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善地法 |
释义 | 大善地法即一切大善心为大善地,大善地法有十种法,即为大善地法。 大善地法总分为十法:一信,二勤,三行舍,四惭,五愧,六无贪,七无嗔,八不害,九轻安,十不放逸。 中文名:大善地法 外文名:Good law 基本信息谓俱舍之心所法四十六中,信等善心所十个也,以是与一切之善心相应俱起故也。一切之善心,名为大善地。此十个心所,为彼大善地所有之法。故曰大善地法。一信,二勤,三行舍,四惭,五愧,六无贪,七无嗔,八不害,九轻安,十不放逸。见俱舍论四。梵语kus/ala-maha^-bhu^mika^ dharma^。俱舍家所立六位心所之一。即与一切善心相应而俱起之心理现象。共有十种,即:(一)信(梵s/raddha^ ),使心澄净。(二)不放逸(梵aprama^da ),专注修诸善法。(三)轻安(梵prasrabdhi ),使心轻妙安稳。(四)舍(梵upeks!a^ ),使身心舍离执着诸法之念,而住于平等。(五)惭(梵hri^ ),对有德敬崇从属,或对自己所造之罪,内省自耻。(六)愧(梵apatra^pya ),恐惧罪果;或自己所造之罪,于他人前感到羞耻。(七)无贪(梵alobha ),于顺境无贪染之性。(八)无嗔(梵adves!a ),于逆境无嗔恚之性。(九)不害(梵ahim!sa^ ),不损恼他人。(十)勤(梵vi^rya ),修善法使心勇悍之性。以上十法,周遍于一切善心,故称大善;而心王则为彼大善所行之依处,故称大善地;此等十法又为彼大善地所有之法,故称大善地法。 大善地法俱舍家所立六位心所之一。即与一切善心相应而俱起的心所法。《大毗婆沙论》卷四十二云(大正27·220b)︰‘若法唯在一切善心中可得,名大善地法。’共有十种,即︰信、不放逸、轻安、舍、惭、愧、无贪、无嗔、勤、不害。此等十法周遍一切善心,故名大善。心王为大善所行的依处,故名大善地。信等十法为大善地所有之法,故名大善地法。《俱舍论》卷四云(大正29·19a)︰‘大善法地,名大善地。此中若法大善地所有,名大善地法。谓法恒于诸善心有,彼法是何?颂曰︰信及不放逸,轻安舍惭愧,二根及不害,勤唯遍善心。’ 《顺正理论》卷十一在此十法外,别加厌、欣二法,而成十二法。俱舍家谓,厌缘苦集二谛,欣缘灭道二谛,不能于一心之中相互俱起,故无法周遍一切善心,而唯有十法。《成唯识论》卷六于此等十法之外,另加无痴,而成十一善法,且谓欣、不忿、不恨、不恼、不嫉与欲俱起,是无嗔的一分;谓厌、不悭、不憍与慧俱起,是无贪的一分;谓不覆、不诳、不谄是无贪痴的一分。此论所说与俱舍家所说不同。 杂阿毗昙心论尊者法救造 宋天竺三藏僧伽跋摩等译 序品第一 古昔诸大师 于诸甚深法 多闻见圣迹 已说一切义 精勤方便求 未曾得异分 阿毗昙心论 多闻者已说 或有极总略 或复广无量 如是种种说 不顺修多罗 光显善随顺 唯此论为最 无依虚空论 智者尚不了 极略难解知 极广令智退 我今处中说 广说义庄严 (广说梵音云毗婆沙以毗婆沙中义庄严处中之说诸师释法胜阿毗昙心义广略不同法胜所释最为略也优婆扇多有八千偈释又有一师万二千偈释此二论名为广也和修槃头以六千偈释法宏远玄旷无所执着于三藏者为无依虚空论也)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