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 |
释义 | 基本信息作 者: 黄黎星 出 版 社: 上海三联书店 所属丛书: 旗山新文丛 册 数: 条 形 码: 9787542626509 ; 978-7-5426-2650-9 I S B N : 9787542626509 出版时间: 2008-2-1 开 本: 大32开 页 数: 303 定 价: 22 元 内容简介《易》之《文言传》有“学聚问辩”、“宽居仁行”数语,实属前圣垂教后世的崇高典则。此间有治学之道,有立身之旨,历代哲人往往奉为金科玉律。先师六庵教授尝以此诲我,极称人生须以“道德文章”为要务。我在勉力遵行之际,也时时不忘转授于诸生,庶期大道承传之绪不至于中堕也。 本书以《易》学对传统文艺观的影响为基本线索,在把握《易》学思想本质的基础上,通过对散见于各种典籍的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寻绎出传统文艺观中较为确凿的受到《易》学影响的因素,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与总结。其中言及文艺起源论、文艺历史观、创作主体论、表现形式论诸方面的问题尤有理致,既能紧扣《易》学特征,又能探析《易》学思想与文艺观念的会通。 本书目录序言 第一章 绪论 一 传统文艺观论析 二 经典与经学的笼罩性影响 三 《易》学与文艺的会通 四 现当代相关研究成果概观 五 关于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六 对研究方法的认识 第二章 《周易》的文艺典范意义 一 卦爻符号的象征形态与美学意蕴 二 卦爻辞的象征性及其文学意义 三 《易》传的文章修辞之美 第三章 《易》学与文艺起源论、本质观 一 原点:《易》之道 二 辨析:“文”之义 三 津梁:三才之道 四 典范:《易》之创制 五 会通:“天文”与“人文” 六 回响:“文”“道”关系 第四章 《易》学与文艺历史观、发展论 一 变动不居:《易》学的观念性影响 二 生生不已:文艺发展的生命力 三 与时偕行:文因时变的认识 四 变以求通:变化发展的要义 五 变易不易:变化中的辩证法 六 革故鼎新:新陈代谢的规律 第五章 《易》学与文艺创作主体论 一 “修辞立其诚”的深远影响 二 对“圣人之情见乎辞”的推阐 三 以“刚健笃实”为主的主体修养 四 “《易》之忧患”的启示意义 第六章 《易》学与文艺表现形式论 一 阴阳要素与艺术形式 二 言、象、意之辨与艺术表现 三 “乾坤易简”说的影响 四 《贲》卦与文饰之道 五 “风行水上”说的启示 六 言有物、言有序与义法 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阴阳之道:智慧深蕴与美学启迪 后记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