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振鸿墓
释义

杨振鸿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城区西,有座苍翠欲滴的山岗,名叫太保山,杨振鸿墓就在这雄峻奇秀的山岗东面近顶处。太保山杨振鸿墓为民国元年(1912年)四月修建。1981年,人民政府重修。墓为青砖砌成,作圆形围石封土形,墓径3米,高2.5米,墓碑高2米,上镌楷书"云南光复首倡杨忠毅墓",落款为"滇军都督蔡锷"。墓后立有李根源先生书"杨秋帆先生遗诗"碑和"军都督府布告"碑各一。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杨振鸿(1874-1908年),字秋帆,昆明人,云南辛亥革命时期的爱国志士。1903年东渡日本,入陆军振武学校,1905年他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黄兴等发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1906年杨振鸿毕业回滇,以光复中华为己任,竭力传播革命思想。杨振鸿演说极富于鼓动性,一时人心振奋。由于反动当局忌恨,他被调出省城,到腾越当了一名管带(营长)。杨振鸿想借此机会恢复云南,遂欣然前往。至腾冲,杨振鸿积极准备起义,不幸被清迁当局侦知,振鸿在有关人士的保护下逃往日本。

1908年孙中山在河内设立同盟会机关支部,并派黄兴到云南河口发动武装起义。杨振鸿与同志吕志伊、李根源等,在日本东京锦辉馆集会,宣布清廷罪状,誓与全滇人士断绝关系,倡议建立云南独立会。河口起义失败,杨振鸿认为,"事之不就,由民力不展也;民国之不展,由民智之不启也;民智不启,由民听之不聪也。"遂与同志一起到缅甸创办《光华日报》,以开通民智,振兴祖国为宗旨,激励南洋一带华侨,并将报纸秘密输入内地。

1908年10月,慈禧、光绪仅相距一日死去。振鸿决定乘机举事,他潜入云南诸土司境内进行动员组织工作。恰遇永昌城中空虚,杨振鸿组织了民兵千余人,约定12月19日夜至永昌城北演武厅汇合,准备从北门进入。当晚兵汇城下,却只有数百人,守吏也先得到警报,防备甚严。杨振鸿率领几百人攻城,众民兵武器低劣,力量单薄,又缺乏训练,难以取胜。振鸿只好退回,以图后举。

连续数十天的奔走辛劳,起义失败的痛苦,杨振鸿病倒了。大批清军尾追而来,杨振鸿连夜带病逃到蒲缥。冒大风雨又了走六七十里的山野小路。终于因饥困,在破窑之中呕血斗许,就此辞世,年仅35岁。为避清军追捕,杨振鸿被草草把掩埋于荒冢之中。辛亥革命成功后,杨振鸿被追赠为左将军,起忠骨礼葬于永昌太保山侧。昆明金碧公园曾立有杨振鸿的铜像,腾冲也曾为他立神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