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清历代帝王图 |
释义 | 《大清历代帝王图》是由我国当代著名满族书画艺术家尚海先生所创作,全图共计16幅,分别为:誓师祭天、西征获玺、燕京品兰、寒林围猎、养心观剑,......该作品集艺术、史学、文物诸方面价值为一体,堪称为中华“国宝级”的艺术珍品。 1.作品简介《大清历代帝王图》全图共计16幅,分别为:誓师祭天、西征获玺、燕京品兰、寒林围猎、养心观剑......该作品是由我国当代著名满族书画艺术家尚海先生所创作,作品集艺术、史学、文物诸方面价值为一体,堪称为中华“国宝级”的艺术珍品。 2.权威人士评论《大清历代帝王图》跋 —— 静观尚海君之画作《大清历代帝王图》有感 撰文/王钟翰 满族为祖国民族大家庭成员中的佼佼者之一。以爱新觉罗一家为首曾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时间(包括入关前的后金国)长达296年之久,历代满族帝王共有十二个。 有清一代,适值长达2~3000年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由于当时正处在封建制上升时期的满族的加入,对延长中国封建社会的岁月增添了新的血液。经过清初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力之增强,疆域之扩展,人民之富庶,于是出现了“康乾盛世”,凌驾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的中国似雄踞欧亚列强之首,为世界各国所公认。清代在巩固和发展祖国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和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诸方面,满族广大人民包括历代帝王在内均做出了不可低估的历史性功勋和贡献。 入关以前为清太祖努尔哈齐与清太宗皇太极父子征讨关外女真各部、统一东北三省之时,其厉兵秣马,国富力强,为日后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基础。 清前期鼎盛时期,当推康、雍、乾三朝,史称“康乾盛世”,近140年。三位皇帝均能“励精图治”、“乾纲独断”,而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为家法,严于律己,身体力行,遂使国运昌盛,百业俱举,万象更新,岂偶然哉? 自嘉、道两朝以降,各帝故步自封,不克振作,而朝纲旁落,腐朽败坏,上行下效,颓废成风,不堪挽救,以致朝野各种矛盾迭起,民怨加剧,国势日衰,乃大势所趋,事理之必然也。 清后期咸、同、光、宣四朝,每况愈下,而各帝多年幼继位,权落母后之手,后党专横,朝野倾轧,不可终日;加之外患日亟,革命党兴,清王朝近300的统治终遭覆灭。此亦历史发展规律之必然,固不必为之讳也。 清代十二帝固不可等量齐观,然并列而论,终不失为清王朝发展史上代表人物的缩影和焦点写照。顷者满族学子尚海君为当代青年有为之画家,潜习清史有年,偶亦过我问业。今将美术与历史合二为一,创作出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之画作《大清历代帝王图》,再现有清一代重要人物十二帝的本来面目。尚君既嗜爱新觉罗家族的画作,复承末代皇帝溥仪之胞弟溥杰生前的观赏,并欣然命笔为之题识,则不啻为此巨幅画作增辉数十百倍。 《大清历代帝王图》融合艺术、史学、文物为一体,无疑诸方面之价值既巨且广,而浅学陋识如予,固不能预测其价值若何,然慧眼人一见,自必有识其为连城之价,纸贵洛阳者,可断言也。 1994年6月于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 【注:王钟翰先生是中国当代国家级的“终身教授”,生前曾被国际学术界公誉为“中国清史泰斗”,2007年12月12日仙逝,享年95岁高龄。此篇短文是王教授在81岁时,为自己的“编外学生”(即:王老先生授业时未在学校‘注册入室’的博士研究生)尚海之代表性美术作品《大清历代帝王图》所精心撰写的“画跋”。 王教授时任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尚海则是该所里聘请的最年轻的满学副研究员。】 3.作者尚海先生尚海先生,满族,字兵翼、号雪龙、别号“杵玉斋主”,其满语称谓:瓦西坤·莫德利(Wacihun mederi)。他曾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及“法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海外华人研究中心秘书长、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客座教授,中华文化学院特聘教授,系国家一级美术师、满学研究员、高级记者。尚海教授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满族书画艺术家,也是一位出色的民族文化学者,曾在海内外多次举办“尚海书画展”,倍受各界人士关注。 1959年12月25日,尚海出生于辽宁凤城(其祖籍:辽宁海城),他是清初平南王尚可喜之后裔,其家族原隶属于汉军八旗之镶黄旗籍。 大学时代的尚海,一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学习,并师从于徐悲鸿先生的弟子尚沪生教授。 而他的研究生时期,则是在中央民族大学的中国画专业与满族文化专业学习。这一时期,他在中国书画专业上的导师有:中央民族大学的金捷中教授、周秀清教授,南开大学的范曾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的欧阳中石教授,清华大学的袁运甫教授;在此期间,尚海在满族文化专业上的导师是:中央民族大学的王钟翰教授、赵展教授及季永海教授。 特别引人瞩目的是,作为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和民族文化学者,尚海先生是中国当代唯一的一位能够使用满、汉双语文字进行书法创作的书画艺术家。另外,他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罕见的集艺术学、民族学、新闻学三项专业于一身的综合性学者。 4.创作散记:“三位一体”铸丹青“三位一体”铸丹青 ——巨幅满族皇史画卷《大清历代帝王图》创作散记 撰 文 / 尚 海 《大清历代帝王图》是我的代表性美术作品,也是我在既往的“美术创作”生涯里所能经历的最极度辉煌的艺术篇章。此幅鸿篇巨制,从构思到完稿历经两度春秋有余,生动而艺术地再现出大清皇朝十二位满族帝王的历史形象及传神容颜。为使这幅洋溢着满族历史风情的美术作品能够融史学、文物、艺术三者为一体,在创作过程中,我耗费了足够的心血和精力。实事求是地讲,在我所创作的数百幅较好的美术作品中,这是我最卖力气的倾心竭虑之作,甚至称得上是“惊魂动魄”之笔,“空前绝后”之墨矣!本作品是对我自身综合性艺术修养程度高低的一次大检测与大展示…… 一. 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中国的封建社会有近三千年的漫长历史岁月,而大清王朝则是处于封建社会的鼎盛后期且又滑向衰亡的尾声阶段。所以,清朝代表着中国封建社会全部发展过程中的顶点与衰点,其历史的纵深含量已经超出了它自身的极限容量。况且,清王朝又是由中国的少数民族———满族贵族所建立起的统一的封建王朝,这无疑对研究和解释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历史构成及发展脉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政治意义。 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国的历史始终是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规律中向前发展,且多种民族成份越聚越广。相互依赖和互相融汇的生存潮流,构成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大中华”阵营。至清朝初年,多民族的、统一的“东方封建大帝国”业已形成定局。清王朝的历史很长,从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年在赫图阿拉城建立“后金”政权之时算起,到宣统皇帝溥仪1912年退位时为止,大清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共生存了296年,并产生过12位封建帝王。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整体,其中央政权的更迭也反映出这种民族性的变化。元代以前,中国的中央政权基本上掌握在汉族贵族的手里;而元朝则是蒙古贵族执掌中央国政的时代,但其统治全国的时间尚不足百年;明王朝的中央政权又复归到汉族贵族的手中,可是,此时的国家疆域幅度却远远不如元朝时期的版图辽阔。进入清朝,国家的中央政权由满族贵胄爱新觉罗一族执掌,新政伊始,励精图治,国运日趋昌盛。平心而论:满洲民族原本只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支弱小民族,是由明朝的建州女真部落发展起来的,一个诸方面实力都十分落后的渔猎民族,居然可以建立起统治全国的封建式帝国王朝,这一过程的本身就意味着满族统治者当年所面临的社会问题及执政考验,都远比以前的各个朝代要复杂得多,也艰难得多! 清朝的鼎盛时期,历经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至乾隆初年,统治者已经平定了诸多的内乱和外患,中央“君主集权制度”已得到高度强化,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相对缓和。此时的中国与邻邦诸国的边界相对稳定,商贸繁荣,外交通畅;中国的国内则是政治开明,文化活跃,经济富足,军事强悍。清王朝的国家有效疆域空前广阔,当时的强盛国力曾位居欧亚地区之首,在很多方面都属于世界先进行列。在国际上,大清帝国的影响力举足轻重。应该说,在中华民族这一章的辉煌历史上,满族帝王与满族人民曾共同书写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 当然,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折点的,中国的封建社会到达清朝晚期之时已经步入到了末端时光,其鼎盛的高潮期随着乾隆时代的结束而消散,并逐渐转向衰败的封建社会终点。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后,西方列强的“大炮加烟枪”轰开了大清国的“天朝”之门,遂使古老的中国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势国家。 面对中华民族所遇到的这种千古未有的局势变化,清朝的道光与咸丰二帝表现出可怜的软弱及无能,甚至演化成帝王“实权旁落”的悲剧。以后的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皇权竟完全落入西太后慈禧的掌控之中。这位那拉氏掌管朝政近50年之久,她内阻自强之众,外媚列强之魔,使清政府堕落成了“洋人的朝廷”,再加之朝中官僚阶层日益腐败,革命党与民众的反抗运动此起彼伏,终使清王朝的末日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怒吼声里被送进历史的垃圾箱。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体系,也随之变成了历史的陈迹。 今天,我们重新来察看大清王朝的全部历史进程和大清帝王的功过是非问题,要远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清楚明晰得多,也客观公正得多。 满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满族帝王中曾出现过英明盖世的强国君主,在中国历史上大清王朝也曾是极度辉煌的盛世顶点之一。因此,若说“有清一代,功高唐宋”,其誉亦是恰好如实之语,并不为过也。 大清王朝的整个历史演变进程是十分复杂而又井然有序的。但是,各代帝王的不同业绩与生平写照,却是构成大清帝国历史进程的焦点所在,甚至是表现满族风情的文物缩影。因此,若能艺术而真实地再现出有清一代十二位满族帝王的精神表象与容颜面目,无疑是对我国清史研究重点项目的一种形象化补充方式。 运用美术创作的形式去追记历史人物,去描写历史事件,乃是一种新颖的学术性研究领地,更是一种辛苦的创造性劳动。这需要画作的执笔者要把相当大的精力投入到史料研究领域中去,并设计出符合史料记载的人物造型及历史场景。如何才能把艺术、史学、文物三者有机地融合为一体,铸入到丹青之中呢?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新课题。 在阅读清史之时,我产生了一种艺术创作的冲动与难以抑制的激情,并下意识地感觉到这是历史、现实及未来所赋予斯人的使命。做为满族的后继之辈和当代学子,我必须完成这项前无古人的“双术合一”的创作课题。 (注:“双术”,是指“艺术+学术”的合成研究课题而言。) 二. 历史与艺术的结合 面对大清王朝的十二位帝王在历史上的轻重位置来说,那是绝不可以等量齐观的历史真实。但做为人物绘画的艺术性再现,就必需给每位帝王以等量的展示空间来表现其自身的容貌个性及服饰特色。因此,对绘画作者而言,就要设法从真实的历史事件里去掘取最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故事瞬间来,再从中对当事人的精神气质、时代装束、典故环境等等内容进行整体性的塑造。而艺术家所“塑造”的这种“艺术真实”与人们日常生活里的“客观事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概念。所谓艺术家专业水平的高低之分及修养程度的深浅之别,就集中地体现在艺术家本人对这种“塑造能力”的掌握程度及发挥运用上。在阅读了大量的清史文献资料之后,十二位帝王的个性特征已在我的心目中构成基本形象。接下来的程序,就是跑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图书馆,察看并感受和推想一下当年满族帝王的生活氛围及心境。尽可能多的收集到相关的历史场景资料与文字描述情节……。还好,苍天助我,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如愿以偿,收寻到了我所需要的各种图片文字等等史料依据。几经思忖与琢磨,几度易稿并推敲,清代十二位帝王的“造像”在我脑海中日见清晰,且日臻完善。创作之时,只要我微合双眼,似乎就能看见他们栩栩如生的身躯及容貌,帝王们依次排列在我的眼前,风云变幻,渐渐组合成一幅幅壮观与优雅并举、刚毅与无奈同现的历史图卷…… 第一幅《誓师祭天》:1618年,在兴京赫图阿拉城里,旌旗猎猎,人声鼎沸,群情激昂。年届六旬的(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此地聚众祭天,他提出了著名的“七大恨”,向大明王朝公开宣战。从此,满洲贵族在“后金国”里拉开了统一中华疆土的战争帷幕; 第二幅《西征获玺》: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的部下在西征蒙古地区时,招降了林丹汗之子额哲,获取了元朝的传国玉玺。此“国宝”竟驱使着44岁的皇太极雄心勃发,他废除“可汗”位,登基“皇帝”位,改“后金”国号为“大清”。自此,爱新觉罗家族步入了“统一天下”的鸿图大业之中; 第三幅《燕京品兰》:1644年,清世祖顺治皇帝挥师入关,进驻北京城,大清王朝从此开始君临天下。顺治帝是清王朝首位汉学修养高深的君主,他起用汉臣辅政,缓解民族矛盾;实行“随俗而治”方略,加之吏治比较清明。遂使大清天下在统一之后迅速稳定。可惜,这位“绝代聪明”的大清天子却英年早逝,他病故时只有24岁。顺治其人嗜好书法和古玩,尤爱兰花,他是在群兰的包围中生活,在淡雅的兰香里走完了自己年轻帝王的辉煌人生; 第四幅《寒林围猎》:清圣祖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在位61年,经历过长期复杂的宫廷内外斗争,平定了三藩之乱,打败了沙俄入侵,收复了宝岛台湾,剿灭了各种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的整体统一。纵览康熙时代,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跨入到繁荣昌盛的兴旺阶段。康熙皇帝的一生功勋卓著,他是名副其实的“马上英雄”,更是围猎高手。据记载:他所射杀的狼熊虎豹之数,位居中国历代帝王之首。瞧,康熙大帝在严冬寒林里出猎的矫健身姿不正是他文治武功的力量象征嘛! 第五幅《养心观剑》:…… 第六幅 …… …… 我纵笔挥毫,洋洋洒洒,描绘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满族君王…… 大清王朝的前期皇帝都颇有建树之功且特色各异,很易于用“塑造艺术形象”的表现手段去完成人物的动态设计;而后期的皇帝却是业绩平平常常,甚至是毫无寸功寸德可言,其中尤以同治帝载淳与宣统帝溥仪为最差者。进入到此阶段的创作内容,使我陷入了困境,我实在找不到恰如其分的绘画语言及造型情节去表现帝王的无为之态。仅以同治皇帝为例,他是慈禧太后的独子,6岁登基,17岁大婚,18岁亲政,而19岁就病故于养心殿。同治的一生完全是在西太后的控制之下度过,其庸碌无为的程度可想而知。在无可奈何的思绪里,我只好选取了“同治大婚”的故事情节做为人物塑造的史料背景。也算是“歪打正着”之笔,若从全图十二位帝王的整体造型设计与分别表达的故事内容来看,这位新婚的满族帝王形象反倒具有一股别样的民族风情和生活趣味。 笔墨寒来暑往,历经两度春秋,《大清历代帝王图》终于从我的手中问世了。该作品通篇所立足的创作思想是: A. 从今人的心路状态去展示古人的精神风貌; B. 从艺术的追求角度去刻画帝王的民族风情; C. 从史料研究的学术方位去描绘大清天子的品行风范; D. 从文物品级的高低程度去凝聚千年一脉的文人风格。 三. 历史与文物的创造 文物是什么?“文物”是历代社会所遗留给人间的相对不朽的文化物品。这些“物品”在人类社会的文化发展史上是具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建筑、碑刻、书籍、武器、工具以及各种生活用品等等,而其中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文物,应数艺术类的“人造珍品”为最。所谓“文物”,就是客观历史存在的活生生的实物见证。 天地在旋转,时间在流逝,历史在演进,朝代在更迭。而文物则表现出相对永久性的社会存在,因此,文物的诸方面价值总是显示着“无穷”的份量。所以,对“文物”来说,尤其是对“文物艺术品”而言,它即可以是“分文不值”的弃物,又可以是“价值连城”的宝物。这其中的关键性因素,是取决于当代人们对该物件的“文化及学术”含量的定位如何。故而,在当代艺术界,只有那些能够划为历史性文物的艺术品才不失为“载入史册”的不朽杰作。那么,对具有真才实学的美术家来说,又何尝不想把自己的代表性作品归属到“文物艺术品”的行列之中呢?! 《大清历代帝王图》所展示的绘画内容是历史性题材,仅就其“史料”方面的重量而言,无容置疑,它已经具有了史学上的写真意义和满学上的研究价值。那么,它自身所凝聚的“文物价值”又是何种份量呢?做为本图的作者,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清历代帝王图》是国宝级的、“空前绝后”的绘画艺术孤品。 所谓“空前”,是指该作品所描绘的史实内容及其艺术形式而言。自辛亥革命以后,被推翻的清王朝总是处在遭受“批判”的位置上,好象晚清帝王的“腐败无能”与那拉氏的“卖国求荣”即是整个有清一代的历史缩影。更兼因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之后,曾投靠到日本人的膝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儿皇帝”之故,遂引起了全国民众的强烈愤慨和抗议!再加上国内外几十年的战乱袭扰,导致了中华全民族的教育水平直线下降,人们对中国近古历史的常识性了解几乎为零。由于大家普遍缺乏史学方面的知识,竟错把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仇恨扩展到满族贵族身上,进而又对整个大清王朝的近三百年天下产生了偏见,甚至是敌视的情绪。 从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再到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推翻了封建王朝的国共两党及中国民众又经历了四十余年的内外战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状态之下,要求人们对大清王朝的整体历史内涵做出详尽而公正的研究工作,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国内外的史学界在对清王朝历史的研讨方面出现了诸多的空白点。迄今为止,从美术创作的角度去研究和再现清代帝王阶层的多方位生活概貌,《大清历代帝王图》乃是海内外艺术界的首创之举。故此可以说,它既是史学与美术的有机结合,也是艺术与文物的双重创造,更是“现代文人画”中空前未有的 “补白性”新作。 另外,在整体画面的艺术布局上,为强化该作品的民族性特色,我将满文的“正字”带入到画面的题识之处,又把满文的“篆字”定位到画面的印章之内。如此构成了:形式为“满汉合璧”,内容是“互相补充”的题款钤印式样,这在中国美术史上,亦属于一种新颖的“空前未有”的艺术尝试。 而所谓“绝后”,则是指中国当代满学界的泰斗级名家对该作品的权威性“题名”与学术性“鉴赏”而言。 这其中最具有史料与文物价值的“题识”之笔,当首推末代皇帝溥仪之胞弟溥杰先生在观赏到该画作之后,于“壬申年孟冬”为画作者所书写的墨宝遗迹,即:《大清历代帝王图》的开篇“题名”; 其后应属中国当今史学界的清史泰斗、国家级终身教授王钟翰老先生在观赏画作之后所精心撰写的珍品文章,即:《大清历代帝王图》的系尾“画跋”; 再后要数满族名人溥任先生与满族著名书法家启骧先生为该画作再次题写的画名:大清历代帝王图。 1992年冬季,我还曾为《大清历代帝王图》题写了《沁园春》一词,并以单幅书法的形式排列于全图的末端,其词云: “白水神赐,红果天生,紫气老城。籍十三铠甲,罕王举兵;口衔七恨,聚众伐明。萨浒硝烟,凌河战火,誓与朱家竞雌雄。簮缨散,望八旗猎猎,劲卷清风。 金戈铁马横行,定一统河山四海平。忆太宗圣祖,西征北讨;福临弘历,文治武功;日暮途穷,咸丰宣统,终致千年古厦倾。真无奈,看大江东去,昼夜奔腾。” 此首词作是我在题画诗词中的代表性作品,词中展示出有清一代的历史画卷:满族民众从小到大,由弱化强,波澜壮阔,蔚为大观;满族帝王从无到有,由败转胜,盛极而落,迭荡起伏,令人惊叹不已! 平心而论,《大清历代帝王图》一画,是在诸多名人名家的共同参与之下,才完成了该作品的内在艺术质量与外在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双重条件。才构成了进军国际艺术品市场高端领地的独特资格。也正是由于该作品全方位的综合性因素所使然,才使《大清历代帝王图》自身焕发出不朽的诱人艺术光辉。 《大清历代帝王图》全卷是由16幅四尺整宣的立轴画面组合而成。该作品合则统一成图,分而独立成章,其神韵弥满,气势夺人。画作者所采用的绘画技巧,是以兼工带写的“小写意”手法为主调,辅以淡彩浓墨泼之。其勾勒点染之巧,无不极尽清雅悦目之事。纵有夺魂摄魄之感,亦皆因人而宜。或凝于眉端,或藏于眼底,观画者在“诸位帝王”面前,自有其思绪飞扬的互动之态。 星移斗转,岁月悠悠。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发展中,我希望《大清历代帝王图》能先在我的刻苦努力之下,把史学、文物、艺术三者更好地融汇于一体,铸入中国的丹青史册之中;更希望《大清历代帝王图》能后在国际收藏家们的精心组织之下,注册于世界名画的行列之内,为中华民族的“现代文人画”艺术大门,树立起一座令世人叹服的价值丰碑! 1994年10月写于中央民族大学满学研究所 【注:此篇文章曾在1995年7月发表于王钟翰先生担任主编的《满学朝鲜学论集》之中,2008年1月尚海教授赴美国讲学时,又曾略做修改,并定稿于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