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意大利女人头像 |
释义 | 【名称】意大利女人头像 【类别】油画 、 名画 【年代】1915年 【作者】佩夫斯纳 【规格】81.3x81.3厘米 【属地】巴塞尔美术馆藏 【简介】 在构成主义运动中,佩夫斯纳(Antoine Pevsner,1886—1962)和其弟弟加波的追求,与塔特林、罗德琴柯等人的艺术主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他们对后者的实用性艺术观持坚决反对的态度。正象加波所宣称的,“塔特林集团要求把艺术作为一种残存的唯美主义而废除,因为唯美主义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同时他们号召那些从事空间结构的艺术家抛弃这种‘职业’,去在他们的物质环境中做一些对人类有用的事——制作椅子和桌子,建立炉灶、房屋,等等。我们反对这些唯物主义的政治的艺术观念,特别反对他们使之复活的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这种虚无主义。”(转引自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译:《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19页。)1920年8月,加波和佩夫斯纳在莫斯科发表《现实主义宣言》,以充分阐述他们的观念。《宣言》提出艺术必须建立在时间与空间的基础上,主张以空间来扩展立体主义的追求,以运动来扩展未来主义的追求。他们认为,雕塑应当抛弃那种与团块和体积相联系的三度空间传统,抛弃传统的制作材料而寻求在机器时代对新材料的发掘。他们之所以将其《宣言》冠以“现实主义”之名,是因为在他们看来,新的艺术从独立意义上来说是现实的,除了其自身以外,不表达任何东西。他们要表明,“他们在抽象绘画和构成里,正在形成一全新现实,一种柏拉图式的理想现实,或者说形成一种比任何对自然的模仿都更加绝对的形式。”(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第224页。) 佩夫斯纳生于奥廖尔,1902—1909年在基辅接受专业艺术教育,后进入圣彼德堡皇家美术学院,但3个月后即被校方劝退。与许多年轻的俄国前卫艺术家一样,他在莫洛佐夫和史库金的艺术收藏中看到了令他激动的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作品。随后他于1909、1911和1913年三度前往巴黎,与立体主义画家交往,并在艺术风格上受到影响,开始探索抽象绘画。1915—1917年间,他与弟弟加波住在挪威,共同从事构成主义创作。两人于十月革命期间回到俄国,佩夫斯纳一度与马列维奇、塔特林等人一起在莫斯科美术学院任教。受塔特林等人影响,他们开始也赞成艺术应服务于社会的思想,认为艺术应具有实际的意义。加波还作了一些迎合特定需要的建筑方案,如1919年的《无线电台设计方案》。可是不久,他们对实用性艺术主张产生不满,从而转向对艺术纯粹性的探索。由于政治原因,加波和佩夫斯纳于1922—23年先后离开俄国来到柏林。佩夫斯纳在柏林与马塞尔·杜尚有过一次重要交流。以后他从绘画转向构成派雕塑。1923年他回到巴黎,并一直定居于此。 《意大利女人头像》是佩夫斯纳作于1915年的油画作品。它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调,用简约的对比不明显的色块构成画面。女人高度概括化的头像在极简化的背景中浮现出来,充满几何抽象的意味。佩夫斯纳创作了许多构成派雕塑作品,例如,他曾用铜板、塑料和木板为马塞尔·杜尚作了一个头像,这个头像看上去夸张而生动,展示了佩夫斯纳构成主义雕塑的风格特点。 佩夫斯纳曾指出,“现代艺术的巨大的结构、惊人的科学发现,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而艺术家则在宣告新的概念和形式。艺术和感情不得不进行一次革命——这将发现一个新的、没有勘查过的世界。于是我们,嘉博和我,走上了一条通往新的研究的道路,其指导思想是试图创造一种造型艺术的综合;绘画、雕塑和建筑……””(转引自赫伯特·里德著,刘萍君译:《现代绘画简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21页。)在这里,把构成派看作传统雕塑的发展也许有失妥当。就象里德所指出的那样,尽管别人把加波和佩夫斯纳称为雕塑家,他们自己也这么认为,但事实上,他们所追求和所收获的却是另一种艺术形式,它替代所有以前的艺术范畴,是“一种造型艺术的综合”。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