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一迟 |
释义 | 个人简介杨一迟,1937年生,福建南安市人,现居江西省鹰潭市原鹰潭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鹰潭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摄影家协会顾问、博学会士,美国纽约摄影学会荣誉高级会士,鹰潭市摄影家协会顾问。 人物生平20世纪五十年代中,17岁的杨一迟先生为支援鹰厦铁路建设,进驻到当时鹰潭镇的铁道兵军营里,当了一名政治处的宣传助理。六十年代初转业到地方文化馆从事艺术事业,从此便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四十年来,他在全国各种报刊、展览中采用稿件达三千余件。 其中摄影作品《心里战》、《小姐妹》、《同胞亲》、《一年之计》、《婺乡晨韵》、《踏辉》等分别在《中国摄影》发表、入选国际展和被国家选送出国参加联合国亚太地区13届影赛及日本写真交流展。 有260多件曾在全国和省市级获奖,并在1984年和1990年分别受江西省政府、鹰潭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其作品先后已编印成《新中国五十年的鹰潭》、《鹰潭市投资指南》、《龙虎山》、《杨一迟风光摄影集》专集和画册。 个人传略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摄影家全集》等。 摄影论文《路就在脚下》、《胜利之吻启示录》、《谈龙虎山风光摄影》等在省摄协收录,并获中国摄影协会颁发的从事摄影工作三十年荣誉奖章。 摄影格言:其实,摄影者在拍摄之时,更多的是在拍摄自己,因为每一幅作品都在检验着摄影者的综合素质。 纪录历史,珍惜今天,创造未来,是摄影者的责任和使命。 个人作品《鹰潭纪实——一个摄影人四十年的情结》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7年7月出版 《随心集——杨一迟作品集》 中国文联出版社 社会评价记得十五年前,我曾为《杨一迟风光摄影书法艺术展》写过这样几句话:外行品内行,难、也不难!情感相通,知趣相投;既便是真的隔着一座山,谋面的路亦无处不在。凝固于杨一迟七彩瞳仁的风光上水、民俗民情,是一行行隽永含蓄的诗,是一曲曲撩拨心弦的歌;读他的作品会令你赏心悦目,思绪翩翩的... ... 而今天,当我从一个和他有着相似履历的鹰潭市民来感悟他的“鹰潭情结”,却不能不钦佩他的执着勤奋和良苦用心:他,十七岁时以修筑鹰厦铁路的一个小民工身份,走进了番号525的铁道兵军营。从团政治处宣传助理到鹰潭镇文化馆美工兼摄影;从文化馆长、群艺馆长到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他用心和他的那“第三只眼睛”真实地记录了这个小镇四十多个春夏秋冬的各式姿态、各种表情... ... 我们应该感谢他,不论是老鹰潭人还是新鹰潭人。《鹰潭纪实》于你、于我,于我们后人解读鹰潭、描写鹰潭、装扮鹰潭、光彩鹰潭都是很有教益呵令人感奋的! ——陈特明 (作家、资深文化学者)二零零七年.春 杨一迟先生的摄影作品集《鹰潭纪实》是一部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的鹰潭地方图像化历史。从某种意义说,也是这一时期国内许多地方历史的具体形象的缩影。他把40多年精心拍摄的二百余幅记录鹰潭的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多方面的史实老照片呵记录当前鹰潭现实的图像资料分类汇编成册,推向社会,是对历史与文化,对建构和谐社会做出的很有价值的贡献。 《鹰潭纪实》用摄影的特殊语言,用生动的画面,再现了鹰潭的历史和辉煌成就,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就艺术而言,这些作品无论是构图、焦距、角度选择,影调与色彩的运用,场景的大小深浅,拍摄对象的主从关系,人物精神面貌的表现... ...等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特别是一迟先生吧历史与现实的方差置于同一个平面,对比强烈,个人的印象与认识更鲜明、深刻,艺术与实际效果都提高到了最佳境界。他在摄影艺术上的这种匠心呵编排上的这种创意,不仅是摄影家,也是其他艺术家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和启发的。 ——摘自 原鹰潭市委书记刘祖三为杨一迟先生摄影作品集《鹰潭纪实》作序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