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伊帕尔罕 |
释义 | 那个来自回疆的美丽女子,那个传说浑身散发着麝香味的传奇女子。 你的美丽如同天山的雪莲,纯洁无瑕。 你迷人的香味如同草原的牧歌,悠悠扬扬,飘荡在空旷的草原上,等着我们去寻觅芳踪。 据传闻,乾隆中叶,清军入回疆,定边将军兆惠俘获一回部王妃,此女子天生丽质,更奇的是她身体会散发异香,人称香妃。乾隆帝对她大为倾心,执意纳之为妃,为讨其欢心,特在西宛建造一座宝月楼,供香妃居住,并常亲临探视,希其顺从。然而香妃性格刚烈,誓死不从,并身藏利刃,表示不屈决心,还时常因思念家乡凄然泪下。皇太后得知此事,召见香妃,问她:“你不肯屈志,究竟作何打算?”香妃以“唯死而已”相答,太后说:“那么今日就赐你一死。”香妃顿首拜谢,于是趁乾隆帝单独宿斋宫之际,命人将香妃缢死。太后处死香妃的原因,除了上述为成全其名节外,另有说是太后担心自己的儿子弘历(即乾隆帝)为香妃所害,还有说由于香妃受乾隆帝宠爱,诸妃妒忌,向太后进谗言,太后听信谗言而加害香妃。香妃死后,乾隆帝悲伤不已,最后以妃礼将其棺椁送往故乡安葬。此说在清末民初流传颇广,出现不少叙述香妃故事的戏曲说唱、小说诗歌,绘声绘色,凄婉动人,使不少人对香妃传闻信以为实。1914年故宫浴德堂展出一幅以《香妃戎装像》为题的清代女子戎装油画像,于是传说更甚。 100多年来,关于香妃的传说一直吸引着人们,尤其是新疆的人们。历史上究竟有没有香妃这个人?如果有,她是谁?她的身世是怎样的?死后到底埋在何处?关于香妃的3幅像,真的是香妃吗? 清朝乾隆皇帝有一个妃子是维吾尔族人,在宫中的名字是“容妃”。《清史稿·后妃传》载:“容妃和卓氏,回部(新疆南疆)台吉和扎麦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一般认为,人们传说的香妃,就是这个容妃。 香妃出生后,其父母为她取了个什么名字,现已无从可考。她没有真名传世。新疆民间也有把她叫“伊帕尔罕”的,但这不是她的真名。据说是20世纪初一位维吾尔族老学者根据汉语“香妃”一词意译的。也有人说是包尔汉根据汉语意译的。 “香妃”这个名字何时出现,还不清楚。清朝官史中没有这个名字。但在清朝末年的一些私人书籍中,已有香妃这个名字了。所以香妃,据说是因为她一生下来就身带奇香。这并没有香什么科学根据。有人认为,因容妃在宫中经常吵闹着要沙枣花,所以香妃的这个香字可能与沙枣花的特殊香味有关,宫中的这些轶闻逐渐外传,遂为更多的外人知道,后来,传成了“香妃”。维吾尔族民间还传说,因香妃生下来后,其父母经常用沙枣花泡的水为她洗澡,所以她“体有异香”。 香妃早先并不出名,只是到辛亥革命后,不知为什么,成了传奇人物,在文人的搅和下,描写她的诗歌,散文,小说,京剧等等都出来了,委实被爆炒了一番。 根据史料我们得知,容妃生于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公元1734年)是新疆伊斯兰教的始祖派噶木巴尔的后裔,世居叶尔羌,贵族。 大小和卓作乱时,容妃的哥哥图尔都反对割据分裂,不愿屈从叛酋霍集占兄弟,因而全家被迫由叶尔羌迁往伊犁。到了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闻之清军征讨霍集占已抵进叶尔羌,容妃的叔叔额色尹偕同图尔都及其堂兄玛木特,带领家族配合清军作战,平息了这次叛乱,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统一。因他们平叛有功,额色尹,玛木特,图尔都相继被召入京师,容妃也随同亲属一起进京。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元月十九日,容妃首次在宫中亮相,当时的封号为“和贵人”。以后容妃在宫中的地位不断升高,“累进为妃”。相传,容妃在宫中还惹出了一桩大事:尹乾隆皇帝宠爱,容妃便开始撒娇,她说她的家乡有一种树,花是金的,叶是银的,树干是铁的,她要在宫里也天天能看到这种树。其实她说的就是沙枣树。乾隆皇帝不敢怠慢,便下旨从南疆进贡这种树。乌什的伯克们接旨后安排了240个农民运送载在大木桶里的沙枣树,但又不给农民说送到什么地方去,引起当地农民不满,加之平时伯克们对农民的欺压,由此引发了一场乌什农民起义。起义持续了半年才平息。这事是不是容妃惹得还无证据,但乌什农民因沙枣树引发了一场起义却真有此事。乾隆对她不仅恩爱有加,而且非常尊重她的民族风俗,专设清真厨师,并专为她建了作礼拜的地方,赐赏给她的食品均是清真的。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四月十九日,容妃病逝,卒年55岁。 容妃和她的一家,为了反对割据,维护民族和睦和国家的统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成为新疆民族和睦史上的一篇佳话。 容妃死后葬于何处?最权威的说法就是清东陵说。河北省清东陵的裕陵妃园寝安葬着乾隆皇帝的皇后1人,皇贵妃2人,贵妃5人,妃6人,贵人12人,常在4人,共30人。 1979年10月,已残破不堪的陵墓塌陷,露出了大洞,发现墓内已被水浸泡,有关部门进行了清理。这个墓里放着一口红漆棺木,棺帮已被盗墓者用利斧砍出了一个大洞,棺中空空如也。在棺木外西侧发现了一个头骨,在西北角又发现了一条85厘米长的灰白发辫和青缎衬帽,还有一些宝石,织物。在棺头正中有金漆手写的阿拉伯文字数行,经辩认是“以真主的名义……”其余字残缺不全,无法辩认。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墓志铭。有关人员根据上述情况,特别是依据棺木上的阿拉伯文,认定这就是容妃的墓。 这里有个疑问,别的问题暂不说,按照穆斯林的葬俗,只是白布缠尸,绝无棺木。史书上记载乾隆非常尊重容妃的民族风俗,为什么在葬俗这样一个很重要的礼俗上与伊斯兰不符呢?这里安葬的真是那个维吾尔族香妃吗? 其次是喀什香妃墓说。在喀什城郊有座伊斯兰陵墓,很多人都称它“香妃墓”,维吾尔族称“和兹拉特麻扎”,意为尊者之墓,也称为“阿帕克和卓麻扎”,是香妃祖父的陵墓,始建于公元1640年,在香妃出生前90多年就建起来了。以后该家族的人死了,不少也葬于此。不知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把它叫做“香妃墓”了。 在新疆维吾尔族中有这样的传说:香妃入宫后,常思念家乡,乾隆出于对她的恩爱,准了她的请求,并派人护送她回家省亲,走到半路,香妃病逝,遗体运回喀什安葬在阿帕克和卓麻扎中。 还有了根据弃置在阿帕克和卓麻扎中的一架旧驮桥说,香妃死在宫里后,是由她的汉族嫂子俗黛香把她和她哥哥图尔都的遗体一起运回喀什安葬的,那个驮桥就是证据。 是不是真的?在当时的条件下靠马驮,人抬万里运尸可能吗?这给人们留下一个万里运尸归葬故里的谜团。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