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瑶拳 |
释义 | 广西少数民族拳种之一。相传为隋唐之前瑶民所崇奉的“盘王”(即盘瓠)所创。据《全唐诗》记载,当时瑶族民间已开展有刀、斧的套路演练活动。明代邝露著《赤雅》载有武功高深的瑶民女将云娘。这些拳一直在瑶人中流传,明清两代统治者称之为蛮瑶拳。《新唐书》称为蛮酋的瑶人拳师蔡结、何庾,以及清代南丹大瑶寨头人黎水保皆精熟此拳。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瑶拳拳师雷在洁在广西组织“棒棒会”,聚众习练,交流武艺,充实了瑶拳内容,使瑶拳的内容更加丰富,技艺得到进一步发展。?瑶族聚居区多山且险。狩猎、练功与战斗多为集体进行,所以唐朝时流传的套路内容主要有集体演练的猴拳舞、狮拳舞、挡虎、打旗功夫、关刀舞、棍棒舞等。现存拳术套路有:盘王拳、南太极、打旗功、上方拳、双桩拳等;器械套路有:盘王棍、关刀、双刀等;集体演练的套路有:剑皇舞、双刀舞、关刀舞等;对练套路有:对刀、对打拳等。拳法中以横抛为主。套路短小紧凑,动作刚劲粗犷有力,沉实稳固,发劲粗暴,击打猛烈。手法多变,步法低矮,少腿法,旋转快。结合形象发声吐气,达到以气催力与动作密切配合之特点。 瑶族多依山险而居,练功常在山地进行。故要求“下盘稳固”,“拳打四顾”;同时采用“插芭蕉”,“打木树桩”和“打旗功夫”练功。今广西梧州地区贺县瑶族拳师赵金县、邓有民与柳州地区瑶族拳师李真和等人皆精通瑶拳,是该拳种的代表人物。该拳种主要流传在广西贺县、全秀等九县的瑶族地区及湖南资兴、江华、常宁等地的瑶族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