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义和团团牌
释义

团牌内容

《近代战争馆》中有一义和团文物--"奉旨义和团牌",上面书写着: 义和天心同保大清

扫除洋孽神助民兵

二毛教匪胆破魂惊

为国安良众志成城

严拿奸细谁敢徇情

焚巢毁穴休想偷生

神攻鬼灭人叩天成

皇恩嘉义召入神京

从团牌的内容,可以看出义和团"扶清灭洋"的宗旨和其在北京等地的活动情况。

文物陈列

现陈列于军事博物馆中

历史背景

义和团本称义和拳,19世纪初以来,秘密流行于山东、直隶、苏北一带农村。直到1899年末,才普遍改称义和团。它用秘密结社方法来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斗争方式具有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基本口号是"扶清灭洋"。他们散发传单、揭贴,揭露帝国主义割据、瓜分中国的罪恶,号召人民群众起来驱逐"洋人",保卫中国的独立和完整。同时也号召毁铁道、砍电线,反对西方输进的一切新式物品。这种笼统排外主义,有它的弱点,表明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但它的反帝精神和战斗热忱,却是主流。

义和团运动首先以反教灭洋的形式发动于山东,直隶随之高涨。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5、6月间,义和团大规模向京、津挺进。清政府面对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是"剿",是"抚",举棋不定。6月上旬,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向北京调兵,清政府终于确定了对义和团实行"招抚"政策,以利用其对付列强的压力。6月中旬,义和团在清政府的默许下,纷纷进入北京城,同时焚烧八面槽和宣武门一带的教堂和教会医院。接着,开始围攻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把北京的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推向高潮。义和团进入天津要比北京稍早些。到6月中旬,天津义和团焚烧城内各处及三岔河口望海楼附近的教堂,并向紫竹林租界进攻,同外国侵略者展开了顽强的战斗。义和团进入京津,推动了全国范围内反帝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列强对义和团极端仇视,英、俄、法、德、日、美、意、奥等八国为直接镇压义和团运动,出兵侵入中国。6月21日,清政府颁布上谕并正式招抚义和团,企图借义和团来对付列强的侵略,但同时又积极谋求同帝国主义妥协。

由于清政府玩弄两面派策略,致使八国联军于7、8月分别攻占天津、北京。9月7日,清政府颁发"剿拳"谕旨,通令官兵对义和团要斩尽杀绝,"务净根株",以此向列强献媚。震动全国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就这样在帝国主义列强的血腥残杀和清政府的欺骗、出卖下失败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9: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