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姚北起义 |
释义 | 1930年8月11日,在中共江南省委行动委员会和余姚县委的领导下,浙江余姚北部农民举行了一次武装起义。 余姚北部,为钱塘江和杭州湾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1930年7月,江南省委行动委员会计划在浙东三北地区(余姚、慈溪、镇海3县之北部地区)组织武装起义,并派党员史济勋来余姚具体帮助指导。 史济勋和费德昭(曾任余姚县工农纠察队队长,在姚北一带声望很高)在大革命时期已有交往。史接受江南省委行动委员会交给的任务后,即写信约费赴沪会晤,共商义举。费德昭收到史济勋的信后,即派其子费永思赴沪。史济勋简要地向费永思提出了在三北组织起义,准备请其父出面领导等计划。 费永恩答应向父禀报后再予答复。于是史、费相偕回姚。抵达余姚后,费永思回家向父禀告,史济勋则与中共余姚县委书记朱亚之取得了联系,向县委传达了中央决议精神,提出要在浙东三北地区组织农民、盐民起义,以费德昭的力量为基础,并加以补充,然后攻打余姚、宁波等城市。中共余姚县委对此作出决定:由县委副书记洪传扃和县委委员胡尧田等前往坎墩,协助史济勋组织三北起义。随后,史、洪来到姚北坎墩,与费德昭商谈。费完全赞同起义主张。同时,江南省委行动委员会派罗希三、王连英、徐云千等人,携带枪支、经费抵达坎墩,与史、洪汇合。人员到齐后,成立了“军事行动委员会”,由史济勋、洪传扃、费德昭、罗希三、徐云千等人组成。“行动委员会”确定了三北起义的大致行动计划。 8月初,江南省委行动委员会以江南省委的名义,命名起义队伍为“浙东工农红军第1师”(以下简称“红1师”),任命费德昭为师长,史济勋为党代表,洪传扃为政治部主任。同时,分工罗希三担任组织部长,徐云千任宣传部长,胡尧田为农运部长,费永思任联络参谋并兼总务。“红1师”内部还建立党团组织,由史济勋兼任党支部书记,王连英负责青年团工作。 当时“红1师”在编人员约百余人,分设为两个营,营以下按连、排、班的序列编组,计配有长枪40余支,短枪若干。师部设在坎墩六灶庵。“红1师”成立后,主要目标是打击一些集镇上的警察所及地主武装,捕捉零星敌人,缴获他们的武器,装备自己。8月上旬,“红1师”首次作战行动是奔袭姚西黄家埠的地主武装,但因该处环境复杂,四周均为河流,再加上内中保卫团戒备甚严,未能突破,只好撤回。第2次行动是慈西蜀山的蔡宅缴枪(今为余姚市双河乡同兴村)。宅主蔡伯均系慈西一带大地主,也是洪传扃的舅父。蔡多年来自设保卫团,还请了1个“老干军务,人颇干练”的王义才任保卫团什长(相当于班长)。8月11日夜间,洪传扃、郑尧炳等13人分为两组:洪带2名战士为一组,以探访舅父为名,进宅借枪,见机行事; 郑率余部为另一组,隐匿蔡宅周围接应。蔡伯均拒绝借枪,什长王义才便乘洪等不备,实施偷袭,红军战士里外呼应,发起战斗,当场击毙王义才,枪伤蔡伯均,并缴得长枪7支,短枪4支,凯旋而归。“红1师”还先后在横河、丈亭、逍路头和上虞、百官、宁波郊区等地袭击警察所及缉私盐兵,多次打击地主武装,取得了一些胜利。“红1师”日益频繁的军事行动和宣传活动,威振姚北。惊恐万状的反动当局急忙调遣重兵,实行镇压。8月20日,国民党省防军第6团陈鹏华营由杭州海运到姚北,会同罗三元为首的地主保卫团,“围剿”“红1师”。面对强敌,“红1师”采取灵活的战术,与敌周旋。将部队兵分两路,以转移敌军视线,一路由郑尧炳率领部分战士,跳出敌军“围剿”圈,在外线流动,寻机作战,迷惑和牵制敌人。该部曾成功地袭击了鄞西黄古林警察所,毙巡官1名,缴长短枪6支。另一路则疏散隐蔽于附近田野,昼伏夜出,伺机扰乱敌军。10月深秋,田间作物收割殆尽,气候也日趋寒冷,旷野已失去了藏身之处,国民党军队便乘机加紧对红军的“围剿”。“红1师”的处境和行动日显艰难。在此情况下,“红1师”军事行动委员会决定暂缓组织起义,已暴露的领导人员暂退避上海,红军战士则分散隐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