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遗表稿 |
释义 | 原文①及注译唐 魏徵 天下之事,有善有恶。任善人则国安,用恶人则国乱。公卿之内,情有爱憎;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惟见其善②;爱憎之间,所宜详审。若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贰③,可以兴矣。 出自《全唐文》卷一三九 注译:①这是魏徵临终前写给唐太宗的遗表。 ②憎者惟见其恶,爱者惟见其善:自己喜爱的人也要知道他的不良品质;自己所嫌恨的人,也要知道他的良好品质。 ③去邪勿疑,任贤勿贰:遂去邪恶,勿有疑虑;任用贤人,勿要猜忌。 意译:国之兴衰治乱,在于用人。用人的前提是知人,想知人就不能有主观上的爱憎掺杂其间。要避免爱憎,对人就要一分为二,对喜爱的人要知道他的坏处,对憎恶的人要知道他的好处,经过冷静地思考,才能做到知人。知人的目的是用人,善恶既分,去取须决。去邪勿疑,任贤勿贰,就是用人的关键所在。 评析“魏徵(zhi)”即“魏征”,字玄成。汉族,唐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魏征是一代名臣,他的突出表现是政治上敢于直谏。太宗曾把他和房玄龄并论,说:“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民,犯颜正谏,匡朕之违者,唯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焉。”魏征病死,太宗亲临痛哭,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得明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仅魏征殒逝,遂亡一镜矣!” 《魏郑公谏录》:征亡,太宗遣人至宅,就求其书,得遗表一纸。始立稿草,字皆难识,唯有数行,乃稍可分辨云云。 魏征病死前,留下一篇遗稿给太宗(见《全唐文》卷一三九)。至死亦为君、为国而忧,不愧良臣之名,可敬可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