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杨树球二泡溃疡病
释义

一、杨树球二孢溃疡病

[症状] 病害发生在杨树的一年生萌条和3-5年生幼树均可感病,多半发生在20-30mm上的主干和分枝上。发病初期,无病部位出现变色病斑,逐渐扩大,树皮色泽加深呈黑褐色,下陷,产生梭形的溃疡病斑,树皮呈环状开裂,小枝感病后,很快被围绕一周,不产生溃疡病斑、病部以上常呈枯枝或整枝枯死病状。感病后期,病组织变淡黄色,密生淡黄色圆形,颗粒状突起,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成熟开裂,溢炭黑色、粉沫状的分子孢子堆。子实体的大小,形状和色泽都与杨树腐烂病、溃疡病和杨拟茎点菌有差异。

[病原] 病原菌为杨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a populea Z.K.zhong),分子孢子的类型为环痕型,分子孢子初无色,后呈浅褐色。菌丝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以PH值6-7为适宜。

[发病规律] 在当年4月下旬开始发病,在感病植株的枝干上可见变色病斑块。5月初,病斑逐渐扩大,感病树皮色泽变浅,呈淡黄色,产生颗粒状的分生孢子器。5月中旬后,逐渐成熟开裂。6月下旬后,分生孢子器全部开裂溢出炭黑色的分生孢子。风干呈坚硬的黑色孢子堆。遇雨水易溶,被溅射随风喷散传播。7月中旬后,病原菌的分子孢子器随时皮的失水干缩,从感病枝干的表皮上全部脱落。6月中、下旬为病原菌的分子孢子飞散的高峰期。孢子的数量多少与降雨量、降雨天数存在相关。

[防治措施] 对本病害的防治问题,因病原菌属于弱寄生菌,有潜优侵染的特点,所以从起苗到造林各个环节都要把关。(1)保证苗木质量,缩短苗木的运输和造林时间。(2)造林时,挖大坑,用水泥浆和截头法栽植,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是防治和减轻本病发生的重要途径。(3)对发病幼林,可用药剂防治,一般在发病高峰期前的4月下旬至5月初,对发病进行喷洒和涂干防治,可达到防治效果,药剂如米尔贝霉素、高渗乙蒜素乳油、新型杀菌剂氟吗啉等200倍释液,喷涂1-2次均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9: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