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马自然村 |
释义 | 村情概况大马自然村隶属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勐卯镇姐东行政村,属于坝区。位于勐卯镇西南边,距离姐东村委会3.2 公里,距离 镇政府驻地6公里。国土面积.74亩,海拔761米,年平均气温22.3 ℃,年降雨量1196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有耕地1147.7亩,其中人均耕地2.4亩;有林地56亩。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有农户109户,有乡村人口478人,其中劳动力男性142人,女性176人。其中农业人口478人,劳动力318人。该村主要以傣族为主,是傣族聚居地,其中傣族408人, 汉族70人。乡村人口中大专毕业3人,中学毕业68人,小学毕业268人,未上学47人,60岁以上的67人,独生子女10人。其中农业人口478人,劳动力38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74人。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34.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81元。农民收入主要以水稻为主。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大棚蔬菜、水稻、甘蔗种植、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为主,主要销售往境外和本市。2009种植产业占全村销售总收入89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水稻、甘蔗种植、大牲畜养殖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优质稻,甘蔗,西瓜,种植产业。 农村经济该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4.54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3万元,占总收入的57.7%, 畜牧业收入40万元,占总收入的12%,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1头,肉牛53头;渔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0.6%;林业收入7万元,占总收入的2.7%;第二、三产业收入14万元,占总收入的4.2%; 其他收入(包括转移性、财产性收入等)69.54万元,占总收入的20.8%。农民人均纯收入3554元,农民收入以水稻、甘蔗种植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7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2.1%,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1人,在省内务工0人,到省外务工0人。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16.09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34亩。年末集体总收入2.6万元,有固定资产11.9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2.33万元,勐卯镇蔬菜基地于2005年立项,2006年9月开始实施,230亩中心样板在大马村民小组,一起工程总投资15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0万元,群众自筹32万元;二期工程总投资22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80万元,群众自筹48万元。大马蔬菜基地采用无公害栽培模式,引进新品种(示范样板主要有豇豆、彩椒、玉米、黄瓜等多个品种)。大马蔬菜基地中心样板建设,带领全村农民运用新技术,科学种植蔬菜,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推进了镇蔬菜种植技术规范化、标准化进程,让全市人民吃上放心的新鲜蔬菜,为全市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夯实基础。 基础设施2009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村内无路灯。全村有109户通自来水,水质达标。有109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09户,有13户通有线电视,占总户数的11.9%;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09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97户,占总户数的88.9%。乡镇道路为砂石路面;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码头)1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3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70辆,摩托车99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0户,使用液化气农户2户;装有太阳能农户5户;洗衣机8台,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927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927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1.94 亩。该村到2009年底,农户住房有107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还有2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姐东小学,中学生就读到瑞丽三中。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6公里。 农村经济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7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5万元,占总收入的51.72%, 畜牧业收入40万元,占总收入的10.6%,其中,年内出栏肉猪91头,肉牛59头;渔业收入2万元,占总收入的0.53%;林业收入9万元,占总收入的2.38%;第二、三产业收入89万元,占总收入的23.61%; 其他收入(包括转移性、财产性收入等)42万元,占总收入的11.14%。农民人均纯收入3554元,农民收入以水稻、甘蔗种植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9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2.4%,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13人,在省内务6人,到省外务工7人。 特色产业该村的主要产业为大棚蔬菜、水稻、甘蔗种植、养殖业、第三产业等为主,主要销售往境外和本市。2009种植产业占全村销售总收入89万元。该村目前正在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水稻、甘蔗种植、大牲畜养殖特色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大棚蔬菜,优质稻,甘蔗,西瓜,种植产业。 勐卯镇蔬菜基地于2005年立项,2006年9月开始实施,230亩中心样板在大马村民小组,一起工程总投资15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20万元,群众自筹32万元;二期工程总投资228万元,其中财政资金180万元,群众自筹48万元。大马蔬菜基地采用无公害栽培模式,引进新品种(示范样板主要有豇豆、彩椒、玉米、黄瓜等多个品种)。大马蔬菜基地中心样板建设,带领全村农民运用新技术,科学种植蔬菜,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推进了我镇蔬菜种植技术规范化、标准化进程,让全市人民吃上放心的新鲜蔬菜,为全市万亩蔬菜基地建设夯实基础。 人口卫生该村现有农户122户,共乡村人口482人,其中男性269人,女性213人。其中农业人口475人,劳动力326人。该村主要以傣族为主,是傣族聚居地,其中傣族454人, 汉族21人。乡村人口中大专毕业3人,中学毕业68人,小学毕业268人,未上学47人,60岁以上的67人,独生子女10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482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10人。(享受低保人员名单:依所、牙喊很、勐喊、岩希、胆瑞、帅很也、玉弄闷、麦喊吞、定稳、帅晃亮)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姐东小学,中学生就读到瑞丽三中。该村距离小学校2公里,距离中学6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2人,其中小学生45人,中学生17人。 该村建有文化活动室1个。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9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95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16.09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34亩。已是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其中,一事一议筹劳1224个,劳均3个。年末集体总收入2.6万元,有固定资产11.9万元,年末集体有收益2.33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黑板报、会议等方式公开 。 基层组织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12人,党员中男党员9 人,女党员3人。该村设有团支部1个,团支部设在本村小组,共有团员15人。 2002年被共青团德宏州委评为“青年文明村寨”,1999年被中共德宏州委、州政府评为“安全文明村寨”,2003年被共青团瑞丽市委、市精神文明办公室评为“青年文明村寨”,2000年被德宏州委评为“德宏州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 发展重点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沿江部分耕地遇雨季被淹,影响收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发展优质稻、甘蔗、麻竹、绿豆、西瓜、大棚蔬菜种植,仔猪、水产、大牲畜养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