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忆往事
释义

书籍简介:

书名:忆往事

作者:杜崇澍

出书机构:北京时代弄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推广:个人出书网 老人出书网

媒体支持:时代文化出版社

合作宣传:时代教育出版社 时代文献出版社 时代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8月

字 数:61千字

页 数:49

版 次:1版

开 本:850×1168 1/32

纸 张:胶版纸

包 装:平装

本书序文:

此刻,望着爸爸消瘦的面容,因病魔折磨痛苦地曲卧在床上,因服用了大剂量的止痛药而面无血色,我已泪流满面,蘸着泪水写下这篇序言。

《忆往事》这五万多字的回忆片段,是爸爸在查到癌症后,从洛杉矶搬到了佛罗里达州以后,在与病魔斗争的同时,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断断续续写完的。大部分的回忆写作是在清晨4到6点之间,爸爸因病痛无法入睡,坐在电脑前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打键盘而完成的。

在爸爸这两年多治疗期间,是我们姐妹俩自成人后跟他在一起最长的时光,我们目睹了他坚强的毅力、学习勤奋和乐观的人生境界。在治疗期间,绝大部分的化疗都是他自己开车去医院,他常说:“只要我不感觉头晕,可以自己开车,你们就去上班,不要耽误工作。”在医院做化疗的时间,他坐在沙发上看书,全神贯注的就像在家看书,完全不像一个在做化疗的病人。他经常重复我们一位医生朋友的话:“病人30%是被吓死的。”爸爸告诉我们不要把他病情通知亲朋好友,不要给他们带去难过。

爸爸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太多,在面对艰难环境、疾病折磨所表现出的坚强毅力是我想象不到的。早在1957年,我祖父杜镇远在铁道部被打成右派。次年即1958年,那年爸爸26岁,硕士研究生已毕业,正是风华正茂的美好年华,被打成右派赶出北京去河南平顶山当煤矿工人。他都只字未向家人透漏。他不想得到别人同情和安慰,更不想家人为他担忧,一家人在政治上已不堪重负,如果再知道家中这唯一的男丁也被打成右派,爷爷、奶奶与姑姑他(她)们怎能承受得起这么大的打击!所以,爸爸闭口不谈。后来,爸爸从平顶山回北京探亲,我妈妈和奶奶看到爸爸极其消瘦,也不知他在煤矿上被挨斗、受迫害的遭遇。事隔四十年后,我收到了一位曾经与我爸爸在平顶山一起工作的同事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他在写到文革时期的一段往事:“……老杜是好人啊,他们迫害他,让他在煤矿井下三天都不准上来……”我看后,哭着向我的孩子述说这些事,当时真是无人知道,现在真是无法想象爸爸那些年是怎样度过来的。我记得他在写《忆往事》时,“风暴和苦难”一章是最难写的,也是最后写的,我让他写得详尽一些,他哽咽着说:“写不下去!”

这一次,爸爸真的被病魔打倒了,在这几个星期之内,病情加重,神志不清。常常盯着我们也不认识我们是谁,但他的嘴里不断的轻声呼唤着我妈妈的名字,喊着这位与他风雨同舟、历尽艰辛,携手度过金婚五十年的老伴。“没有妈妈就不会有我和这个家。”这是爸爸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妈妈在爸爸最苦难的岁月里,带给他生活的希望,爱的力量使他(她)们不畏艰辛困苦,在逆境中勇敢地面对生活上的困境。珍惜着生活之中点点滴滴的快乐!

我记得在矿区里居住的时候,我们也开荒了一片自留地,有一年芋头大丰收,爸爸带着我们兴高采烈地捧着大香芋,一身汗一脸泥的回家报喜。还有一次,在集市上买了三条活鱼,走了六里路才到家,在那种条件下能吃到活鱼真是高兴极了。

春天时,满山的映山红花开了,爸爸采了一枝很高的映山红放在家里,我们洋溢在充满了春天的气息和勃勃生机之中,好美啊!

暑假时,爸妈教我们写毛笔字,请人教我拉小提琴,妹妹学弹吉他,就是在当时那种极其艰苦的条件和极其有限的资源情况下也尽力培养我们成长,不让我们感觉到家里的政治困境而受到影响,让我们乐观地学习和生活。

爸爸曾在广东四望樟大山区里的煤矿工作十几年,在那种生活环境下,毫无前途可言。但爸爸坚持自学英文,每天早上必听8点30分福建电台的英语广播讲座。他自制英文卡片,卡片三寸长,一寸宽,三十多片用橡皮筋捆住左边,正面写英文,背面写中文及词组,天天背啊背,背诵的卡片就有一大包。文革以后,他在国外能那么轻松快乐自如地用英文讲学,就是得益于他长期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从不放弃。

就是在这二年治疗癌症期间,每次的检查化验报告,爸爸都是整篇翻译成中文,两大本医学字典,两大本中英文对照词典放在书桌上,随时查用。所有与癌症有关的的字、药等,他没有不熟悉的。我陪他去医院看病,我虽然英文流利,但许多字和名词不懂,都是爸爸在身边提醒我。

在搬来佛罗里达之前,爸妈在洛杉矶已住了快十年了,老两口一直上夜校,妈妈从初级英语开始学,到现在日常生活、社会交往语言交流没问题了。爸爸自己学习商业写作、电脑会话等,忙得不亦乐乎。他常说:“学习新东西,对他来说是快乐的事情,是享受,就爱学习。”现在在弥留之际,最能让他安静的是读书给他听。照顾他的看护半夜打电话给我:问我是不是要读书,能让他安宁。

有幸在爸爸还能走动的时候,于2006年陪他回了趟祖籍湖北秭归。他总是说:爷爷是从秭归大山里靠努力学习,不怕吃苦奋斗出来的。你们是杜家的后代,要继承这种精神,家里没有钱,要靠你们自己,要吃得苦中苦。我们姐俩就是记着爸爸教诲,在刚刚到美国求学期间,也像穷苦留学生一样,到餐馆端盘子,帮美国人照顾小孩,去小旅馆打扫卫生等。只要能赚到钱,什么艰苦的工作都做,每学期能交上几千元学费很是欣慰。当我们学有所成,爸爸为我们骄傲和高兴,夸我们是有出息的好女儿,没有比得到爸爸的认可更为高兴的了!

这一次,爸爸真的被病魔打到了,我们很清楚能跟爸爸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短了,我们多么希望,时间啊,你能不能停下来,能不能慢一点啊!现在,能守在爸爸身边多一天,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也已渐变为奢望。我的小儿子维克特问我:“姥爷的病有好点吗?每当我祈祷的时候,都会为他祈祷健康。”是啊,我们何尝不是在天天祈求让爸爸能跟我们多待一些日子?我们舍不得他离我们而去,舍不得啊!

献给爸爸的《忆往事》,是为序。

女儿:杜珍琳作序

编者之语:

在两个女儿多次鼓励下,移民来美国十年后,终于在2008年年初动笔回忆一些往事。我写这个回忆录不是为了出版,只是给两个女儿留点可读的家史资料,让她们了解父辈和先人们一些过去的事。所以写起来随意性比较大。

书籍目录:

前 言 6

一、少年时代 8

二、扶轮中学——广州培正 10

三、 大学和研究生时代 13

四、风暴和苦难 17

五、家 20

六、在粤赣大山之中 25

七、转折 28

八、管理工作 34

九、海南特区 38

十、走向大洋彼岸 42

十一、回顾 47

原文摘录:

……

禄丰是云南省靠近省城昆明的一个小县城。 县城不大,但四周均有城墙,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城门。 我们小男孩子有时跑去看被县里殺的土匪,看到人头被挂在城门上,回家吓得都睡不着觉。 禄丰城外有一片桑树林,旁边流淌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水并不深,一点污染也没有。这里就是我儿时学狗刨式游泳的地方。我每次都是偷偷地去游,不能让母亲知道,若母亲知道了就会挨打。有时游泳回来,母亲问起就不承认。但她有个检查办法,就是用她手指甲盖在我手臂上刮一下,若皮肤出现白色就证明去游泳了,就要挨打。但我们一群小男孩也有办法对付检查,就是游泳完后,自己在河边先刮手臂,别人帮着刮肩膀,若刮不出白色,回家就没问题了。在小河里游泳是我少年时代唯一的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直到如今都难以忘怀。

还有就是学骑马。我那时才9岁,个子又小,可以从马肚子底下走过去。我们家的那匹大马十分温顺,很听指挥。刚开始学的时候,由养马的师傅领着,围着我们家外的大球场转。后来就练习慢跑,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就可以在公园内跑得很快了。正在得意的时候,骑马这件事被母亲发现了。出于安全考虑就停止了我这项运动。

我在禄丰刚读了一年多小学,日本鬼子就从缅甸打来了。滇缅铁路也停止了修建,我们又开始逃难了。我那时还小,连四川省在哪儿都不知道,妈妈就带着我们全家乘汽车到了成都。我记得先住在城里租的民房里。那时喝开水要上街买,一暖瓶要两分钱。不久,我们家就搬到城外金牛坝金牛路三号。这里曾经是国府行辕所在地,整个村子规划得很好。我们家就靠村子边上,是一栋有个小院子,有小鱼塘的普通房子。房子虽不大,但够住了。小院子四周是用竹子编的围墙,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丝瓜,我们家经常有丝瓜吃。鱼塘的水是活的,但里面没见有鱼。院子里还有花红树,上面结了好多花红。最有意思的是还养了一只猴子。我放学后老是去逗猴子,小猴子有时很凶,又喊又叫冲过来咬我,但有小铁链拴着,我站得远点,他也咬不到我。但姥爷不高兴我逗猴子,就去告诉妈妈。妈妈说我不听话,还罚我下跪。

那时家里有我们五个孩子,上面两个姐姐——崇慧,崇庆(二姐奶宝儿时在杭州病逝),下面两个妹妹——崇玲和崇敏。我们姥爷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的。我那时在金牛坝金牛小学读三年级。但只读了一学期,爸爸在重庆开完会,来成都了,就把我带到他工作的地方——湖南衡阳市江东岸的苗圃,这里是粤汉铁路局局总部所在地。据说是因我太淘气,妈妈管不了,就想让爸爸带走我。我那时还不太懂事,跟爸跟妈都一样。那次去湖南是从重庆坐飞机先到桂林。那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只记得飞机下降时耳朵疼得要命,没有一点意思。

我和爸爸住在局办公区一栋单独的平房里。这栋平房有三间屋子。中间一间是吃饭和会客的地方,我和爸爸住在进门右手那间,另一间是储藏室。平时爸爸忙于工作并不管我,和我说话也很少。我就找局里的职工子弟去玩。主要是去附近水塘游泳。有时爸爸开局务会议还带着我。我听不懂大人说什么,就在一旁看自己的书。我感兴趣的是会后的聚餐。

由于吃东西不注意,时常泻肚。吃什么药也止不住泻肚。我逐渐消瘦,爸爸很着急。不久妈妈就从成都搬来了。在妈妈的严格管理下,身体才逐渐好起来。这时我在扶轮小学读五年级了。后来铁路局成立了扶轮中学,我跳一级去投考被录取了。我和三姐崇庆同时上初一,分在同一个班。后来看跳级是不对的。要一步一步念上去,把小学基础打好。

当时中学设在桐家龙,那是一个远离局总部的丘林山区。由于距局里远,全部学生都住校。大姐、三姐和我三个人也都住校。

由于我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妈妈,自己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和锻炼。在学校吃不饱饭。主要是学校的军训教官,要求学生在十五分钟吃完饭。我一半还没吃完,就听到吹号停止吃饭了。冬天太冷学生宿舍没炉子,水又是冰凉的,我经常是穿着衣服鞋子睡觉的。早上起来从不洗脸刷牙,因为水太冷。有一次我去看大姐、三姐,她们看我太脏,带我到离女生宿舍不远的湘江去洗干净,冬天湘江水也是很清澈的。那时上课也不专心,写英文作业时,别人都比着下面的线写英文字母。我比着上面的线写,字母全吊着。三姐说我写的不对,我还不服气。

……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