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一个老研究生的访学日记
释义

作者简介

盛广智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早年师从文史名家杨公骥先生专攻先秦两汉文学。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在《诗经》研究方面尤有专长,有《论西周、春秋之际贵族的政治批判诗》、《<生民>诗义新探》、《<诗经>文学渊源初探》、《浅谈方玉润<诗经原始>的文学观》、《楚辞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关于先秦文学范畴问题的管见》等多篇论文;著作有《诗三百精义述要》、《诗经译注》、《管子译注》、《韩非子译注》、《白话史记》、《简明中国文学史》等二十余部。

《一个老研究生的访学日记》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老日记,是作者在“十年浩劫”结束后,全国第一次统招研究生,并在读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杨公骥教授的研究生时所写的访学日记:第一次访学活动是在1979年9月4日至11月13日,历时七十天,所访教授有霍松林、赵俪生、费振刚、胡念贻、史树青等;第二次访学活动是在1980年9月12日至11月1日,历时五十天,所访教授有姜亮夫、蒋天枢、朱东润、施蛰存、马茂元、陈子展、唐圭璋等。

书中的一篇篇老日记、一帧帧老照片,就是当年两次参观访学活动的真实记录。书中所记的这些老先生如今都已作古,但我的老日记留下了他们当年的宏论,描述了他们的风采神姿与生存环境,记下了他们对后学者的殷切嘱托与美好愿望。

写给本书读者的一封信(代前言)

尊敬的读者诸君:

感谢您成为本书的热心读者,首先我要为我们之间的这份“书缘”祈福,祝愿您读有所获、思有所得。

呈现在您眼前的小册子是作者三十多年前写的一些老日记、拍的一些老照片。作为这些老日记的作者和这些老照片的主人,之所以在时隔三十多年之后,把它们拿出来付梓面世,确实有我自己的较深层次的文化思考,我愿写给读者诸君,以供阅读本书参考。

1978年我参加了“十年浩劫”结束后的全国第一次统招研究生的考试,结果被录取了,成了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杨公骥教授的五位应届研究生之一,专攻先秦两汉文学。别人说我的考取是靠自己的实力,我始终认为这是历史给了我一次难得的机遇。所以入学之后,我格外珍惜读研的三年时光。

1978年10月初报到入学,10月9日上午,老师讲了培养方案,其中令大家兴奋不已的一项内容,是三年之内将安排两次去外地的参观访学活动。本书中的一篇篇老日记、一帧帧老照片,就是当年两次参观访学活动的真实记录。

第一次访学活动是在1979年9月4日至11月13日,历时七十天。由长春出发,去了北京、大同、太原、西安、咸阳、临潼、乾县、兴平、礼泉、蓝田、韩城、长安、扶风、岐山、凤翔、宝鸡、兰州、敦煌、郑州、洛阳、登封、南阳、安阳等地。其中在西安及其周边地区和敦煌停留天数较多。参观了省、市、县级博物馆、文化馆等十余座,与几只考古工作队及他们的发掘现场亲密接触。亲临数处古迹遗址,感受中华古老文明的深沉底蕴与博大丰采。期间,多次聆听了北京大学、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陕西师大、兰州大学等及许多文物考古部门专家学者、著名教授(如霍松林、赵俪生、费振刚、胡念贻、史树青等)的专业讲学。

第二次访学活动是在1980年9月12日至11月1日,历时五十天。先后去了济南、泰安、曲阜、上海、杭州、苏州、无锡、镇江、扬州、南京等地,在山东大学、复旦大学、杭州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大学等多所高等学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访学就教活动。慨然应允而为我们讲学的有近二十位先生,其中就有姜亮夫、蒋天枢、朱东润、施蛰存、马茂元、陈子展、唐圭璋等当时就年事已高的声名卓著的古代文学大师级的学者,这些老先生如今都已作古,但我的老日记留下了他们当年的宏论,描述了他们的风采神姿与生存环境,记下了他们对后学者的殷切嘱托与美好愿望。

我已从时、空、人几个方面简单地勾勒了两次访学活动的轮廓,等于为有兴趣阅读本书的读者提供一个指南。

日记是三十多年前的原生态文字,照片是三十多年前的老而又笨的相机拍出的黑白小照。文字与照片都能反映改革开放之初的社会面貌与人文状态的某些情形,是真实可信的流年碎影,是值得回味的时光档案,也是作者个人早年读研生活的雪泥鸿爪。

社会在进步,历史在发展,三十多年虽是转眼一瞬,周围一切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今,人们对度量衡等计量单位的称谓已渐趋统一;而当年,在全国各地则各有各的称谓用语。我的老日记如实地记录了众多受访者的言论及他们的当时用语。为了还原历史真实面貌,尊重受访当事人的话语权,也为了保持老日记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我没有强行统一计量单位的称谓。好在老日记记录的是曾发生的历史,而不是今天才写成的产品说明书,我这样处理这些原生态文字,想必读者诸君是能够理解与接受的。

回首往事,感慨良多。岁月的变迁使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已今非昔比,但三十多年前的社会生活也确实有让人难以忘怀的理由:每人仅五百元人民币的差旅费,访学五十天,甚至七十天归来时,还能微有剩余;所到之处,参观诸多历史遗迹、博物馆,绝大多数是免费的,连敦煌莫高窟也分文不要,个别收费单位如刚刚对外开放的秦始皇兵马俑展馆也只收几角钱而已;请著名学者、专家、教授讲学,一律慨然应允,且不取报酬,有的是我们登门拜访求教,有的径直主动到我们住地来讲,着实让人感动。如果放在今天,像姜亮夫、唐圭璋、朱润东、陈子展等大师级学者,真不知该给人家多少“出场费”了!那些自以为很了不得,其实连给大师提鞋都不配的文化人,不是动辄就要几十万的“出场费”吗?面对历史上真正的大师,这些人真该汗颜自愧了!

说远了,就此打住。

祝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9 7: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