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艺术底忠臣
释义

基本信息

名称:艺术底忠臣

体裁:现代诗

作者:闻一多

作品原文

无数的人臣,仿佛真珠,

攒在艺术之王底龙衮上,

一心同赞御容底光采;

其中只有济慈一个人,

是群龙拱抱的一颗火珠,

光芒赛过一切的珠子。

诗人底诗人啊!

满朝底冠盖只算得

些艺术底名臣,

只有你一人是个忠臣。

“美即是真,真即美。”

我知道你那栋梁之材,

是单给这个真命天子用的;

别的分疆割据,属国偏安,

那里配得起你哟!

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真个做了艺术底殉身者!

忠烈的亡魂啊!”

你的名子没写在水上,

但铸在圣朝底宝鼎上了!

作品赏析

为艺术而献身,做美与真的忠诚的殉道者,是闻一多前期最核心的美学思想。在审美之光的照耀下,诗人追随着18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脚步,全身心地在艺术理想国中翱翔。《艺术底忠臣》就是这种精神翱翔的产物。

诗人首先用童话般清纯、透明的笔调,巧妙地将艺术世界比喻成一个绚美多彩的王国。诗人和艺术家,成了这个王国的“无数的人臣,仿佛真珠/钻在艺术之王底龙衮上,/一心同赞御容底光采;”然而,从诗人的审美理想看来,艺术容不得半点虚伪矫饰,真正的艺术只能是美与真共同浇铸的完美合体。因而,诗人毫不犹豫地宣告:“其中只有济慈一个人/是群龙拱抱的一颗火珠,/光芒赛过一切的珠子。”济慈在诗人生花的妙笔下,形象一下子超越了历史和国界,光彩照人地明亮在中国读者心中。没有虚伪,没有夸张,更没有着意的偏颇。诗人所以将济慈奉上艺术峰顶的宝座,只因为济慈最完美地体现了诗人本人的艺术理想。

于是,在第三节中,诗人更明确地以深情充溢的语言,直抒胸臆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这种艺术观的盛赞。诗人反对用主观的思想教条规范艺术、图解艺术。认为艺术要陶冶人的灵魂、将社会寄入纯美的理想境界,就必须以美为核心、支柱;而艺术之美又来源于人的创造。没有人的至真至善,至情至性、一切艺术的光辉都只能是浮光掠影,海市蜃楼。据说诗人曾面对昆明西山之巅的石象,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石匠,穷毕生精力开凿石像,凿出了精美的龙门和高踞其上的文曲星。但在石像基本完成时,他却因心力交瘁,雕断了文曲星手中的石笔。老石匠无法忍受艺术精品的缺憾,他举身跳入滇池,以生命追求艺术最终的完美。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老石匠的艺术殉道者的精神,实际上正是闻一多的艺术态度。闻一多赞美济慈,正因为他是纯粹的艺术家,以全部身心、全部生命真诚地拥抱艺术,用杰出的作品和整个人生体现了“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的艺术理想。济慈的名诗《希腊古瓮颂》等艺术杰作,紧紧攫住了诗人的心,使这年轻的胸臆中也涌起为艺术献身的熊熊火焰。“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个做了艺术底殉身者!”诗人嘹亮真诚的颂歌,穿越了悠悠时空的界限,与济慈的审美理想契合在一起。

在诗人的心中,为艺术而献身是最崇高最伟大的业绩,济慈的名字不是象他本人在《墓志铭》中所挽那样“浮在水上”,而是永久地镌刻在艺术神殿的巨鼎里。济慈的理想照亮了诗人的理想,而诗人用青春的活力和激情唤醒了济慈,使沉眠已久的诗人显出“艺术底忠臣”的本色。诗人在解读济慈,更在解读自己,美与真是他们共同的渴望,在艺术的王国里,他们同样是胸怀坦荡,孜孜不倦、严肃而真诚的艺术的“忠臣”。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著名现代诗人、文史学者、革命烈士,原名亦多,字友三,后改夕夕,又改名一多,曾用笔名夕夕。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县。1922年,去美国留学,学习绘画,进修文学,研究中国古典诗歌和英国近代诗歌,1925年闻一多回国,在北京艺专任教,并成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诗镌》的主要撰稿人。他在论文"诗的格律"中要求新诗具有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由实践到理论为新诗发展探索一条值得重视的艺术途径。1928年1月,第2本诗集《死水》出版。1927年任第四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并被选为校务会议中文学院的唯一代表。1928年秋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0年秋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年8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出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云南总支部宣传委员兼《民主周刊》社社长,经常参加进步的集会和游行。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惨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在7月15日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讲演,愤怒斥责国民党反动派,当晚即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22: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