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观光 |
释义 | 简介杨观光(1597~1644),字用宾,一字葵宸,号旭仑,山东省招远县城里村人。1628年(明崇祯元年)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因排行第三,民间称为杨三翰林。 生平明朝末年,战事频仍,“丁半逃亡,地半荒芜”(观光语,下引同)。而官府“以现在之丁兼纳亡丁之徭,以现在之地兼输荒地之赋”,人民赋役沉重。杨观光上书为民请命,主张清查户口土地,按实有丁地服役纳税。他在《上防院书》等文中写道;“民鸠面鹊立,百突不烟,一襟见肘……”“而丁地之苦,不令人酸鼻下泪哉……”1642年(崇祯十五年),胶东各县蝗旱大饥,杨观光倾储赈灾,深受乡人称颂。在国事维艰的年代里,他忧国忧民,对揭竿而起的农民义军心存同情,终于在1644年(崇祯十七年)打开北京城门,迎接义军入城,受李自成两次召见,封为礼部侍郎。 死因关于杨观光的死因,众说纷纭。《杨氏家谱》载:“甲申殉难”。《登州府志》载:“甲申明亡,归里道卒”。而民间传说是,李自成受人离间,杀死了杨观光。事实上,杨观光卒于李自成退出北京的当天,其死当与自成战败有关。?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