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平原印第安人
释义

大平原印第安人(Plains Indian),亦称北美大平原印第安人(North American Plains Indian)或水牛印第安人(Buffalo Indian)。原来居住在大平原地区的不同美洲印第安部落的任一支系。大平原即介于密西西比河及落矶山脉之间的现今美国中部和加拿大中南部地区。大平原印第安人使用阿尔冈昆语、苏语、卡顿语(Caddoan)、犹他-阿兹特克语、阿萨巴斯卡语(Athabascan)和基奥瓦-唐诺语(Kiowa-Tanoan)等语言。

生活方式

绝大多数的大平原印第安人是以捕猎大型猎物为主的游牧部落,其主要猎物是美洲野牛,或称美洲水牛。野牛可为这些人们提供食物、遮蔽物、衣服、骨制工具等。其他猎物还有羚羊、鹿、麋鹿。狩猎通常是一种全部落性的活动,包括驱逐猎物使之坠落悬崖,或使之进入栅栏,或以火围攻之。17世纪引进了马匹,大大增强了印第安人的狩猎效率。这些游牧部落由称为宗族的小型地方性单元组成,他们仅在夏季大狩猎或是重要宗教仪式时才聚在一起。提顿苏族人(Teton Sioux)、夏延人(Cheyenne)、科曼切人(Comanche)、克劳人(Crow)都是典型的游牧部落。

少数部落虽然主要采取游牧生活方式,却也经营园艺、制作陶器,而一年内有部分时间居住在固定的村庄。这些半定居的部落以部分时间从事谷物的种植和收获,有玉蜀黍、豆类、南瓜、向日葵等。波尼人(Pawnee)、曼丹人(Mandan)、希达察人(Hidatsa)、阿里卡拉人(Arikara)都是典型的半定居部落。

大平原印第安人尽管可以通过骁勇善战、救济贫苦、与亲戚共享财货、慷慨好客等手段来赢得财富及声望,但不存在世袭的各种社会阶级。由于几乎每个部落很崇尚个人业绩及勇武作风,都组成一些军事团体及习武会社,以指导族内的进取精神。

家族成员

地方宗族和村庄是由若干家庭及亲族共同组成的,有的实行父系制,如爱荷华人、堪萨斯人、奥马哈人、奥萨格(Osage)人、篷卡(Ponca)人;有的是母系制,如希达察人、曼丹人、克劳人;还有父系与母系并存的。一般说来,这些部落都奉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婚配常常由男女双方家庭以“父母之命”的方式来安排。儿童们要在游戏中受到成年人所从事的各种活动的培训,是大平原印第安人利用部分游戏时间进行“寓教于乐”的一种方式。同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亲属们往往要发挥重要作用。男童们很早就玩弓箭,女孩们则跟着母亲学习家务劳动的各种技能。

相关历史

在欧洲探险者到来之前,大平原印第安人用兽骨、牛羊角、鹿角、石块等制作工具,用兽皮制作衣服、各种容器以及各种可以移动的圆锥形帐篷。半定居的各部落多以编筐、制陶闻名。在西班牙人引进马匹以前,大概唯一的家畜就是狗了。马的引进给大平原印第安人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使狩猎和战争等活动产生了重大变革,但也为贸易和盗窃提供了宝贵的商品,而盗窃活动又成了战争的导火线。

尽管诸如阿齐纳人(Atsina)之类的部落信仰一个最高神明,其他部落并不如此,克劳人即为一例。不过,几乎全部大平原印第安人都遵守各种宗教仪式,小至简单的婚丧仪节,大至持续数周的重要典礼,十分普遍。所有的大平原印第安人都有一名术士,或称黄教僧,负责治病以及用巫术测定敌人、猎物和遗失物件的所在地。他们十分重视“显圣”现象,认为人生的成功应归之于神灵相助。

白人定居者不断涌入这个地区,造成了大平原印第安人文化的彻底改变。游牧部落的狩猎经济因19世纪末野牛濒于绝灭而陷于崩溃,而当地的手工制品也因金属器皿、布匹之类的工业制品之输入而一蹶不振。白人带来的疾病和对白人的战争,大大减少了印第安人的数量,而印第安人一旦被“安置”到居留地时,更大的骚乱便不断发生。游牧部落的印第安人发现,家牛远远不如野牛,无法用作代用品;半定居的人们由于一向认为农作系妇女之事,对于引进耕犁之后所引起的劳动分工上的变化也进行抵制。许多印第安人的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因而沮丧悲观,无所事事,进而倚赖政府救济维持生活。虽然印第安人抗拒这样的变化,而最终仍得屈服。不过,即使有些印第安人真的能够设法适应白人文化时,往往发现他们在自己的同胞当中处境十分尴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1: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