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宜春仰山栖隐禅寺 |
释义 | 禅宗圣地宜春江西省宜春市是禅宗圣地。禅林是宜春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之一,也是宜春有待开发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其中,作为禅林五家七宗第一家的沩仰宗祖庭——宜春仰山栖隐禅寺,及其开山祖师慧寂禅师的思想和遗迹,在整个宜春禅林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仍是人们瞻仰胜迹和休闲游憩的美妙去处。古往今来,凡来宜春的文人墨客,没有不到仰山打马一游的。佛教史上划时代意义的‘马祖建道场’、‘百丈立清规’都发生在宜春市。禅宗‘一花五叶’之第一叶沩仰宗祖庭仰山栖隐禅寺,其遗址就位于宜春市袁州区洪江乡东南村殿上组,该寺始建于唐朝会昌年间(八四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六十四年的历史,开山祖师为慧寂法师。仰山栖隐禅寺鼎盛时期有殿、堂、楼、阁二十八座,僧人逾千,在国内外有着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 历经沧桑,仰山钟静鼓息。今欣逢盛世,在各界人士大力支持下,一诚法师继承虚云禅师遗愿,发愿振兴沩仰宗,派其弟子,沩仰宗第十一代养航法师于仰山负责各项恢复法务。2003年9月,江西省宜春市在原址上恢复仰山栖隐禅寺。2004年8月慧寂塔院先期动工建设,并已完工。同时,宜春中心城区通往仰山的公路也已经修建完毕。17日奠基的大雄宝殿,于2006年10月竣工。 养航法师为沩仰宗第十一世传人,1991年在云居山真如禅寺剃度出家,1996年毕业于九华山佛学院,之后赴陕西终南山净修,并在五台山显通寺创立禅堂,2002年至今,先后在宝峰禅寺和五台山显通寺任维那、堂主、大知客,其间多次应邀前往香港、泰国、缅甸、新加坡访问交流,弘扬佛法。 禅寺地理位置仰山栖隐禅寺位于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城南20多公里的明月山集云峰下(现为袁州区洪江乡古庙殿上村,所谓仰山即指集云峰) 禅寺禅宗地位仰山栖隐禅寺是禅宗‘一花五叶’之第一叶沩仰宗祖庭,该寺始建于唐朝会昌年间(八四二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六十四年的历史,开山祖师为慧寂法师。仰山栖隐禅寺鼎盛时期有殿、堂、楼、阁二十八座,僧人逾千,在国内外有着重要地位和重大影响。 禅寺名称演变仰山寺唐开成年间,唐朝高僧慧寂由沩山来到袁州府宜春仰山,诛茅修"仰山寺"传法,世称仰山禅师,它是以沩山禅师灵佑和仰山禅师慧寂为祖,世称"沩仰宗",为禅宗南宗五派之一。由慧寂禅师亲手创建于唐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兴起于宣宗元年,由当时的宰相裴休和江西观察使韦宙大力支持营建; 栖隐寺因武宗反佛,慧寂曾外出栖隐他处,故宣宗大中年间改称为"栖隐寺"。原寺额“栖隐寺”三字为唐宣宗亲笔题赐。栖隐寺背靠的集云峰(即仰山)是江西宜春市风景名胜区明月山的群峰之一。山麓一片开阔的坡地,小溪沿坡地两侧淙淙而下,最后在坡地前的一个峡口汇流,再穿过山峡奔流而出。坡地前沿,原本建有山门,山门内原有照地势依次飞升的五进大殿,层层高耸,富丽堂皇,如琼楼玉宇,似西天梵宫。历史上,集云峰一向是宜春县乃至全袁州府的风水形胜之地,也正是僧俗追求清净隐居修禅的极好处所。 太平兴国寺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年间,栖隐寺奉敕改名为“太平兴国寺”。太平兴国寺已不再是单一的沩仰宗道场,而改成了所谓“十方选贤住持院”。元朝大德七年冬(公元1304年初),该寺一度毁于火灾。但在希陵禅师的艰苦努力之下,新的寺宇于8年后又在原址矗立起来,元仁宗亲题“大仰山太平兴国寺”匾额一块,诏封慧寂禅师为"慧慈灵感昭应大通正觉禅师",并且命大臣程钜夫撰写《大仰山重建太平兴国寺记》,由大书法家赵孟頫书丹,勒石立碑于寺前。 兴国古寺晚清时代,国运衰颓,以太平兴国寺为核心的仰山寺庙群也随着衰落。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太平兴国寺在又一度毁于火灾后,最后一次重建,并改额为“兴国古寺”。改建后的寺庙建筑面积仅有500多平方米,规模不及过去二十分之一,气派更是大不如前。惟寺前两棵当年慧寂禅师亲手所植的银杏树,历经千年风雨而愈见其苍郁挺拔。上世纪50年代,兴国古寺的最后几名僧人被驱逐还俗,寺中设施全被焚毁;60年代,寺庙建筑连慧寂大师的灵塔均被彻底拆毁。只剩得寺前两棵千年银杏和周围山中一些普通僧人的墓塔群,可供凭吊。 禅寺鼎盛时期宋朝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年间,栖隐寺奉敕改名为“太平兴国寺”。太平兴国寺已不再是单一的沩仰宗道场,而改成了所谓“十方选贤住持院”,也就是不管属于哪种派系,只要是有名的高僧大德,就可以被请来住持该寺院。因此,在宋代,临济宗的楚圆禅师、曹洞宗的仰山禅师、云门宗的佛印禅师、黄龙宗的行伟禅师……等等著名高僧,都曾住持过太平兴国寺。宋代著名文人黄庭坚、范成大、辛弃疾、朱熹等等,也都慕名造访过该寺。宋代的太平兴国寺不仅本身兴旺发达,而且带动整个仰山兴起了大批的“卫星”寺庙。其中的木盆寺等,都达到了海内外闻名的程度。由于宋代仰山人口大增,居民垦山开田,逃避苛政;当年的著名文学家范成大在其《骖鸾录》中记载:“岭坂上皆禾田,层层而上及顶,名梯田”。 “梯田”一词,就是起源于此。 元朝太平兴国寺由著名的希陵禅师住持。希陵禅师曾应元世祖忽必烈之召进宫讲经,因此,朝廷屡次给他加赐佛号。忽必烈赐给他“佛鉴”之号;元成宗又赐给他“大圆”之号。大德七年冬(公元1304年初),该寺一度毁于火灾。但在希陵禅师的艰苦努力之下,新的寺宇于8年后又在原址矗立起来,而且新的寺宇“广员倍于旧而加美焉”,江西行省将寺宇绘图上报朝廷,元仁宗亲题“大仰山太平兴国寺”匾额一块,诏封慧寂禅师为"慧慈灵感昭应大通正觉禅师",并且命大臣程钜夫撰写《大仰山重建太平兴国寺记》,由大书法家赵孟頫书丹,勒石立碑于寺前。 元皇庆元年(1312年),太平兴国寺不仅供奉仰山佛教开山祖师慧寂禅师,同室还供奉仰山古庙的仰山二神神像。明清 明清时代仰山不仅禅林遍布,而且俗世人口继续增加,居民大规模开发山林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梯田越开越多。尤其是明朝覆灭之际,大批不愿被清朝奴役的明朝官员躲进了这天高皇帝远的深山里隐居,有的甚至干脆剃度出家,溜进僧人队伍,逃避清朝的迫害;更使太平兴国寺及以其为核心的仰山一带,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明清明清时代仰山不仅禅林遍布,而且俗世人口继续增加,居民大规模开发山林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梯田越开越多。尤其是明朝覆灭之际,大批不愿被清朝奴役的明朝官员躲进了这天高皇帝远的深山里隐居,有的甚至干脆剃度出家,溜进僧人队伍,逃避清朝的迫害;更使太平兴国寺及以其为核心的仰山一带,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