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羊流店村
释义

村情概况

简介

羊流店村位于山东省新泰市羊流镇驻地西北1.5公里处,有1305户,4345人。

沿革

羊流店村西汉建村。因泰山羊氏世代居住此地,“有羊氏之流风”,故名羊留、羊流;清初因设驿站而更名羊流店。羊流店是泰山巨族羊氏家族发祥地,西晋名臣羊祜的故里。

人物

羊祜(221~279),字叔子,羊续之孙。曹魏末,历任中书侍郎、秘书监、相国从事中郎。司马炎代魏后,以佐命之勋,升任尚书左仆射、卫将军,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晋爵为钜平侯,成为西晋开国重臣。泰始五年(269年),出任都督荆州诸军事,后又授征南大将军,镇守襄阳十年。他屯田兴学,安抚远近,为平吴建晋打下坚实基础。病逝后,追封“太傅”。朝廷以羊祜生前所献谋略用兵伐吴,实现了国家统一。据调查考证,羊祜故居遗址,在今羊流店以北、李家村以南、北庄村以西约10000余平方米的地域,其地下2—3米处,时常发掘到城基石砖以及汉代以来的陶盆瓦罐等物。在程家庄东北朱砂山前,有一大片汉晋以来的墓群,为晋太傅羊祜祖茔。

历史

羊流店古驿站。清顺治十年(1653年),朝廷以东南诸省至京由泰、沂为捷,遂在羊流店设立驿站,为清代山东境内东路驿道上首批设立的六个驿站之一。驿站设在羊流店西部正吉街的中段,乡人称之为“马号”。初期,驿站备马60匹,设马夫30名,拨马牌子3名,递送公文马夫2名,抄牌2名,药材兽医1名,另有官库、夫(即车夫)若干名,规模等同县驿,所属隶于县衙。还设有规格很高的“太公馆”,专门招待过往的高级官员和贤达人士,留下了众多丽句华章,至今所见有300首(篇)。经过200余年的持续营建,清中叶,羊流店已是南北交通枢纽、新泰经贸重心,成为声名远播的北方名镇。俗话说“知道羊流店,不知新泰县”。

遗址

羊流古寨墙规模宏大,俗称“围子墙”。周长约5公里,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公里,大致呈椭圆形。城外有墙,墙外有壕,壕沟宽6米,深3米,环城一周。围墙基厚6米,顶厚2.5米,高8米,底宽4米。底层墙体外层由石灰、沙子、粘土混合搅拌成“三合土”,中间填入黄土,层层夯实。其上部子墙高约2米,宽约60厘米,沿墙留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击口;中间可3匹马并行,每隔100米即有一个炮台,是护城兵民的哨所,城墙布局酷似长城。城墙始建于咸丰九年(1859年)十一月。时外国势力猖獗,捻军起义,匪盗蜂起。为保庄护民,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咸丰九年破土动土,年余告竣。寨墙四面各有一个寨门,东门是“同春门”,西门是“望岳门”,南门是“朝阳门”,北门是“延庆门”。门外设置吊桥,门旁又开一小门洞。后因驿道路略有变动,遂在原东门南部又开设一门。

羊流古戏楼位于羊流西门里正吉街路南,坐南向北,宏伟高大。戏楼统高9米,戏台高2米,占地1795平方米,建筑面积128平方米,分为前台和后厅两部分。前台台基四周用条石垒砌,中间用三合土填实。台四角有四根明柱支撑楼顶,楼顶呈四角亭状,砖木结构,用木椽凑成尖顶,上盖竹节筒瓦。四角飞檐挑翅,置有108个哈巴狗。四角下方挂有铜风铃,飞檐之下雕有精美的鱼草花虫。外形铃珑而壮观。后厅是三间楼阁式瓦房,砖木结构,墙体里生外熟,供演员化装休息之用。后厅正中匾额为“大概如是”四个斗大银字,左右两门为戏台上下台口,上口横匾为“归去”,下口横匾“来兮”,苍劲有力。三匾均为县内知名人士、羊流店人朱相同所书。

戏楼由羊氏后人始建于明代。时羊氏一族在南方兴盛,每年清明时节及农历十月初一,派人前来祭祖,受到当地百姓官员热情相待。为答谢故里,他们便自筹资金,聘请工匠,历时两年,修造了这座戏楼。竣工之日,唱戏五天。自此,每年阴历二月二十二日至二月二十七日、九月二十七日至十月初二日,羊氏祭祖期间,羊流人便在戏楼唱大戏,渐渐形成古会习俗,流传至今。同治年间,羊流的贤达名士又聘请名匠,按北京一戏楼式样进行大修,并配以三间后殿,使古楼更加雄伟壮观。人们常说:“南京到北京,羊流在当中”。一是指地理位置而言,一是北京、南京都有一座一模一样的戏楼。戏楼在1967年被作为“四旧”拆除。

自然资源

全村有耕地总面积349.8亩(其中,旱地349.8亩),人均耕地2.3亩,主要种植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543.9亩,荒山荒地170.5亩,其他面积116.9亩。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电视、通电话 ,无路灯。全村有40户通自来水,有40户通电,未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2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7户,建有沼气池农户30户。该村到乡镇道路为土路;进村道路为土路;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摩托车24辆。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4万元,占总收入的35.8%;畜牧业收入42万元,占总收入的62.7%(其中,年内出栏肉猪366头,肉牛5头,肉羊24头,鸡380只);农民人均纯收入1710元,农民收入以种养业为主。全村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人(占劳动力的 13.5 %),在省内务工7人。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40户,共有乡村人口140人,其中男性75人,女性65人。其中农业人口127人,劳动力52人。该村以汉族为主。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35人;享受低保10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2公里。该村人畜混居的农户3户,占农户总数的8%。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三联完小,中学生就读到乐丰一、二中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4公里,距离中学7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25人,其中小学生21人,中学生4人。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村庄道路破损严重,全村共计3公里;2、电力设施差;3、有40 户人畜饮水困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 改善交通道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2、发展生猪为主的养殖业,计划养殖生猪400头;3、发展以优质玉米、优质马铃薯种植为主的种植业;4、计划发展魔芋种植30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6 4: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