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窑场街 |
释义 | 窑场街,位于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境内,西北距毛老店9·5公里,东北距沙洋县城25公里,滨临长湖和宋湖。住居民122户,人口340人。现为沙洋县毛李镇窑场村村民委员会驻地。 此地三面环水,以前经常被渔民作为避风港,且土质优良,适宜烧制陶制器皿,这里一度成为地方官窑生产基地,十分红火。本地现保存南北两处大型古窑遗址。当地人介绍说,北窑烧陶,南窑烧砖。后来,这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自然小集镇,人们便称之为窑场街。是水路通往沙市、荆州的天然良港,荆州古城的城墙砖有一部分就是在窑场烧制后,从这里通过水路运往荆州的。现在,窑场街设有商店、粮站、卫生站、学校、粮油食品店、饮食店等企事业单位。 毛李古窑遗址就在窑场街边上。据考证,明朝初年,开国皇帝朱元璋采用谋士朱升的“高筑墙”的建议,对全国的重点军事重镇新修或加修城墙。荆州当时是湖广分省的省会,因地处长江中游咽喉,东连吴越,西控巴蜀,南达湘粤,北通中原,系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而被列入国家“重点工程”。修城所需的砖,主要由湖北、湖南生产和调运。荆门州因与荆州城毗邻,又是荆州府下辖的一个州,自然向荆州贡献的城墙砖最多。据资料记载,接到朝廷圣旨后,荆门州官经过多方考察和慎重考虑,决定在毛李的长湖边建立州府窑场,专门为荆州城烧制和运送青砖。原因是:第一,这里的土壤呈粘性,适合于制砖和烧制其它陶器;第二,这里水运发达,不仅到荆州城下只有五六十里,而且运输柴火等也方便;第三,这里过去已有民窑生产砖瓦和陶器,有一批技术好的工匠。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成为州窑,可以节省大量成本。于是,荆门州在此设立了造办处,由一名副州长挂帅,调集全州力量,在此日夜赶制朝廷用砖。可以想象,当时这里窑火通明,人声鼎沸,船只如梭,一派忙碌景象。随着国家任务的完成,原来烧制的城砖不适用、也不允许老百姓使用,因而改烧民用砖,后又烧造陶器和陶瓦,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一直还在继续生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