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咬马寨村
释义
概况

咬马寨村地处武功县河道乡西北角,北与乾县蒲家村相邻,三个自然村,北堡南堡南庄,全村386户,1860人,2250亩耕地,属宝鸡峡灌区,土地肥沃,水利条件较好。咬马村四边高,中间低,“小盆地”地理特点突出。

历史

据本村关帝庙内古钟铭文考证,明万历年间叫跃马寨。在近代战乱中,咬马先辈文人恐怕是为躲避战争侵扰更名为落马寨,后来不知何时何故改为咬马寨,沿用至今。

咬马寨村不同凡响,有人这样评价:咬马村乃天下最大村寨。否,只能说它的庙宇最全,有娘娘庙,城隍庙,官庙。药王庙,文昌庙。是天下大村寨的缩影。它有五庙地盘的关帝庙,设有上殿下殿,有东西配殿,由主持鼓钟二楼,有十米高的铁旗杆,旗杆套着一对精巧玲珑的小铁狮,周围的五彩水墨壁画,人物个性鲜明,生动逼真,有的面善如佛,有的呲牙裂嘴。彩画的精美,人物塑像,栩栩如生,可以说近代无法比拟,可惜这些无价之宝在破旧的狂热中毁于一旦,这是咬马人们的遗憾和悲哀。

忆过去,挖掘历史沿革,点击咬马民俗风情,而且约定俗成,令人值得着点笔墨:在文革前夕的1964年,在轰轰烈烈破旧立新中,咬马人响应上级移风易俗,改革丧葬礼仪中,人没了,特别是党员干部去世,大队组织开追悼大会,成立治丧委员会,根据已故党员干部生前优良品德,为集体为群众办好事,公正严肃恰如其分写出纪念追悼文章,予以肯定,从而寄托了全村人的哀思,激励了后人以先辈为榜样,化悲痛为力量,达到了团结人民教育人民的目的,在党员干部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四十多年来,咬马经历了七届党支部班子,追悼会这个新事物一直保持下来。这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在全武功县绝无仅有。咬马村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三日有会,这个集会文化底蕴很深,源远流长,谁也说不清哪年哪代在什么地方兴起,它的逢会时间已被载入武功工商系统目录,辐射面很广,远至周至,兴平,乾县,扶风,永寿,彬县等地区,过去有大家畜:骡马、牛、驴、猪羊等交易,并有大戏助兴。这个会不同集镇集会,特别有小顽童开心玩耍的特色,小唐人,小风筝,值得一提的是这天早晨天刚亮 街道大路两旁摆满了糕点,麻花,卖家不时大声叫卖,本村年轻人不约而同的去买东西,然后恭敬地端给父母,叔伯,爷爷奶奶们,以表孝心,之后长辈们也礼尚往来,发给小儿孙们零钱,以表爱心,这份礼沟通了两代人的感情,还有人说,这是女婿会。的确,这是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刚出嫁的女子,带着女婿、娃,拿着重礼回娘家省亲,还要去拜门兴的叔伯家拜长辈,咬马人过会招待客人饭菜因经济状况不同因家而异,但做凉粉招待客人却必不可少,没有凉粉就没有情趣了。主人家自觉丢人的。可见咬马人老先人为繁荣经济,搞活人际关系先知先觉几百年和现在搞活开放和谐。/

解放初咬马近百十户人,四百多口人,贫苦人占90%,是当地典型贫困村。三中全会后,党中央连续颁布关于农村、农业,农民勤劳致富的三个一号红头文件。咬马人看到生机和希望,特别是以宋立会、郭有势同志为村领导的党支部和村委会,结合本村实际,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以苹果树为龙头,带动其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多年来,成效显著。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400元,从而鼓起了钱袋子,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在县乡小有名气。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4: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