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一城两翼 |
释义 | 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发展征程的起点,上海世博会举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海新一轮新城建设等一系列契机,为处于上海东西发展轴的青浦带来了重大“利好”。为全面推动青浦经济、城市建设新一轮发展,发挥承东启西、东连西进的重要作用,青浦区制定了“一城两翼”的发展战略。 3月26日,上海淀山湖新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西虹桥商务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湖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三大投资开发公司同时成立,这标志着青浦区“一城两翼”建设的全面启动。 一城:产城一体水城融合 所谓一城,即淀山湖新城。今年1月市规划会议讨论通过新城规划优化草案,已将它与嘉定新城和奉贤新城共同确定为上海郊区新一轮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 依据《上海市青浦区总体规划优化(2009—2020年)》,淀山湖新城修编、优化方案重点突出了“产城一体、水城融合”理念,规划总面积为106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约70万。 “产城一体”强调居住与产业互为推动,提供人们居住和生活的便利。在原规划范围基础上,新城向北拓展将56平方公里的青浦工业园区整体纳入,园区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商务商贸业、休闲旅游业、生态居住业,形成产业对新城发展的有力支撑。 “水城融合”凸现淀山湖等自然湖泊的资源禀赋和湖滨特色,新城向西延伸至淀山湖东岸,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打造江南绿色水都,让居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能享受到宜居休闲的自然环境。 两翼:依托资源转型升级 所谓两翼,即东翼的大虹桥区域及西翼的淀山湖区域,将分别依托虹桥枢纽港和湖区资源,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两大增长极。 青浦东翼19平方公里已纳入虹桥现代商务区8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由大虹桥辐射带动整个地区。通过产业发展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从工业区转变为商业商务区。目前,一个5.2平方公里集交通换乘、现代办公、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商贸区规划蓝图已经绘就。与此同时,接受大虹桥辐射,青浦区东翼将重点发展与之配套适应的大型现代服务产业集聚区,包括生产性服务行业、总部经济、设计、信息服务、创业园区、特色展示等。 青浦西翼主要包括含淀山湖在内的21个天然淡水湖泊,利用上海国际大都市独一无二的自然水资源优势,将大手笔、大踏步发展湖区经济。重点开发度假休闲旅游、会务会展、创意研发和生态居住,力争把这一地区打造成世界著名的湖区之一。 三大公司成立共挑发展重担 “一城两翼”的联动,不仅仅是要突出区位优势,更重要的是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功能布局的进一步优化。为此,青浦区组建上海淀山湖新城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西虹桥商务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湖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三大投资开发公司,全面启动“一城两翼”开发建设。三大公司分别对应各自所开发的青浦相关区域,形成“一城两翼”的发展格局。这从地形上恰似一只展翅飞翔的蝴蝶,象征青浦开发建设也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 上海淀山湖新城发展有限公司立志建设集“现代商贸、休闲度假、生态居住、绿色工业”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公司开发区域规划范围约为106平方公里,通过“向西发展”、“东西联动”合理利用地域和人文资源,将历史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城市发展模式与上海空间发展格局相呼应,培育和引导新产业发展。 上海西虹桥商务开发有限公司承担西虹桥商务区的开发建设,是青浦服务上海,加快“四个中心”建设,联动长三角发展,辐射亚太地区的重要平台。西虹桥商务区整体规划面积约19平方公里,跨徐泾镇、华新镇,与虹桥商务区融为一体。西虹桥商务区将打造成继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人民广场中央商务区之后,上海新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国际贸易中心。 上海湖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承担青浦西翼湖区的建设开发任务,该区域战略规划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公司立足于湖区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以生态涵养、环境保护为基础,以水文化、古文化为特色,整合优化空间布局,大力发展休闲旅游、生态居住、会务会展等主导产业,实现环境与发展的相得益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