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叶力申
释义

人物简介

叶力申,2004年,大学二年级时开始创业,先后成立广告公司、房地产策划公司,2007年创立G-BOX创意连锁机构并获得广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

《黄金时代》——2009年第7期

叶力申:引动大陆“格仔铺”潮流

首届广东大学生“U势界”创业项目大赛已经结束了第三轮的评审,创意奖名单新鲜出炉,二十支团队从45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其中,叶力申率领的“精迅G-BOX”创意精品连锁机构作为一个已经有两年多实体运作经验的参赛项目,受到了评委们的青睐。本期“U势界”特地专访了“G-BOX”的掌门人,叶力申。

象牙塔外创业,情定“格仔铺”

“格仔铺”是一种兴起于香港,主要为了解决商家面临的高店租、少销售时间和人手的难题而孕育而生的新型零售经营模式。“格仔铺”主人在商铺里放置统一尺寸的“格仔柜”,向外分租,任何人只需每个月交付几百元的租金,就可以租下一个格仔,寄卖自己的商品或产品广告,体验做老板的滋味,并享受专业人员替你管理销售的服务。

2007年,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不久的叶力申在香港受到“格仔铺”启发,于动漫星城负二层地下商场的黄金位置建立了广州第一家“格仔铺”连锁机构“G-BOX”。随后,这种新型的经营模式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大陆发展起来,目前已成为广州乃至全国的一种零售潮流。

为什么会看好并且选择这个行业呢?

叶力申告诉记者:“这种经营模式回本快,风险小,很有市场开发价值。并且为创业梦想提供了可能,我们是在卖一个创业机会给别人,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一个创业经验,我觉得这很有意义。”

大学接触社会,广交人脉学经商

其实经营“G-BOX”并不是叶力申第一次创业,在大学时代,他就已经着实成了一名“商人”,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身边的各种资源创造利润。

善于挑战的叶力申在大一加入了学生会外联部,在帮学生活动联系合作商家的同时接触到了许多商场和知名企业,为自己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叶力申说:“多和学校外面的前辈接触,在他们身上能够学到许多社会经验和经商之道。”

有了丰富的社会信息,大二时立志于干番事业的叶力申开始尝试创业。“当时就跟一些企业联系,发现他们需要什么学校资源就开发什么。当时我发现一家酒品公司需要许多‘瓶酒大使’,就在学校帮他们找了一百位女生作广交会上的宣传model,从中抽取劳务费,七天就挣到了几万块钱;学校的设备啊、场地啊也都可以根据商家的宣传需要拿来挣钱的。”借着外联部长的便利条件,叶力申充分开发利用身边的资源,仅大二一年就挣到了二十万,这更加坚定了自己在经商的康庄大道上走下去的信心。

尝到创业好处的叶力申在大三和朋友一起注册了自己的公司——精迅广告策划公司,主要以高校地区为主,对校园的公关活动进行策划;同时作为一家知名广告公司的下线,为他们处理一些广告设计和文案的业务。

当然,精明稳重的创业小子也不可能在商场上一帆风顺。在挥金如土地花完大学积蓄后,公司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还是一名大四学生的叶力申饱尝了人间冷暖:“当时我就用自己的生活费补贴公司,经常是整天饿着,那会儿非常难熬,但我不能让它倒了嘛,毕竟是自己的心血。”重提往事,叶力申语气沉重了许多,“不过也学到了,做生意一定要懂得理财。”陷入创业迷茫和生活困境,叶力申联系到了一位曾有过接触的老板,开始涉足地产策划。“跟着他打工大概一年的时间,真的没有挣到什么钱,但是也看明白了那些‘大人物’是怎么经商、怎么‘骗’钱的,他们做一笔生意就是几千万、几个亿,很轻松,就是要有头脑、有关系。”叶力申很诚恳地告诉记者。“我的偶像有两个,一个是韦小宝,一个是《创世纪》里的叶荣添。韦小宝很机智啊,没有什么文化但是能够爬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叶荣添则是为了做生意能够不择手段,但是最终又能够走上正途,这两个人很现实,我很钦佩他们。”

失败了不会跑,要对客户负责

在问到创业中有没有遇到挫折的时候,一直谈笑风生的叶力申皱了下眉头。原来“G-BOX”营业三个多月后就收回了成本,赢得了很好的口碑。碰上开门大红的叶力申希望再接再厉,在广州客流量最大的商业区开设旗舰店,但经验不足的他被套进了炒铺的潜规则中,一夜之间不仅被骗走了所有的资本,还背上了巨额债务。“那时没有钱吃饭,每天接到的电话都是催债,感觉自己已经无路可走了。有人劝我跑路(一走了之),但是我要为客户负责,这是声誉问题,可能十年后没人再记得我,但是我过不了自己良心这一关。”叶力申说,“大学生创业十分辛苦,但什么才是辛苦?不是下雨天在送货时摔了一跤的辛苦,而是在企业要倒闭的时候,你还能撑起来。这样的创业者才是有企业家特质的人才。”

马云说:“真正的好企业不缺钱。”的确,通过联系商家加盟引进资金、稳定动漫星城店的销售等方法,目前“G-BOX”已经基本摆脱了资金的困扰,逐渐步入正轨,并且还会不断发展。经历了这次挫折的叶力申成熟了许多,也更有勇气面对未来商业上的挑战。他用了一句很简单却最坚强的话“天塌下来当被子盖”作为自己曾经创业历程的总结,相信他有足够的毅力和品质继续自己的创业梦。

完善管理不怕效仿,放宽视野启示后人

目前“G-BOX”在广州已经开了6家连锁,在2010年将要开到20家。但是在记者采访前发现单是动漫星城同一层就有十几家“格仔铺”,店内出售的商品也大同小异。在“精迅G-BOX”精品创意连锁带动了大陆格仔铺经营模式后,面对蜂拥而来的效仿商家,他们又如何能继续占据优势呢?叶力申非常自信地解答了我们的疑惑:“我不怕别人模仿,市场有竞争才能有生存。因为我是搞策划出身,又学过地产,所以懂得如何打造好的品牌,如何选择最佳位置。我们不光吸收高素质的店员为客户服务,还将在未来建立集招商、物流、客服等于一体的专业经销网,完善对客户和消费者的服务。模式能够抄袭,但是我们企业内部的文化是不会被复制的。”

有志于帮助别人的叶力申通过“G-BOX”为许多没有经商资金、时间条件的人实现了创业之梦,同时通过不断增加的连锁店铺提供了几十个全职或兼职岗位。“能够在自己成功的同时带动别人成功,这样的人生是很有意义的。”

作为一个有几年创业经验并成功的大学毕业生,叶力申指出了目前大学生创业的两个弊病:一是从事网络开发;二是将市场仅仅局限在大学生中。其实市场上有许多项目可以实现创业,甚至比网络更加容易成功,所以要拓宽创业思路,才不会和别人挤独木桥;而目前许多大学生为了方便只是将创业市场设定为学生群体,实际上丧失了广阔的市场,夸张地说广州大学生有四十万,但广州有一千万人的市场,为什么要舍大取小呢?因此放大消费市场;拓宽创业思路是目前大学生创业必须要明白的道理。

善于挑战,积极拓展人脉;勤于学习,帮助创业决策;强于坚持,挺过成长中的困境;乐于分享,坦然接受竞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说的就是像叶力申这样有雄心壮志,敢欣然接受挑战,能坦然对待挫折的有志之人吧。具备优秀企业家的品质,拥有真实的社会体验,相信叶力申能够将自己的品牌办的更成功,在未来能够实现拥有一家上市公司的目标。

《中国经营报》——2007年10月28日

广州的商业氛围向来浓郁,不仅在传统的服装、制鞋等领域不断冒出“铺王”,在时尚新领域也总有新生力量出现。

时下,一种名为“格仔铺”的新零售业态悄然在羊城兴起,并如雨后春笋般占据了流行前线、动漫星城、越富广场、北京路潮楼等各大时尚潮流基地,而其中一家名为“G-BOX”的品牌店,则在不到一年时间开出了3家连锁店,可见这种新型零售模式的复制能力之强。

寄卖商品的铺中铺

“格仔铺”这个名称本身就像是“菠萝包”、“红白蓝袋”那样,港味十足。其前身其实是五六年前在日本兴起的寄卖柜,原来只是用来摆放寄卖者收藏的二手玩具。2007年前后,这一模式被引入广州以及其他内地地区。简单地说,就是商家通过承租铺面,来寄卖商品,是一种“铺中铺”。

80后的叶力申就是将香港“格仔铺”带入广州的引进者之一,现在他已是拥有三间“G-BOX”品牌格仔铺的负责人了。

像很多广州本地年轻人一样,叶力申从小就对经商、创业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对时尚潮流、学业则看得很淡。2002年,叶力申考进了广州外语外贸大学,大二时就出来开了自己的公司。

2007年7月,叶力申去香港的时候,他看到旺角一带有很多十几、二十平方米的小商铺,原来只是单一主题的时装店、玩具店、饰物店等,现在却变成:从地板到天花板都排列了工整的透明塑料箱,里面存放了形形色色的寄卖货品。区区一间小店,就有多种风格,顾客像在寻宝一般,每分钟都能够在格仔“森林”里发现惊喜。

他马上觉得这种模式很有意思。“每月让其他人付月租就可以寄卖了,投资门槛低,风险似乎也不太大,而且广州的商业模式以及生活习惯又跟香港比较相似。”他在心里盘算着,“在广州开格仔铺也应是不错的选择。”

等他回到广州一调查,发现已经有3家类似的店面在不久前开业了。庆幸的是:这些店在位置、大小上都还不成气候,于是他决定开一系列更大的品牌连锁店。

格仔铺的新零售模式

叶力申在开第一家旗舰店时候,最重视的是选址。

后来,他选址在北京路(广州的商业中心区)公园前地铁站(广州最大的换乘站)的动漫星城。这里自2006年开业以来,一直被定位为“广州动漫网游体验基地”,也是“城中最新时尚潮流集散地”。

考虑到成本因素,他选址在了当时还没太多人气的负二层,不过依然十分显眼:走下电梯右手边就是,几乎是该层的铺王位置。而且由于打通了从E2090到E2092的三间铺子,实用面积达27平方米,共有220个格仔,是格仔铺当中面积较大的一间。

叶力申很重视VI的设计。他觉得目前广州还没有一家格仔铺的VI足够简洁大气,所以他给G-BOX设计成鲜亮的橙色,中间的字母“O”是一个形象的立体盒子,试图塑造令人过目不忘的品牌形象。

接下来的时间,叶力申和他的创业团队开始了两个月马不停蹄的招商。“要先让格仔都基本满租,有卖家来卖,看上去有很旺的人气,销售马上就能被带动起来。”为此,他在网上发布了很多信息,甚至还打出“花几百元(100元到300元)就可以一尝做老板的滋味”的口号,并给出头三个月分别为5折、7折、9折的优惠。在这样的营销推力下,叶力申很快就吸引到了100多个客户,截止到去年9月5日开张前,200多个格仔中的90%都已满租。

作为一种新的零售模式,业内人士认为,其实格仔铺除解决了经营租金贵、人才缺两大难题外,还吻合了广州很多人渴望创业的心态:“格仔”等于帮助他们增设了实体店,更可以成为他们网店的一个宣传渠道,从而获得更多的本地客户。

自从开张以来,G-BOX动漫星城店人气迅速飙升,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的生意。叶力申给记者算了笔账:他们的成本主要是租金,目前已经升至负二层最高价,为27000元;3到4人的人员工资成本。收益这块主要是向卖家收取的租金,目前有的已经翻了4倍,每个格子的租金平均升到了600元,其中四层(人眼所及的最好铺位)可以达到1000元/个,另外还可根据营业额向卖家收取3个点的佣金。他告诉记者,他们从第二个月就开始盈利,最高的时候每个月营业额可达15万元,这样算来,利润率是相当可观的。

3到10年的生命周期

今年4月,叶力申又在北京路开出第二家连锁店,5月在江南西的第三家店也开业了。他告诉记者,马上还要开第四家。与此同时,名为BeBo、MiNiBoX、百旺金格等的格仔铺也如流行性感冒一样迅速开业。这样的速度,让人联想起很多类似的事件。比如曾经把市场做滥的广州“奶茶大战”,还有在全国迅速走红并迅速倒下的“武大郎烧饼”等。

格仔铺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其生命力到底能有多长?叶力申认为,起码可以做上3到5年甚至10年。“格仔铺里面是有文化的,它为创业梦想提供了可能;另外,它从传统的零售代售服务慢慢转变成一种媒介,真正成为了实体C2C的商业模式,甚至成为了企业进行新产品市场反应的测试载体。可以相信:格仔铺不止是一时的热潮。”

但业内人士建议,“格仔铺”未来的发展,不管对店主还是格主来说,都要走连锁经营的道路,走规模化的路线,这样“格仔铺”才能得到持续经营。

中国经营报记者:殷毅

《羊城晚报》——2009年3月3日

就业严峻,政府鼓励,虽有成功典范,多数却被几道门槛阻拦,广州乃至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记者找到广州市第一个格仔铺连锁品牌G-BOX的老板———2006年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后成功创业的叶力申。

去年,在广州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到广州市工商局注册登记的仅160宗,其中绝大部分还是小本经营的个体户。这个数据,也和近日省“两会”上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厅长刘友君所透露的比例一致:广东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为1%。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东今年有33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加上外省来粤求职和2008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估计有50万人。在就业压力空前严峻的形势下,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了近期多个政府部门大力扶持的一项工作。

资料显示,在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浙江省,成功率为4%,而全世界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是20%。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多家位于广州的高等院校的学生,看到了他们创业的尝试,感受到了他们创业的热情,也体会到了他们对创业资金、经验、人脉等的担忧。

“格仔铺”的成功范例

爱逛街的人可能会发现,格仔铺这种新颖的经营模式,从2007年开始在广州流行起来———店主花钱租下铺面后,将其分成几十个格子再行分租,租客只需每个月支付少量租金,就可以在格子柜中寄卖自己的商品或做产品广告。

记者找到广州市第一个格仔铺连锁品牌g-box的老板———2006年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毕业后成功创业的叶力申。这个怀揣“创业梦”的年轻人,从大二开始就以各种方式接触商场并在大三时有了自己的注册公司,因资金问题,公司在他读大四时陷入困境。但这没有打消叶力申的信心,在家人的帮助下,他又和朋友合开了间广告公司,也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直到有一次他偶然间在香港逛街,发现了新的商机———格仔铺:“当时就觉得眼前一亮,租客每月只需付少量月租就可以在格子里寄卖东西,投资小、风险低,应该会有很多人来认租。而作为投资者,这更是一种可以先收未来钱的投资方式。”

有了开广告公司的经验,这次他在店铺选址、设计上都考虑得更周到。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他的第一间g-box格仔铺在北京路旁边的动漫星城开业了,之所以选址于此,叶力申看重的是其“城中最新时尚潮流集散地”的定位。

这一次叶力申终于收获了成功,“g-box”不仅带动了城中格仔铺的流行,还“孵”出了5家分店。叶力申老练地告诉记者:“像我们这样坚持开‘大铺’搞连锁经营的不多,保证规模的同时也保证了人气。而且我们坚持不给格子上锁,免得让顾客失去购买欲望。”现在,g-box已经以公司化模式运营,叶力申平时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看店,他只要定期巡视,每间分店请6个员工就能很好地运营了。

大学城的“学生老板”

与叶力申一样,很多怀着“创业梦”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就做起了“学生老板”。在高校云集的广州大学城,就有这么一帮白天上课、晚上开店的年轻人。

在大学城贝岗商业区,白天有学生们开的精品店、小吃店,晚上这里的灯光夜市更热闹,不少学生摆起小摊,卖小吃、卖饰品、卖衣服、卖文具。“帮衬”他们的顾客很多都是班里的同学,美院的小林告诉记者:“身边有不少同学下课了就赶着去开店,我也喜欢去光顾。有时候遇到并不认识的店主,只要知道是校友,也会很乐意地友情支持一下。大家都知道学生创业很不容易,起步阶段更艰难,应该给这些勇敢者更多鼓励,何况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记者又走访了大学城内广大商业中心等其他3个商业区,正常时间,至少有四五家“学生老板”开的小店开门营业。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团委书记刘志军告诉记者,虽然我国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与国外相比有一定差距,但近几年在校学生的创业热情大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学生尝试着创业。

“创业梦”的三道门槛

像叶力申一样选择以“老板”身份走出校园的学生并不多,不少“学生老板”在毕业的同时就暂停了自己的“创业梦”。

被挫折打败就是一个原因。广东商学院的杜林,大三时在学校附近开了一间潮汕粉面店,他看中的是学校里潮汕籍学生比较多,果真店面一开食客如云,一个晚上光是送外卖就能赚上三四百元,最高峰时他雇了两个宿舍的8个男同学专门负责送外卖。但好景不长,一帮“地头蛇”不久之后就找上门来,保护费一天就要收500元,不给就砸店。被迫交了2000元后,杜林发现生意再好也入不敷出,又不敢报警,仅仅撑了3个星期,他就主动熄灭了“创业梦”,毕业后找了份稳稳当当的职业“朝九晚五”去了。

2008届毕业生小江现在在金融行业工作,他也试过和别人合伙创建舞蹈培训中心,但最后因为合作分歧而退出了,“没有足够的资金,就没法掌握话语权。”广外的小吴虽然也很想创业自己当老板,但一想到缺乏经验、资金、人脉,就觉得很难成功,“只能希望通过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社会经验、人际关系和创业资本后再说”。她的同学小婷也说:“我希望开一间属于自己的水吧,但创业还是等到三十岁以后吧。”

不切实际与不愿坚持,也是大学生创业的一道门槛。回望起伏的来路,叶力申说:“大学生们总是有很多点子,但很多时候却缺乏对实际情况的正确评估,有的只是空想。我也曾经经历过那个阶段,在选择项目时总是一脑子的想法,觉得这样也能赚钱,那样也能赚钱。5年的创业道路,我遇到过两次大挫折,在人生的低谷中,我没有选择逃避和放弃,虽然情绪很低落,但坚持着也就走过来了。”

条条大路通罗马

天涯何处无工作

毕业了,谁不想有条顺直平坦的人生大路?可面对这个丰富多彩但又略显冷酷的现实世界,未必只有大路风光独好。

这组图片中的大学生们,勇敢地选择了一条或许是弯曲坎坷的小道,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谋生活求发展。

曲径亦可通幽,祝愿他们以独有的执着信念,收获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

父母希望子女稳定

就业首选并非创业

采访中记者也发现,很多在大学城里冲劲十足、创意无限的“学生老板”,反而一谈到就业方向就畏首畏尾了,这些本已有创业经验的“学生老板”,职业规划的首选却大都是挤入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外企队伍里。

记者又来到了中山三路地王广场———这个曾经的广州市大学生创业基地。在地王广场招商引资处,记者了解到,因为铺租较贵,目前地王广场的租户中,已基本没有学生和毕业生,当年自主创业的大学生能坚持到现在的,只有寥寥一两家。

“学生老板”为何走不出大学城?刘志军的看法是:“许多人觉得大学生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害怕失败。学生们自己却觉得,这是来源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来自于‘大学生’这个称谓的压力。”

去年毕业的小夏理性地分析:“一个家庭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培养出一个大学生,父母更多地希望子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是投身大风险的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不提回报社会也总会想着回报父母,但选择创业等于孤注一掷。工作不满意可以再找,创业失败了,再找工作时失败的教训可就成为累赘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3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