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桃枯萎病 |
释义 | 基本信息中文病名 : 杨桃枯萎病 英文病名 : Carambola wilt 病原类别 : 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称及分类地位 : Fusarium oxyzporum Schl.f.sp.averrhoae C.F.Zhang et P.K.Chl 危害部位 : 叶片、茎。 危害对象 : 杨桃、长豇豆。 分布 : 广州。 形态特征在PDA上培养4天后,气生菌丝茂盛,絮状,菌落紫红色,直径5.0cm。分生孢子梗初时生于菌丝侧面,短,不分枝,其后产生于子座上。产孢细胞瓶梗形。小型分生孢子圆形,假头状聚生;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纺锤形,两端均匀渐尖,钩状,足细胞明显。分生孢子大小:0~5个隔膜的为5~20×1.8~3.8μm;2个隔膜的为15~21×2.7~3.5μm;3~4个隔膜的为20~47.5×3.2~5.0μm;5~7个隔膜的为42.5~61.0×4.0~5.0μm。大孢子以3~5个隔膜居多,厚垣孢子单生或2个串生。 侵染循环主要以菌丝体、厚壁孢子在土壤越冬。翌年作为初侵染来源,从根部伤口或根毛细胞侵入,再进入维管束的导管,使植株中毒,叶片迅速萎蔫,整株枯死。 发病条件春季阴雨,病菌容易侵入,发病加重,夏秋发病较轻。 危害症状叶片发黄,起初只在中午萎蔫,夜间恢复,后来连夜间也一样萎蔫,叶片易脱落,地上部分根系稀少。茎杆基部横剖时可见木质部变褐坏死。 防治方法1.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不要施用未充分腐熟的土 杂肥,改良土壤。 2.合理浇水,雨后及时排水,防止土壤湿度过大,必要时进行中耕,使土壤疏松,创造根系生长发育良好的条件。 3. 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或50%多菌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陪液、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