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腋花兔儿风 |
释义 | 基本内容种中文名:腋花兔儿风 种拉丁名:Ainsliaea pertyoides Franch.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兔儿风属 属拉丁名:Ainsliaea 国内分布:产于云南(云龙、洱源、巍山、景东、思茅、禄劝、武定、易门、嵩明、澄江、开远、泸西、广南)、贵州(贵阳)及四川西南部。生于山谷溪旁或林中湿润地,海拔1500—25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洱源。 国外分布:印度也有。 海 拔:1500-2500 命名来源:[Morot Journ De Bot 2: 70. 1888] 中国植物志:79:070 组中文名:多叶组 组拉丁名:Sect Frondosae Beauverd in Bull 族中文名:帚菊木族 族拉丁名:MUTISIEAE Cass. 亚科中文名:管状花亚科 亚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平卧或直伸,直径可达1厘米,根颈密被黄褐色绒毛;根簇生,纤细而发达,长可达30厘米。茎直立,单生或数茎丛生,下部木质化,高50—120厘米,密或疏被红褐色糙伏毛或微糙硬毛,多分枝,枝二列,略平展。叶互生,二列,茎生和枝生的形状相似而大小迥异,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生于茎上的疏离(节间长3—6厘米),长6.5—11厘米,宽3—5.5厘米,生于枝上的密集(节间长6—20毫米),长2.5—5厘米,宽1—2.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边缘具胼胝状细尖齿,上面无毛,罕有沿脉上被疏毛,下面被淡褐色贴伏的长柔毛,间有脱落变稀疏而至近无毛,有缘毛;基出脉5条,最外1对极柔弱,离基约1厘米即弯拱连接或消失,中脉中部以上的侧脉互生,短而细弱,斜上举,离缘网结;叶柄短,长2—5毫米,被红褐色糙伏毛。头状花序直立或下垂,具3朵花,单生于叶腋或2—6复聚集成腋生的纤弱总状花序;总苞圆筒形,直径约3毫米,总苞片约6层,无毛或外面几层顶端被短柔毛,具1条明显中肋,边缘薄,膜质,外层卵形,长卜3毫米,宽约1.2毫米,顶端钝或凸尖,中层卵状披针形,长3—5毫米,宽1.5—2毫米,顶端钝或短尖,最内层狭长圆形至长圆形,长约12毫米,宽1.2—1.5毫米,顶端短尖,基部狭,爪状;花托平,无毛,直径约0.5毫米。花全部两性;花冠管状,白色,长约16毫米,檐部5深裂,裂片长圆形,与花冠管等长或略长;花药长约6.5毫米,顶端圆,基部的尾渐尖,长约25毫米;花柱顶端几不分枝,柱头头状。瘦果近纺锤形,具8条粗的纵棱,密被绢毛,长约6毫米。冠毛白色,羽毛状,长约8毫米,基部联合。花期3—6月及9—10月。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