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名
释义
1 汉语词语

大名是日本古时封建制度对领主的称呼。由比较大的名主一词转变而来,所谓名主就是某些土地或庄园的领主,土地较多、较大的就是大名主,简称大名。土地或庄园的领主为了保护家园,大多拥有其所属武力,一般称之为武士,相当于中国古时的护院、护卫,规模越大,进而成为统领一国的领主,那就是所谓的大名了。日本各个时代中大名的定义都有些不同,不过一样都是统领某一个领地的地主之意。大名这个称谓的意义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现在广指出名的人。

中英文解释

大名dà míng

中文解释 - 英文翻译

大名的中文解释

基本解释

1. [one's formal personal name]∶某人的正式名字

2. [your name]∶对方名字的敬称

3. [great reputation]∶显赫的名气

详细解释

1. 谓尊崇的名号。 《逸周书·谥法》:“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於己,名生於人。” 朱右曾 校释:“名谓号諡。”《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司马贞 索隐:“大名谓大名称也。”《新唐书·陆贽传》:“古之人君,德合於天曰‘皇’,合於地曰‘帝’,合於人曰‘王’,父天母地以养人治物,得其宜者曰‘天子’,皆大名也。”

2. 谓好名声,大名望。 《谷梁传·襄公十九年》:“君不尸小事,臣不专大名。善则称君,过则称己,则民作让矣。”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 元 关汉卿 《谢天香》第四折:“若使他仍前迎新送旧,贤弟,可不辱抹了高才大名!”

3. 敬称别人的名字。 《水浒传》第二七回:“你夫妻二位,高姓大名,如何知我姓名?”《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先生大名,如雷灌耳。” 巴金 《沉落集·沉落》:“我并不崇拜名流,为什么一定要人知道他的大名呢?”

4. 人的正名,与字、小名相对。 杨沫 《乡思的朝和暮》:“他的名片上除了正中写着大名和别号外,右上角则是一排越来越多的官衔。”

5. 犹总名。 《诗·国风》 唐 孔颖达 题解:“《诗》者一部之大名,《国风》者十五国之揔称,不冠於《周南》之上,而退在下者,按 郑 注‘三《礼》’、《周易》、《中侯》、《尚书》,皆大名在下。”参见“ 大题 ”。 章炳麟 《訄书·商鞅》:“法者,制度之大名。”

详细信息介绍

发音演变

室町时代的辞书《节用集》中收录了“たいめい”(Taimei)与“だいみょう”(Daimyou)两种发音,前者所指的是守护、大领主之意,而后者是指有钱人。在日本战国时代,对大领主仍以“たいめい”称呼较多;17世纪初期,《日葡辞书》中依旧收录了两种念法,不过在语义上已无明确区别,两者都是大领主的意思,直到经过江户时代,才统一以“だいみょう”称呼大领主。

室町时代

在室町时代,大名是由幕府任命,又称为“守护大名”。他们在经济上掌控一个到数个分国的庄园与公领,以扩大守护领国的势力。对于地方武士(“国人”),大名对他们支配能力则有限。大名掌握领地过大时,会任命家臣为“守护代”协助掌管部份分国。

战国时代

在战国时代,无须幕府任命,只要支配数郡到数国势力,能稳固支配国人者,就是大名。战国时代的大名一般被称为“战国大名”,出身背景以守护、守护代、国人和平民四种为主。

江户时代

主条目:藩 (日本)

在江户时代,知行一万石以上者便称为大名;当时全日本有超过200家大名,在江户幕府的统治体制下分为亲藩、谱代、外样三类。

亲藩大名

谱代大名

主条目:谱代大名

即世袭的大名世家,是指在1600年的关原之战以前一直追随德川家康的大将。谱代大名地位仅次于亲藩大名,大多位居幕府要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有权力,俸禄却很少,如本多正信、大久保忠邻等。德川家康设计幕府统治必须完全由亲藩和谱代大名操控,外样大名不得参与。

外样大名

主条目:外样大名

外样大名则是在关原之战被迫臣服的大名,他们有的拥有雄厚实力,如加贺藩的前田利家有一百二十万石领地、萨摩藩的岛津忠恒有七十七万石领地、仙台藩的伊达政宗有六十二万五千石领地,三者皆外样大名而又是全国领地最多的诸侯,不过,却没有亲藩或谱代大名的权力,又常被幕府监控,即使有心要反抗德川家,也无法成事。因为外样大名的领土多在偏僻的外边,在锁国时期反而最容易跟外国势力结合,成为倒幕的主要动力。

2 河北省东南部辖县

大名县

行政

大名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是冀、鲁、豫三省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全县面积1052平方公里,耕地110万亩。全县辖6个镇,14个乡,651个行政村,人口74.9 万。

地理

大名县属黄河冲积平原,黑龙港流域,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漳河、卫河、马夹河三条河流横贯全境,全县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合花生、小麦、玉米、大豆等多种农作物和各类干鲜果品的种植。

历史

大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在历史上曾为府、路、州、道、郡治所在地。春秋时代属卫国,名“五鹿”,是历史上著名的“五鹿城”;战国时期属魏国;秦朝为东郡;汉朝为冀州魏郡;唐德宗建中3年(782)改称大名府;宋仁宗庆历二年(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清代曾为直隶省第一省会。解放后,曾建大名市。大名县文化灿烂,人文荟萃,历史上曾几度繁荣昌盛,益满中国古今大地。境内现有五礼记碑、狄仁杰祠堂碑、马文操神道碑、朱熹写经碑、万堤古墓群等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和宋代大名府遗址、直隶七师校址等,为发展大名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

据记载北京大名府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年间,毁于十五世纪初,历世359个春秋。加上北宋以前,曾作为历朝路、州、郡、县治地,共有1400多年的历史。那么她的遗址现在何处,是不是就在今天的大名县城,她在历史上又曾经起到过怎样的作用呢?

明确说,今天的大名县城,历史上也是一座府城,但那是明朝大名府,并不是北京大名府城。据县志记载,北京大名府的遗址就在今天的大街乡。这个乡的驻地大街村,历史上曾经叫旧城大街,是北京大名府城的中心。东门口、铁窗口、南门口、北门口四村,曾是这座古城的四道城门。那么,北京大名府是怎样兴起的呢?

据《五代志》记载,360年,东晋时期的前燕在该县当时一个叫贵乡的地方设置了贵乡郡和贵乡县,这是封建统治者在我县地域设置郡、县的起始。不久,郡、县相继撤消。到535年,东魏统治者在我县东北部的古赵城重新设置了贵乡县。43年后,即公元578年北周统治者把贵乡县治迁到孔思集寺。孔思集寺就在今天的大街村。第二年,北周又在这里设置了魏州。到了唐代,魏州城已经初具规模。621年,唐朝在魏州设置总管府,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魏州一带的统治。

662年,唐朝把魏州改作冀州,还在这里设置大都督府。672年,冀州复称魏州。758年,唐肃宗在魏州设置魏博节度,派遣节度使,管辖魏、博、贝、卫、澶、相六州。魏是大名,博州是今天的聊城市,贝州在河北南宫一带,卫州在河南汲县一带,相州就是现在的安阳。可见,当时魏博节度使的领辖范围已经达到黄河以北涉及冀鲁豫三省的许多地方。唐朝后期僖宗时,魏州城方圆80里,已经是那个朝代有相当规模的大都市。

882年,魏州节度使田悦叛唐称王,首次把魏州改作大名府。这是我县古代拥有大名府称谓的开始。此后的60多年间,大名府几经易名。948年,后汉统治者重新确定了大名府的称谓。自此,直到这座城池在十五世纪初被洪水吞噬,“大名府”一直伴随这座城市的岁岁月月。

十一世纪初,宋朝北方一个叫契丹的国家强盛起来。1042年,即宋仁宗庆历二年,契丹在今北京东部的蓟县、通县和唐山一带,集结重兵,伺机南侵。消息传到宋都汴梁,朝廷文武官员紧急商量对策。很多人主张把京城西迁洛阳。还有人主张讲和。丞相吕夷简曾在大名府为官,十分熟悉黄河以北的情况。针对这些西迁派和讲和派的言论,他讲出了一段与众不同的话:

“使契丹得渡过河,虽高城深池,何可恃耶?我闻契丹畏强侮怯,遽城洛阳,亡以示威。”“宜建都大名,示将亲征,以伐其谋。”吕夷简的意思是说:如果皇上迁都洛阳,使契丹不加抵抗渡过黄河,那时,城墙再高,城池再深,也难阻挡敌人的进攻。契丹人是碰见了强硬就害怕,遇见胆小的就欺负。匆匆忙忙迁都洛阳,是向敌人示弱,难以显示朝廷的威力。应该建都大名,表现出皇上要亲征的决心,这样才能粉碎契丹南侵的图谋。

大名府是当时黄河北面一座重要的军事重镇,有“控扼河朔,北门锁钥”之势。就是说,她掌控着黄河以北的大片疆土,把守着宋都的北大门。坚守住大名,就堵塞了敌人南渡黄河的通道。宋仁宗采纳了吕夷简的正确主张,于当年五月就把大名府建为都城,定名“北京”。契丹听说宋朝在大名建立了陪都,果然心里胆怯,就打消了这次南侵的念头。

新建的陪都北京,史称北京大名府,既有“外城”,又有“宫城”。外城周长虽然没有唐朝时的80里,但也有48里之多。宫城,周有3里,建设得相当雄伟壮丽。《水浒传》中称她“城高地险,堑阔濠深”;“鼓楼雄壮”,“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应当说一点也不夸张。

使大名人引以为豪的是,有众多名人贤士曾来这座城里治政安邦。单就唐、宋两朝,就有田承嗣、何进滔、狄仁杰、乐彦祯、罗弘信、寇准、王钦若、吕夷简、韩琦、欧阳修等名臣,在这里相继供职。可谓人才叠出,享誉古今。明朝初年也就是1401年一场大洪水淹没了这座城市,结束了北京大名府长达千余年的雄壮历史。

如今,在大名县大街、鱼营两个村庄的地下,仍然有挖不尽的残砖碎瓦。在前东门口、营庄、蒋庄、铁窗口,沙堤等村周围,还依稀可见当年古城墙的痕迹。前东门口有几十户村民就代代居住在南北二百多米坍塌的老城墙上。这片民居有个奇特的名字,叫作“城上”。

古城逝去,风韵犹存。壮哉,古老的都城北京;美哉,雄伟的大名府城。她是大名历史的象征,大名历史的骄傲。她以一千余年的阅历,见证了大名古老的辉煌,也为现代大名的复兴奠定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现代名人

1、邓丽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生于台湾省云林县褒忠乡田洋村,祖籍为河北邯郸大名县邓台村,是一位在华人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台湾歌手,亦是20世纪后半叶最富盛名的华语和日语女歌手之一。

2、霍亮:网络专家,大名县东龙华人。2007年发现windows vista的致命的漏洞。

3 、张保利:河北大名王村人,祖籍山东,2007年组织参加了张纪中的编剧班培训、2009年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曾多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录制。2010年起任中华建筑报记者。2011年创办了华视仁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综合服务创意文化产业业,力在打造网络时代的新媒体和品牌宣传以及新兴的文化产业。旗下品牌有:保利传媒、仁合传媒

4、郭隆真,(1894—1931年),原名郭淑善,化名石衫、石珊、林一、林逸。女,回族,1894年3月18日出生,河北省大名县金滩镇人。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女革命家,是北方妇女运动的先驱者和工人运动的卓越领导人。

5、岳岐峰,(1931年12月-2008年3月24日 ),男,汉族,河北大名县张铁集村人,1994年4月至1997年7月任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6、赵富林:男,汉族,1932年7月生,河北大名县万堤镇前桥村人,1990年10月至1997年7月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

7、田成平:男,汉族,1945年1月生,河北大名县北门口西人,原湖北省副省长田英之子。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给排水专业毕业。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中共青海省委书记、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党组书记,2008年3月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共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五、十六、十七届中央委员。

8、杨达:男,汉族,1963年生,河北大名人,中共党员原大名县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大名县物价局局长党组书记,现任大名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

9、胡金秀,女,汉族,1951年生,河北省大名县人,中共党员,教授,现任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1970年参加工作;1975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化工系无机物专业,同年分配至邯郸地区工业局工作;1976-1984年在河北化工学院无机系无机化工教研室任教; 1984-1995年在河北化工学院党委办公室工作,历任秘书、副主任、主任等职;1995年任河北轻化工学院党委组织部部长;1996年任河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长;2000年任现职。 1978年在本院青年教师进修班学习;1983年在上海华东化工学院进修学习;1999年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

10、 裴志耕,男,(1907—1997)河北省大名县西马头村人。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大名县委书记,张家口地委书记。抗日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二支队政治部特派员,濮阳县独立团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地方武装科科长,武装动员部部长,第六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巨南工委书记。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纵队二旅政治部主任,晋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二旅政治委员,第十一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十七军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遵义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空军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空军学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1、李大磊(1910——1988年6月25日),又名李方成,大名县儒家寨乡南贾庄村人。自幼读书,1926年暑期考入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1927年3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至1937年在大名、清丰、南乐、馆陶等地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组织民众,武装民众,建立抗日游击武装,打击日军。1938年7月参加八路军,任大名城北区抗日游击队大队长。1940年3月,任冀南军区第二支队司令员,指挥部队展开一系列破袭战、伏击战,配合主力重创日军。同年8月,到北方党校学习,1941夏,学习结束后,先后任冀南一分区二十六团政治处主任、冀南军区一分区政治部主任、副司令员。1943年3月,任冀南一分区副司令员兼卫东支队司令员。这时期,由于日本侵略军大规模“扫荡”,斗争环境十分艰苦,他始终以高昂的抗日热情带领部队坚持游击战争,寻机打击敌人。他所领导的抗日武装,在冀南地区很有影响。1944年秋,任冀南三分区副司令员,不久赴平原分局党校学习。学习结束后,他率部参加了肥乡和成安战斗,同日伪军作战。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九分区副司令员,1947年解放安阳时,他率部攻击敌人机场,胜利完成歼敌任务。1948年任华北野战军十四纵队四十二旅副旅长。相继参加豫北黄河大铁桥及获嘉、新乡一系列战斗,战功卓著。后任华北军区七十军二一O师副师长。建国后,1950年3月调任华北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上海“二·六大轰炸”后,奉命率部赴上海执行防空任务,先后任华东军区上海防空指挥所副主任,华东军区高炮三师师长,华东军区防空司令部副参谋长,华东军区空炮指挥所主任等职务。1956年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防空监察处主任监察员,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研究部古代兵法研究室主任,战争理论研究部顾问等职。1955年,他被授予大校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1988年6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

12、赵北源(1917—1964)河北省大名县儒家寨乡沙疙瘩村人。一九三三年曾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七年参加八路军,同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大名县大队第四中队政治指导员,冀南军区第二支队一大队大队长,第九旅二十六团营长,第一军分区二十六团参谋长、分区武工队政治委员,漳河县县长,路南支队政治委员,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二十六团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南军区独立第五旅十四团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第十纵队八十六团团长,第四野战军五十八军一七三师副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海军第一舰队司令员,海军青岛基地参谋长,北海舰队参谋长,旅顺基地副司令员。一九六四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3、刘一元 ,1925年出生,河北省大名县北峰乡后北峰村人,原69军政委,内蒙古军区政委。少将军衔。

14、张进善(1932—)河北大名县杨桥镇边村人。西藏军区政治委员,1985年7月-1990年6月任西藏军区调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

15、霍小勇 ,1951年6月出生,河北省大名县人,现任国防大学科研部部长,海军少将。

16、王怀臣,男,汉族,1953年12月生,河北大名人,197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2月参加工作,电子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硕士。2007年6月起,任四川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综治委主任。

17、武四海,男,回族,1945年9月生,河北大名人,民建成员,河北省政协九届委员会副主席。1969年9月参加工作,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学专业毕业,大学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省八届、九届政协常委。

18、冯书亮,男,汉族,1946年2月生,河北大名人,197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农田水利工程专业)。曾任水电部第二工程局纪委副书记,中共北京市纪委教育处处长、教育室主任、市纪委常委、秘书长,现任中共北京市纪委常务副书记。

19、冯希望,男,1952年3月出生于河北省大名县,1970年12月入伍,197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学历。1970年12月至1995年7月,在北京卫戍区和武警部队工作,1995年7月转业到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任处长、副局长、局长。2010年2月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秘书长兼六局局长。

20、王超,男,汉族,1960年4月生, 河北大名人,中共党员,广州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毕业。1982年参加工作,2006年9月任商务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

21、王迪吉,男 ,1944年生,河北省大名县人,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四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九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事厅、审计厅特邀监察员。新疆吾尔自治区数学学会副理事长,自治区人民政府督学。

22、王庚年,男,1956年8月生,河北省大名县兼庄人,汉族,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2001年4月至2004年12月任中央电视台副台长,现任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党组成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总编辑。

23、叶洪海,河北省大名县王村乡(原西店乡)柏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英雄模范。1943年7月出生,1965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北京军区装甲兵第一师某连队饲养员。钻研养猪专业技术,拜群众为师,向专家请教,经反复实验,于1968年6月制成省粮、易做的“中曲”发酵饲料,在军内外推广。1970年10月被中央军委授予“模范饲养员”荣誉称号。后任坦克团后勤处助理员、副处长、副团长。著有《中曲发酵饲料》。先后11次被毛泽东主席接见。中共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1972以来,随周恩来总理点名公派到阿尔巴尼亚等国传授“中曲”发酵饲料制作技术。后被越南、毛里求斯等国家引进。1988年2月正式退休,2002年4月, 到邯郸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二休养所休养,2005年5月14日,因病情恶化,医治无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逝世。

24、王玉文,男,汉族,河北省大名县王村乡(西店)店北村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一级英雄模范。1989年9月22日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共和国卫士”荣誉称号,当时是武警北京总队一支队卫生队化验员。

25、张将勇,男,汉族,1976年6月出生,河北省大名县人;出身中医世家,大学专科学历,秉承“无德不得从医,诊疑不得处药”的祖训。长期从事基层临床工作,对常见病、多发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治全科疾病具有很深的造诣;特别是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处理慢性疑难疾病有独到之处;尤其擅长糖尿病、慢性头痛、妇科疑难病及不孕不育;具扎实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发明治疗糖尿病药物“愈糖消胶囊”专利一项,研出“椎痛宁胶囊”、“鼻渊灵胶囊”,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十余篇,获一等奖数篇。名字取自石达开的“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毁佛崇天地,移民复古风;临军称将勇,决胜益谋功;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

附: 广西龙兴会仙山白龙洞题诗:挺身登峻岭,举目照遥空。毁佛崇天帝,移民复古风。临军称将勇,玩洞羡诗雄。剑气冲星斗,文光射日虹。清.石达开

历史名人

潘仁美

潘美(925~991) 中国宋朝名将。字仲询,大名人。行伍出身,官至宣徽北院使。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称帝。宋朝建立后,屡立战功。开宝三年(970),以行营诸军都部署率军攻南汉。九月,围贺州(今广西贺县东南)。他佯退设伏,大败南汉援军万余,克贺州。继而转兵攻韶州(今广东韶关),击败南汉军主力10余万。四年二月,与南汉军6万对峙于广州城西。潘美派人于夜间烧南汉军营栅,率军乘火势进攻,大胜。不到半年,攻灭南汉。七年,以州道行营都监率兵与都部署曹彬攻南唐。八年正月,宋军进至秦淮河,船只未具,他率部抢渡,大军随之而过,击败江宁(今南京)城下的10万南唐军。雍熙三年(986),宋辽岐沟关之战中,潘美任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率军连下寰、朔、云、应等州(约在今山西雁北地区)。七月,辽军主力反击宋西路军。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县南阳方口陈家沟)一战,潘美与监军王侁未接受杨业的作战方案,迫令其出战;当杨业失利时,又未予以接应,致使杨业被俘,绝食而死。淳化二年卒。

大名县特产

大名五百居香肠

系以新鲜猪大腿肉、肋肉、臀部肉、腰肉为主料,大多为瘦肉;肠衣为漂洗洁净无暇的猪肠衣;辅料有石落子、砂仁、香精、精盐、砂糖、纯高梁酒及陈年酱油等。先将肉料洗净去血,切成肉丁,加以各种佐料及调料,搅拌均匀,放置3小时左右,待料味入肉后再灌肠。每灌14厘米左右用麻绳结扎,边灌边扎,直至整条肠衣灌满,然后经恒温烘干而制成。成品色泽纯正,肠条饱满,粗细均匀,肥瘦适宜,香味醇厚,甜咸兼具,软滑利口,食之不腻,且耐久存。

大名杏

一串铃于5月下旬至6月初成熟,果形如圆铃,果实挂枝成串,果顶圆平,中央不凹入,缝合线显著,果皮浅黄色,阳面有紫红晕,皮薄茸毛少,易剥离,果肉黄白质细,果汁多,纤维少,味微酸,有香气。红杏于6月上旬成熟,呈短卵圆形,果实大,果面浅金黄色,部分有紫红色,果肉深黄色,肉厚,极甜有香气,离核,品质最上。红杏于6月下旬成熟,呈长卵圆形,果实肥大,果顶微尖,果面绿黄色,阳面有红晕,果肉青黄色,绒毛多,肉厚、皮厚、肉细,离核,汁少味酸,适宜加工。水白杏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果实中等,短卵圆形,果顶微凹,稍偏,缝合线明显,果面黄白色,皮薄肉细,离核,果汁多,味甜微酸,品质较好,但不耐储存,宜鲜食。

大名珍绩成二毛烧鸡

珍积成品牌·二毛烧鸡创始于清仁宗嘉庆十四年(1809年8月8日直隶大名府城内),创始人:王青山;之子王德兴;之子王国珍;之子王有禄;之子王民生;之子王磊鑫。系中国最地道的、中华民族的、正宗嫡传的、原汁原味的、百年品牌老字号。 当年王青山有三个儿子,小名分别叫大毛、二毛、三毛(详情后续),因看重“二毛”,便在直隶大名府城里十字街处,扶持“二毛”开了一家烧鸡铺。创始人王德兴开烧鸡铺时并没有字号,因其小名叫二毛又因其煮鸡时锅内放有两个石猫(典故待续)故街坊乡亲习称其店铺为二毛烧鸡铺。当时的大名府是堂堂知府所在地,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除商贾云集外,来此应试的文武生员及达官、贵人等吃了他炖制的烧鸡赞不绝口,相互传颂。据传,清道光年间一位新任知府大人,敲锣打鼓上任夸官,路过店铺前,闻香而落轿,品鸡问其名,随口吟诗曰:“夸官逍遥道,闻香品佳肴,适蓬设盛宴,吾必备‘二毛’”。从此二毛烧鸡更是誉满全城,逢当集社庙会,婚丧嫁娶,烧鸡总是被一“抢”而空。形成无鸡不成席,吃二毛烧鸡图吉祥如意的时尚,给人留下“一锅烧鸡满城香”的美誉。二毛烧鸡当时也成为袁世凯大总统进贡朝廷的唯一贡品,名噪京、津城。被誉为大名府特产名吃《二·五·八》之首。 清同治年间,王德兴将鸡铺,秘方传授给儿子王国珍掌管。国珍在继承父业时,为将二毛烧鸡推向外地时,嫌“二毛”名号不雅,便以自己名中的“珍”字为首,并取“珍品、积研、成名”之意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8月8日)二毛烧鸡铺开张70周年志庆时,将二毛烧鸡铺改名为“珍积成”烧鸡店沿袭至今。但人们仍将老字号二毛烧鸡视为名贵饮食文化之美称。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驰名中外巨著《辞海》(707和272页),载入“二毛烧鸡”为特产,名扬国内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国珍子之子王有禄继承祖业,于1952年在赵国古都邯郸,开创发展了“珍积成”烧鸡。在接受其父真传的基础上,以技立业、考究创新,科学地规范为:选精料、配料全、造型美、火候准,可谓色、香、味、型、补俱全,人们常以:嫩烂脱骨、肥而不腻、鲜香醇正、回味悠长而赞之,同时被选为邯郸名吃《八大风味》之首。 改革开放后,王有禄之子王民生继承祖辈产业,为使祖传珍品发扬广大,便将老字号“珍积成”“二毛”作为商标(图案待续)经中华人民人和国商标局认证为注册商标,并在互联网上进行了国际域名注册。(使之老字号“珍积成”“二毛”商标成为邯郸市知名商标,河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世界环球商标)。同时被市政府选为《指定接待专用食品》之首,被市政府旅游局评选为《邯郸十大名吃》之首。“珍积成”“二毛”品牌,竟在公元1999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使其地方品牌上升为中华民族品牌。人民画报社编辑,中国画报社版国内外发行的《中华老字号》巨刊(12页有载)。 百年老品牌,中华老字号珍积成品牌、二毛烧鸡店,店小名气大,鸡小万里香。许多记者专家为其树碑立传。现已载入国家史册:《辞海》、《中国商业百科全书》、《中国商品指南》。省级史册:《可爱的河北》、《河北工商企业名录》、《河北服务指南》。市级史册:《邯郸市志》、《邯郸辞典》、《邯郸旅游指南》。县区史册:《大名县志》、《邯山区志》等书。各类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竟相报道。相声作品:《河北颂》、《邯郸好》、《会吃会喝》中同声赞扬。曾得到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以及美、英、法、德、日等十几个国家友人品尝赞誉。俱称“珍积一绝”。 珍积成品牌、二毛烧鸡创建、完善、发展,整个历史过程凝聚着党和人民的关怀和支持,也凝聚着几代人的辛勤和汗水,凝聚着中华民族创新精神,体现了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即是一个独特标识,注册商标,又是一个民族品牌,更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国家的宝贵财富,参于国际竞争的锐器! 二十一世纪,市场经济即特色经济,品牌经济的今天珍积成品牌、二毛烧鸡的继承掌门人王民生及后生决心继续开拓创新,为弘扬中华老字号品牌,准备组建“中国珍积成集团”采取输出品牌、百年老汤、祖传秘料、传授制做、统一商标、加盟合作、互利共赢的方式办成从:孵化种育厂→饲料加工厂→畜牧养殖场→屠宰分割厂→调味品厂→食品加工厂→物流中心→超市、餐厅、大酒店→商务信息部,绿色产业一条龙服务。

3 日本古时封建领主称呼

大名是日本古时封建制度对领主的称呼。由比较大的名主一词转变而来,所谓名主就是某些土地或庄园的领主,土地较多、较大的就是大名主,简称大名。土地或庄园的领主为了保护家园,大多拥有其所属武力,一般称之为武士,相当于中国古时的护院、护卫,规模越大,进而成为统领一国的领主,那就是所谓的大名了。日本各个时代中大名的定义都有些不同,不过一样都是统领某一个领地的地主之意。大名这个称谓的意义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

简介

大名是日本古时封建制度对领主的称呼。由比较大的名主一词转变而来,所谓名主就是某些土地或庄园的领主,土地较多、较大的就是大名主,简称大名。土地或庄园的领主为了保护家园,大多拥有其所属武力,一般称之为武士,相当于中国古时的护院、护卫,规模越大,进而成为统领一国的领主,那就是所谓的大名了。日本各个时代中大名的定义都有些不同,不过一样都是统领某一个领地的地主之意。

大名这个称谓的意义相当于中国古代的诸侯。

“大名”一词在不一样的时代,意义上则有着某些差距。

室町时代大名

在室町时代,大名是由幕府任命,又称为守护大名。他们在经济上掌控一个到数个分国的庄园与公领,以扩大守护领国的势力。对于地方武士(国人),大名对他们支配能力则有限。大名掌握领地过大时,会任命家臣为守护代协助掌管部份分国。

战国大名

在战国时代,无须幕府任命,只要支配数郡到数国势力,能稳固支配国人者,就是大名。战国时代的大名一般被称为战国大名,出身背景以守护、守护代、国人和平民四种为主。

江户时代大名

在江户时代,知行10000石达以上者便称为大名。江户时代共有200多家大名,基本分为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和外样大名。

江户时代的政治体制为“幕藩体制”,由幕府和藩镇共同管理国家。

在幕藩体制下,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

幕府统治全国各地的藩国。各藩的统治者是大名,效忠于幕府,幕府对他们实行交替参觐制度。

大名仍拥有很大的独立性,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等权利,在自己的领地就是绝对的主宰,但受到“将军”的控制,对幕府负担政治、军事以及经济义务。

各个藩国的大名实际上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征夷大将军的亲属同族,领地被封在近畿附近,被称为“亲藩”;

第二类:是早年跟随征夷大将军征战四方的忠心家臣,也就是关原之战之前就归顺的大名,被称为“谱代”;

第三类:是战争中投降的幕府,也就是关原之战之后投降归顺,但仍不能取得幕府信任的大名,这类大名一般被封在边疆地区,被称为“外样”。

“亲藩”和“谱代”是“将军”统治的主要屏障,被安置在京畿或者主要之地,而不被信任的“外样”则被迁到边远之地,受到幕府的严密监视。

亲藩大名

亲藩大名是与德川家有血缘关系的藩领,在这之中有着御三家之称的尾张、纪伊、水户藩最为重要。

谱代大名

又称世袭大名,是指在1600年的关原之战以前一直追随德川家康的大将。谱代大名地位仅次于亲藩大名,大多位居幕府要职,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有权力,俸禄却很少,如本多正信、大久保忠邻等。德川家康设计幕府统治必须完全由亲藩和谱代大名操控,外样大名不得参与。

外样大名

外样大名则是在关原之战被迫臣服的大名,他们有的拥有雄厚实力,如加贺藩的前田利家有一百零二万石领地、萨摩藩的岛津忠恒有七十七万石领地、仙台藩的伊达政宗有六十二万五千石领地,三者皆外样大名而又是全国领地最多的诸侯,不过,却没有亲藩或谱代大名的权力,又常被幕府监控,即使有心要反抗德川家,也无法成事。因为外样大名的领土多在偏僻的外边,在锁国时期反而最容易跟外国势力结合,成为倒幕的主要动力。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13: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