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曼彻斯特
释义

大曼彻斯特(Greater Manchester)是英国英格兰西北的都会郡,包含了英国其中一个最大的都会圈、10个都会自治市。曼彻斯特郡是因为《1972年地方政府法案》(Local Government Act 1972)而于1974年4月1日成立。

基本信息

郡名

大曼彻斯特(Greater Manchester)

国家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成员国

英格兰(England)

地区

英格兰西北(North West England)

地位

都会郡(Metropolitan county)、名誉郡(Ceremonial county)

建立

《1972年地方政府法案》(Local Government Act 1972),1974年4月1日正式确立。

面积

总面积1,276平方公里(英格兰名誉郡第39名)

人口

总人口2,547,700(2005年,英格兰名誉郡第3名)。人口密度1997人/平方公里。

种族

88.9% 白人

6.5% 南亚裔

1.7% 黑人

1.6% 混种

1.3% 东亚裔及其他种族

议会

郡议会已于1986年3月31日废除。

下院议员

英国工党23人,英国自由民主党4人,保守党1人。

自治市

1、曼彻斯特

2、斯托克波特

3、泰姆赛德

4、奥尔德姆

5、罗奇代尔

6、伯雷

7、博尔顿

8、威根

9、索尔福德

10、特拉福德

ONS码

2A

NUTS 2

UKD3

大曼彻斯特被陆地环绕:西南方的柴郡、东南方的德比郡、东北方的西约克郡、北方的兰开夏郡、西方的默西塞德郡。大曼彻斯特市区占了整个郡大部分的地域,人口2,240,230,是第3人口密集的英国组合城市;整个郡人口2,547,700,在名誉郡中排第3。

大曼彻斯特郡议会在1986年3月31日被废除,所以其辖区(都会自治市)从那时起就变成单一管理区。在成为都会郡前,此范围叫作“SELNEC”。大曼彻斯特是由兰开夏、柴郡、西约克郡和几个郡都会自治市内70个地方政府合并而成。

地理特点

大曼彻斯特被陆地包围,总面积达1276平方公里,最高点是高542米的Black Chew Head。奔宁山脉由北至南向纵贯大曼彻斯特东部,穿越奥尔德姆、罗奇代尔和泰姆赛德。西奔宁沼地(West Pennine Moors)和大片煤田(主要是砂岩和页岩)分布于大曼彻斯特西部。郡内河流有默西河、泰姆河、道格拉斯河(Douglas)和比尔河(Beal)。

行政区划

都会自治市 行政中心

伯雷都会自治市 伯雷

博尔顿都会自治市 博尔顿

曼彻斯特 曼彻斯特

奥尔德姆都会自治市 奥尔德姆

罗奇代尔都会自治市 罗奇代尔

索尔福德市 斯温顿

斯托克波特都会自治市 斯托克波特

泰姆赛德 阿什顿安德莱恩

特拉福德 斯特雷特福德

威根都会自治市威根

城市起源

虽然大曼彻斯特在1974年才被设立,但其历史可追索至几个世纪以前。在铁器时代,大曼彻斯特已有人居住,尤其是在梅洛(Mellor)、斯特雷特福德(Stretford)三地曾被凯尔特人固定居住。凭在卡斯尔菲尔德(Castlefield)、萨德尔沃思区(Saddleworth)卡斯尔肖(Castleshaw)镇的堡垒遗址可推断罗马人在罗马统治下的不列颠时期(1世纪)曾在大曼彻斯特活动。但于1086年编写的《末日审判书》却没有相关记录。中世纪时,索尔福德百户区(Salford Hundred)的面积相当于现时大曼彻斯特的大半面积。索尔福德百户区包含了几个教区和镇区(township),当中有不少是羊毛织品的贸易中心和集市,如罗奇代尔。大曼彻斯特很多历史遗迹都和工业革命时的纺织制造业和基建有关。奥德姆和博尔顿在工业革命时迅速变成世界性的多产磨坊镇。由于在商业和社会经纃方面取得成功,在1910年代起就有人提议把现在位于大曼彻斯特的组合城市作行政规划变动。

首个提及“Greater Manchester”的文献是一份1914年的报告,以呼应在1889年成立的伦敦郡。这份报告提议设立大曼彻斯特,范围包括组成棉都(Cottonopolis)的地方,以承认曼彻斯特在商界很具知名度。德国商人在18世纪开始已用“Manchesterthum”(大曼彻斯特)表示该地。

每一个英国组合城市也希望在其历史边界范围内建郡,大曼彻斯特也不例外。大部分大曼彻斯特的边界和古代兰开夏的边界重叠,也就是默西河(Mersey)、泰姆河(Tame)以南之处。萨德尔沃思和部分莫斯莱曾划归约克郡和德比郡之下。在1974年纳入大曼彻斯特范围内的土地,不少曾经属于柴郡、兰开夏、约克郡西区(West Riding of Yorkshire)等多个郡的自治市。

《曼彻斯特晚报》(Manchester Evening News)在1935年4月的报导《Greater Manchester - The Ratepayers' Salvation》唤起市内人民对“地区团结”的关注。它指出:“曼彻斯特和周围的自治市内,要求研究‘社会服务合并扩大’的呼声愈来愈大”。地区领袖(尤其是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的)就此经常探讨。索尔福德市长同意《曼彻斯特晚报》的观点,明确提出了“期待曼彻斯特、索尔福德和其他组成大曼彻斯特的地区内的重要服合服并的一天”。虽然建议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暂时中止,但10年后落实的改革速度比原先建议快很多。1947年,兰开夏郡议会提议用3级区(Ridings)制以切合兰开夏的地方改革,受影响的包括曼彻斯特和邻近地区。

制度变革

《1958年地方政府法案》指明英格兰地方政府委员会(Local Government Commission for England)要特别评审“兰开夏东南部”(实质包括柴郡东北部)。不过因为皇家委员会(Royal Commission)得宠,英格兰地方政府委员会在写报告期间被废除。《雷德克利夫-莫德报告》(Redcliffe-Maud Report)草稿拖延至1965年12月才发表,主要建议在曼彻斯特组合城市内新建9个都会自治市,保留至现在(第10个自治市——威根在其后才建立)。

皇家委员会在1969年正式发表《雷德克利夫-莫德报告》,建议新建一个SELNEC都会圈,现今大曼彻斯特北部的行政区划大抵涵盖SELNEC的范围。报告建议把柴郡的麦克尔斯菲尔德(Macclesfield)、沃灵顿(Warrington)和德比郡的格洛瑟普(Glossop)划入大曼彻斯特南部;把大曼彻斯特的都会圈划为9个都市区,包括:威根、博尔顿、贝里-罗奇代尔、沃灵顿、曼彻斯特(包括索尔福德、老特拉福德)、奥尔德姆、奥尔特灵厄姆(Altrincham)、斯托克波特和泰姆赛德。保守党反对报告建议,成功使报告剔除大曼彻斯特三分之一的建议面积。

SELNEC在1969年设立旅客运输执行委员会(Passenger Transport Authority),这也确定了SELNEC的最终范围─剔除了原先建议包括的麦克尔斯菲尔德、沃灵顿和纳茨福德(Knutsford),但仍包括约克郡西区(West Riding of Yorkshire)的格洛瑟普和萨德尔沃思(Saddleworth)。

尽管《雷德克利夫-莫德报告》在1970年英国大选(United Kingdom general election, 1970)后被否决,但接纳并实行了当中“改革地方政府”和“在曼彻斯特和周遭的组合城市内建一都会郡”两项建议。边界地区如麦克尔斯菲尔德、沃灵顿和格洛瑟普等为持在原有的郡,以便该郡有足够税收。其后贝里-罗奇代尔分拆为贝里都会自治市和罗奇代尔都会自治市。为求平衡各市利益,奥尔德姆内的米德尔顿罗奇代尔自治市。现在的大曼彻斯特是由从前70个地方政府组成。

《1972年地方政府法案》改革了英格兰和威尔斯的地方政府。它创立了双子行政管理系统,把两地划为多个都会与非都会郡、镇(district)。虽然大曼彻斯特郡议会在1973年英国地方选举(United Kingdom local elections, 1973)后已开始运作,但此法案在1974年4月1日才被正式确立。根据N.J.弗兰戈普洛的说法,“大曼彻斯特的组成可追溯至几个世纪以前无数千丝万缕的根,是自治演化的法定认可。”大曼彻斯特在都会郡中拥有最多都会自治市。

《1985年地方政府法案》通过后,大曼彻斯特郡议会在1986年3月31日起废除,其功能主要由10个新设的都市区议会分担,另设大曼彻斯特部分协会(Association of Greater Manchester Authorities)统筹紧急服务、公共交通等事务。

大曼彻斯特亦有地理、统计上的参考价值,例如它在欧盟制订的NUTS归入第2级作统计之用。后来大曼彻斯特升格为名誉郡。与其他近代成立的郡不同,大曼彻斯特从没被皇家邮政(Royal Mail)选为邮政郡(Postal county)。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5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