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叶状绒毛膜 |
释义 | 定义绒毛膜由囊胚的滋养层发育而成。最初,绒毛膜表面都布满绒毛,随着胚胎的发育,面向基蜕膜部分的绒毛发育旺盛,分枝繁茂,称为叶状绒毛膜,形成为胎盘的胎儿部分;绒毛膜的其余部分因绒毛退化而变得平滑,成为胎膜的组成部分。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的重要器官。它由胎儿部分的叶状绒毛膜(包括一部分羊膜)和母体部分的基蜕膜组成 婴儿胎盘形成过程中 叶状绒毛膜是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 占胎盘的主要部分 形成过程: 游离绒毛:初级绒毛干——胎儿叶(60~80个) 次级绒毛干——胎儿小叶(200个) 三级绒毛干 固定绒毛 功能作用: 每个绒毛干中均有脐动脉和脐带静脉 胎儿血液以每分钟500ml流量流经胎盘 母儿间物质交换 子宫螺旋动脉穿过蜕膜板进入绒毛间隙 母儿间物质交换在胎儿小叶的绒毛处进行 胎儿血和母血不相通,隔有绒毛毛细血管壁,绒毛间质及绒毛表面细胞层 母血经底蜕膜螺旋动脉开口通向绒毛间隙,再经开口的螺旋静脉返回孕妇体内 形成过程及作用详解叶状绒毛膜(chorion frorldosurm) 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占胎盘主要部分。晚期囊胚着床后,滋养层细胞迅速分裂增殖,内层为细胞滋养细胞,是分裂生长的细胞;外层为合体滋养细胞,是执行功能的细胞,由细胞滋养细胞分化而来。滋养层内面有一层细胞称胚外中胚层,与滋养层共同组成绒毛膜。胚胎发育至13—21日时,为绒毛膜发育分化最旺盛的时期。此时胎盘的主要结构一绒毛逐渐形成)。 绒毛形成历经3阶段: ①一级绒毛:指绒毛膜周围长出不规则突起的合体滋养细胞小梁,逐渐呈放射状排列,绒毛膜深部增生活跃的细胞滋养细胞也伸人进去,形成合体滋养细胞小梁的细胞中心索,初具绒毛形态。 ②二级绒毛:指初级绒毛继续增长,其细胞中心索伸展至合体滋养细胞的内层,且胚外中胚层也长人细胞中心索,形成间质中心索。 ③三级绒毛:指胚胎血管长人间质中心索,约在受精后第3周末,当绒毛内血管形成时,胎盘循环建立,胎儿一胎盘循环在胚胎血管与绒毛血管连接 之后完成。 与底蜕膜相接触的绒毛,因营养丰富发育良好,称为叶状绒毛膜。从绒毛膜板伸出的绒毛干逐渐分支,形成初级绒毛干、次级绒毛干和三级绒毛干,向绒毛间隙伸展形成终末绒毛网。绒毛末端悬浮于充满母血的绒毛间隙中称游离绒毛(free villus),长人底蜕膜中的称固定绒毛(an—choring villus)。一个初级绒毛干及其分支形成一个胎儿叶,一个次级绒毛干及其分支形成一个胎儿小叶。一个胎儿叶包括几个胎儿小叶。每个胎盘有60一80个胎儿叶、200个胎儿小叶。 每个绒毛干中均有脐动脉和脐静脉,随着绒毛干一再分支,脐血管越来越细,最终成为毛细血管进入绒毛末端,胎儿血液以每分钟约500ml流量流经胎盘。 子宫螺旋动脉(也称子宫胎盘动脉)穿过蜕膜板进入绒毛间隙,绒毛间隙血液压力为l0一50mmHg,再经蜕膜板流人蜕膜静脉网,此时压力<8mmHg。母儿间物质交换在胎儿小叶的绒毛处进行。可见胎儿血液经脐动脉直至绒毛毛细血管,经与绒毛间隙中的母血进行物质交换,胎儿血和母血不相通,隔有绒毛毛细血管壁、绒毛间质及绒毛表面细胞层,靠渗透、扩散和细胞选择力,再经脐静脉返回胎儿体内。母血经底蜕膜螺旋动脉开口通向绒毛间隙内,再经开口的螺旋静脉返回孕妇体内。 绒毛组织结构:妊娠足月胎盘的绒毛表面积达12一14平方米,相当于成人肠道总面积。绒毛直径随妊娠进展变小,绒毛内毛细血管占据空间增加,绒毛滋养层主要由合体滋养细胞组成,细胞滋养细胞仅散在可见,数目极少。滋养层内层为基底膜,有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作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