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1975年淮河流域洪汝河、沙颍河洪水 |
释义 | 简介1975年8月上旬受3号台风影响,河南省西南部山区的驻马店、南阳、许昌等地区发生了我国大陆上罕见特大暴雨,暴雨中心林庄最大24小时雨量1060.3毫米,连续3天雨量1605.3毫米,造成来淮河上游洪汝河、沙颍河的特大洪水(以下简称“75.8”暴雨洪水),致使两座大型水库垮坝,下游7个县城遭到毁灭性灾害。 雨情降雨过程7月份淮河流域雨量稀少,在“75.8”暴雨来到之前,各地尚在紧张地抗旱。受3号台风影响,8月4—8日连续出现大暴雨,暴雨中心林庄5天累计雨量达1631.1毫米,暴雨强度之大在大陆上是极为罕见的。 这次特大暴雨,主要集中在8月5—7日,4日和8日雨量较小。前后有以下三次暴雨过程。 第一次为8月5日14日至6日2时。8月5日板桥附近首先出现小片雨区并向西北、东南方向扩展到广大山丘区,至19—23时强度最大,2小时雨量尚店(石漫滩库区)250.6毫米、下陈(板桥库区)336.7毫米。5日24时以后强度减弱,范围缩小,至6日2时过程结束。 该过程历时12小时,主要雨区在洪汝河上游及澧河、干江河一带。有两个暴雨中心,下陈站降雨量471.4毫米,尚店站降雨量549.3毫米。第二次为6日14时至7日16时。6日12时——14时在薄山水库上游出现—片雨区,16时雨区向东北方向扩展,成为东西向分布雨带。20—22时薄山水库附近又出现一片新雨区,7日2时该雨区北移并向东扩展到京广铁路线以东洪汝河平原地区,至16时止全过程长达26小时。在平原地区形成—条西北—东南向的弧形暴雨带,中心在上蔡附近,过程总降雨量758.6毫米。 第三次为7日12时至8日8时。7日12—14时薄山水库上游出现新的暴雨区,20时以后暴雨中心从东南向西北移至林庄—带,20—24时暴雨中心停滞少动,林庄站4小时雨量达641.7毫米。8月8日以后,中心向西北方向移出,各地先后停止降雨。这次降雨前后历时20小时,林庄总降雨量971.9毫米,郭林总降雨量930.2毫米。 以上三次过程都是从12—14时开始,至20时后强度达到最大,其中第—、第三次暴雨主要在山丘区,第二次暴雨在平原区。 雨区分布这次暴雨4—8日总雨量分布基本上沿着洪汝河、沙颍河的低山丘陵区,呈西北、东南向分布。受第二次降雨过程影响,有—条东西向的分支由西向东仲向东部平原地区。雨量空间分布梯度变化很大,主要中心有三处,都发生在山丘区。如板桥附近的林庄、石漫滩水库上游的油房山和干江河上游的郭林,雨量分别为1631.1毫米、1411.4毫米和15176毫米。平原地区以上蔡的847.3毫米为最大。 该场暴雨,4—8日5天累计量大于200毫米以上的雨区范围为43800平方公里,相应总降水量201亿立方米;400毫米以上的雨区范围为18900平方公里,600毫米以上的雨区范围为8970平方公里。 暴雨强度这场暴雨中心地区强度极大,当地居民描述:“雨像盆里的水倒下来一样,对面三尺不见人”。在林庄雨前鸟雀遍山坡,雨后鸟虫绝迹,死雀遍地。 在这场暴雨中,60分钟雨量以8月5日下陈站218.1毫米为最大;1小时雨量以8月7日老君站189.5毫米为最大;3小时以上历时均以林庄站的纪录为最大。这些纪录分别为本地区以往最大纪录的1.7—2.3倍,超过了我国大陆上以往历次暴雨的实测纪录,尤以林庄为最大,6小时雨量830.1毫米,已达到世界最大纪录。 水情洪水过程“75.8”洪水发生之前,洪汝河、沙颍河两水系由于7月份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除少数水库蓄水位超过汛期限制水位外,大部分水库及河道的底水都较低,各地正在抗旱。8月4门开始降雨后,两水系上游相继于5、6日开始涨水,一般出现两次洪峰:第—次在5—6日;第二次在7—8日,其中以第二次洪峰为大。洪水过程如下:1.洪汝河水系 洪汝河水系上中游是本次暴雨中心地区,也是产流集中的地区。8月4日中午前后开始降雨,上游各河水位一般在5日上午起涨,傍晚水势猛涨,出现第—次洪峰,6日晨至7日上午降雨强度稍减,有小峰。7日上午至8日凌晨暴雨强度更大,7日夜里出现第二次也是本次暴雨中最大的洪峰。 汝河板桥水库7日23时30分出现第二次洪峰,洪峰流量达13100立方米每秒(设汁洪峰流量为6630立方米每秒),在所有溢洪设施开启的情况下,库水位已达坝顶。到8日晨1时,坝前最高水位达117.94米(原坝顶高程为116.34米),超过防浪墙0.3米,水库溃坝失事,最大流量达78800立方米每秒,并以约6米每秒的速度冲向下游,6小时内向下游倾泄洪水7.01亿立方米。溃坝洪水冲至遂平附近,水面展宽至10公里,粗估洪峰流量约53400立方米每秒,平地积水4.5米左右。部分洪水过遂平县后入宿鸭湖水库,另一部分洪水则向南北分两股漫流。 臻头河是汝河的主要支流,上游薄山水库在暴雨之前库水位低于汛限水位6.01米。暴雨以后,入库洪水有三次洪峰,最后—次最大,出现在7月20时30分,洪峰流量为9550立方米每秒。上游竹沟水库(中型,库容1840万立方米)在7日22时34分垮坝失事后,薄山水库库水位迅猛上涨,8日3时最高库水位达122.75米,超过坝顶0.41米,经大力抢险,才使大坝转危为安。在洪水期间水库最大下泄流量为1600立方米每秒,起到了显著的削峰作用,减轻了下游灾情。 汝河宿鸭湖水库在汝河与臻头河会口处,是个平原水库,由于上游板桥水库垮坝的部分溃水进入宿鸭湖,加上薄山水库下泄及区间洪水,入库洪水峰高、量大,8日9时30分最大入库流量达24500立方米每秒,10时库水位已超过校核洪水位(56.83米,500年一遇)。为确保人坝安全,除充分利用夏屯新老闸下泄外,8日13时30分在大坝南端陈小庄南炸口分洪。8日20时库水位上涨达57.66米(桂庄水位),距坝顶仅0.34米,相应蓄水量为12.28亿立方米。由于库水位很高,大坝多处出现险情,局部坝段开始漫溢,经紧张抢险并在陈小庄再次炸口,才使水库转危为安。这次入库洪水总量19.65亿立方米,最大下泄流量6100立方米每秒。水库下游河道安全泄量仅为1850立方米每秒,下游汝河左右堤防先后在7日晚至8日晨漫决,两岸洪水与洪河漫流洪水混在一起直泄班台。 洪河上游石漫滩水库7月5日夜出现第一次洪峰,最大入库流量3640立方米每秒。7日24时出现第二次洪峰6280立方米每秒,8日0时30分水库水位达111.40米(原坝顶高程为109.85米),超过防浪墙0.35米,大坝开始溃决。据推算:最大垮坝流量30000立方米每秒,溃坝下泄水量1.67亿立方米,水库下游田岗水库(中型,库容2700万立方米)随之漫决。 洪河老王坡滞洪区于6日11时18分开始由桂李闸分洪,5.94亿立方米洪水先后进入老王坡,坡内水位骤涨,使老王坡东北面的干河南堤在8日下午全线漫溢。洪水期间进入老王坡的水量共达15.72亿立方米,经滞洪大堤漫决的水量则达13亿之多。 洪河五沟营与汝河宿鸭湖以下,洪水期间河道普遍漫溢,洪水窜流。由于上游来水过大,洪河洪水出路不畅,班台以上积水时间长达10一15天,平地积水水深在2—5米。洪河班台站13日4时出现最高水位37.39米,12时出现最大流量6610立方米每秒。 2.沙颍河水系 沙颍河水系在本次暴雨中,漯河以上雨量很大,其它支流—般雨量仪100毫米左右。 澧河支流干江河出现三次洪峰,最大的一次即第三次洪峰出现在8月8日晨5时48分,洪峰流量14700立方米每秒,为历年实测最大流量的2.8倍,洪峰持续时间达半小时,洪水过程历时3天。由于洪水过猛,洪峰接踵而来,致使干江河官寨以下全线漫决。 沙颍河漯河以上,从沙河北堤漫决入沙颍河之间地段的水量约为7.17亿立方米,漯河站9日3时出现最高水位62.90米,相应最大流量为3950立方米每秒。漯河以下至周口,除沙河、颍河河道本身下泄洪水外,大量洪水由沙河北边坡洼下泄,至周口才全部归入河槽。 这次暴雨过程,汾泉河本身产水量不大,仅为5.77亿立方米,但因洪汝河水系老王坡滞洪区的干河南堤、东大堤漫决,约有10亿立方米洪水窜入汾泉河,致使水流互窜,泉河左堤多处决口,一片汪洋。经计算,通过杨桥汾泉河河道下泄水量为18.08亿立方米。 阜阳站除承受上游本身来水外,还接纳汾泉河客水15.19亿立方米,至使颍河下游两岸长期处于高水位,超过保证水位历时长达10天,9月初洪水才全部流入淮河干流。经计算从8月5日至9月4日通过阜阳站下泄的水量达56.85亿立方米。 3.“75.8”暴雨洪水对淮河干流的影响 由于淮河干流和其它水系雨量不大,淮河干流上游洪水不大。由于洪汝河、沙颍河洪水下泄,8月20日17时正阳关出现最高水位26.39米,列1949年以来的第三位。洪水传至洪泽湖时已不明显。 洪量“75.8”洪水主要发生在淮河支流洪汝河、沙颍河两水系,相邻流域洪水量级不大。该场暴雨淮河正阳关(鲁台子)以上产水量约为129亿立方米,其中洪汝河班台以上产水量57亿立方米,沙颍河阜阳以上56亿立方米,淮河干流淮滨以上15立方米,区间约1亿立方米。 灾情此次特大洪水,河南省两座大型水库、两个滞洪区、两座中型水库和58座小型水库垮坝,冲毁涵洞416座,护岸47公里,河堤决口2180处,漫决总长810公里,洪水相互窜流,中下游平原最大积水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造成极为严重洪涝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河南省有29个县市,1100万人口,1700多万亩耕地遭受严重水灾,其中遭受毁灭性和特重灾害的地区有耕地1100万亩,人口550万人。倒塌房屋560万间,死伤牲畜44万余头,冲走和水浸粮食近20亿斤,死亡26000人。京广铁路冲毁102公里,中断停车18天,影响运输48天。遂平、西平、汝南、于舆、新蔡、漯河、临泉等城关进水,平地水深达2—4米,仓库受淹,工厂停产,建筑设施被毁。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亿元。 抗洪斗争汛情、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极为关怀,立即发厂慰问电,派了以纪登奎为团长的中央慰问团,亲临灾区进行慰问,指导和帮助抗洪救灾。中央防洪总指挥部、水电部、武汉军区和全国务省、市也大力支持灾区人民的抗洪斗争。河南省委、省革委立即决定成立前线和后方两个抗洪指挥部,及时组成了25个慰问团和30多个医疗队,分赴灾区工作。 为尽快排除水深达3—4米的洪汝河平原积水,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由武汉军区领导同志亲临指挥,组织实施,加快了洪汝河平原积水排除速度。在薄山水库洪水超过坝顶0.14米、部分防堤墙发生漏水的紧急关头,许多水库职工和家属奋不顾身跳入洪水中,用衣服、被子进行抢险堵漏。当地驻军会同数百民兵立即上坝,连续奋战16小时,把大坝加高1.5米,保证了水库安全。在宿鸭湖水库大坝出现裂缝、滑坡的紧急时刻,当地驻军根据河南省委决定,空投炸药雷管将野猪岗、陈小庄处坝段炸开,及时宣泄超蓄洪水,军民奋战五天五夜完成了大坝加固抢险工程,保证了水库大坝安全。 地处沙颍河流域的许昌、周口两地区人民,主动炸开霍堰、包头赵等分洪口,承担分洪任务,作出了牺牲,为确保沙河南堤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两地区紧急动员50万余干部群众固守沙河南堤,“水涨一寸、堤高一尺,人在堤在”,英勇顽强抗击洪水,一天一夜把沙河南堤加高了一米,抢护了百余处险工堤段,在洪水平堤的情况下,确保了漯河、周口两市及漯河市以下沙河南堤安全,战胜了这次特大洪水。 洪水进入淮河干流后,为确保淮河大堤安全,先后启用蚌埠以上的两个蓄洪区和11个行洪区。区内群众为大局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次抗洪救灾工作中,武汉部队先后调派各兵种共13000余名解放军指战员和43架飞机投入抗洪抢险斗争。河南省又组织飞机27架,起飞2578架次,投放食品375.732万公斤,橡皮船607支,药品8800公斤及其他救生用品,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洪灾损失。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