前者为黄疸型肝炎,后者则包括急慢性无黄疸型肝炎。由于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湿热蕴结脾阳,故见倦怠乏力。 湿热侵扰肝胆,肝之疏泄不畅,肝气郁滞,脉络失和,不通则痛。病患日久号上营阴,肝阴不足,肝络失养,则见胁肋隐痛。 故治疗原则应清热解毒除湿,疏肝理气行郁以治其标,和肝健脾,方证相符。经III期临床观察755例慢性乙型肝炎,结果表明: 基本治愈率为51.61%,总有效率为81.39%,能明显改善主要症状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痛,有效率为86.84-95.23%。对乙肝病毒标志物有明显的转阴作用.受试病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摘自于《益肝解毒茶袋泡剂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775例III期临床试验总结》

参论文献

1、1990年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治疗方案(试行)。中华传染病杂志,1991,9(1):52. 2、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方式方案(试行)。中华传染病杂志,1995,13(4):241. 餐前饮用一杯香甜的红豆花生茶饮,可有清热毒、缓和慢性肝炎的效用! 茶材:红豆50克,带皮花生25克、红枣、红糖各15克、水700ml。 作法: 1、红豆、带皮花生洗净、沥干、红枣洗净以温开水浸泡约10分钟后备用。 2、锅中加入水、红豆及带皮花生,以小火炖煮1个半小时。 3、再加入红枣、红糖拌匀,再炖30分钟后,即可滤渣取汁、倒入杯中饮用。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21: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