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亦思法杭兵乱 |
释义 | 事件起因元朝末年,原波斯(今伊朗)亦思法杭商人赛甫丁和阿迷里丁因镇压农民起义,被元朝廷封为“义兵万户”,他们所带的客兵也被称为“亦思法杭兵”。元至正十七年(1357)赛甫丁和阿迷里丁割据泉州,当时,兴化地方官争夺权利、互相攻杀,给亦思法杭兵以可乘之机。 事件过程至正十九年(1359)三月,阿迷里丁起兵攻陷兴化城,驱逐兴化路分省参政安童,擒分省平章三旦八,据城一个月,四处骚扰,莆田民众群起反抗,阿迷里丁逃回泉州。 至正二十年(1360),兴化路推官林德隆(莆禧人)在黄石集合地方武装攻入路城,驱逐兴化路判官柳伯祥(仙游人),自称兴化路总管。不久,兴化路同知陈从仁(惠安人)和分省右丞藏思丁合兵杀林德隆,林德隆次子林瑛逃到泉州向阿迷里丁求援,阿迷里丁让林瑛回兴化集合武装,自己出兵惠安,牵制陈从仁的弟弟陈同。至正二十一年(1361)四月,藏思丁屈服于亦思法杭兵,诱杀陈从仁。六月,陈同从漳州回惠安,会合柳伯祥的弟弟柳伯顺率兵北攻枫亭,击败林瑛,柳伯顺乘机穷追到吴山(今属忠门)、下林(今属笏石),任意杀人放火。又于七月攻入路城,自称兴化府判。阿迷里丁部下扶信增援林瑛,攻入路城,柳伯顺逃往永福(今永泰县),扶信据路城自称元帅,以林德隆长子林琪为总管。 至正二十二年(1362)二月,泉州市舶司提举、亦思法杭舶商阿巫那(一译“那兀纳”)杀阿迷里丁而统率了亦思法杭兵。扶信惧祸,逃往福州,柳伯顺乘机从永泰攻陷兴化县,并两次进攻路城,不克,退往仙游。 至正二十四年(1364)正月,亦思法杭兵攻陷兴化路城,次年十一月又再次攻陷路城,并北掠至涵江、江口直至福清的渔溪、宏路。 事件结果至正二十六年(1366)正月,博拜、大阔攻陷兴化、仙游两县城,所到之地,杀掠殆尽。在亦思法杭兵的进逼下林琪和柳柏顺化敌为友。二月,柳伯顺攻入兴化路城,擒杀阿巫那的部下哈散。博拜倾巢而出,直逼莆田吴山,林琪坚守砺前寨,林瑛以水军接应,在海上遭亦思法杭水军袭击,全军复没,林瑛只身逃脱,沿海一带被亦思法杭兵杀掠一空。亦思法杭兵进而围攻路城。四月,福建行省参知政事陈友定奉兵部命令,率军自路城东北“宁真门”入城,第二天突然从西、南二门杀出,博拜、大阔等数千亦思法杭兵于城下被歼灭,溃逃的残兵也被附近农民用锄头、扁担击毙。七月,陈友定率军攻入泉州擒阿巫那。至此,长达十年之久的亦思法抗兵叛乱遂告平息。莆田人民在这次兵乱中被杀2万多人,房屋被焚毁的有324万家。 注:此处亦思法杭应该为波斯即现代的伊朗城市伊斯法罕,但多数古籍按亦思法杭记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