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杨古力 |
释义 | 人物生平杨古力 (1572—1637),清初将领。满族,舒穆禄氏。世居珲春,后隶满洲正黄旗。珲春库尔喀部长郎柱子。初侍太祖努尔哈赤,尚努尔哈赤女,为额驸。 相关事件随军大败辉发部,取纳殷、朱舍里、安褚拉库等路,累立战功。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从征哈达部,擒部长猛骨孛罗。四十一年(1613),灭乌拉部。后金天命四年(1619),从破名经略杨镐于萨尔浒,总兵马琳于尚尖崖取铁岭,败蒙古宰赛兵。六年,从太祖取沈阳、辽阳,大败明军于沙铃。以功统左翼兵,授一等总兵官世职;为仅次于八贝勒。十年(1625),守耀州。败名将毛文龙来犯之兵。天聪三年(1629),从太宗征明,败明兵满桂并与北京城北,略通州。六年(1632),败明兵于锦州,以功授三等公,晋超品公。从太宗入关,攻大同、宣府。七年,渐缓图宁远、锦州,光深入腹地之策。清崇德元年(1636),与英郡王阿济格征明,克昌等十二城,俘明总兵曹丕昌等十万众。二年,从太宗皇太极征朝鲜,中伏,阵亡。追封武勋王。 轶事典故典故一清帝东巡期间,涉及到东京陵祀典之项,最早有明确记载的时间是康熙二十一年(1682)即康熙帝第二次东巡。康熙帝对盛京福陵、昭陵之外其他所要祭奠的茔寝做了详细的规定,指出: “寿康太妃(努尔哈赤妃)、宸妃、懿静大贵妃(皇太极妃)园寝,圣祖仁皇帝亲诣祭酒。” “康淑妃(皇太极侧妃)以下,遣王等祭酒。” “颖亲王、克勤郡王、功臣费英东、额亦都、杨古利、图尔格墓,遣大臣读文致祭。” “贝勒以下,奉恩将军以上一品官墓,遣官致祭。” “东京庄亲王,笃义刚果贝勒墓,亦遣大臣往奠”① 清官方文献中也明确地列明了康熙帝遣官祭奠的诸功臣墓,除颖亲王萨哈廉、克勤郡王岳托、武勋王杨古利等外,还有达尔汉巴图鲁亲王、卓尔图贝勒、平南王尚可喜等,于盛京附近地方祭奠功臣墓的数量总计四十四处②。“达尔汉巴图鲁亲王”即东京陵舒尔哈齐,“卓尔图贝勒”(为“卓礼克图贝勒”满语的异译)即东京陵刚果笃义贝勒巴雅喇。这充分说明自康熙二十一年始,清帝东巡期间,除拜谒祖陵外,还依礼遣官致祭了辽阳东京陵舒尔哈齐、巴雅喇之墓。 康熙三十七(1698)年,圣祖玄烨第三次东巡至盛京,除指明杨古利、费英东、额亦都三位功臣墓皇帝要亲自祭奠及其原因外,又指出:“其余诸臣效力亦属可嘉,康熙二十一年曾经祭奠者,照前举行。”③此次虽然没有具体指明要祭奠功臣墓的名字,但通过对照康熙二十一年第二次东巡时的记录档案,便可知:康熙第三次东巡期间东京陵庄亲王、笃义刚果贝勒墓在“遣官致奠”之列。此时,清帝东巡期间致祭东京陵已成定例。 典故二康熙在位六十一年,共三次莅临东北恭谒祖宗山陵,而到了乾隆皇帝共四次出关,超过乃祖。乾隆八年(1743),乾隆帝第一次东巡至盛京,恭谒祖陵礼成后,择日,乾隆帝“亲临克勤郡王、功臣杨古利、费英东、额亦都之墓,各祭酒三爵”;“又亲王、贝勒及大臣等墓,以次遣官往奠”。④文献中“又亲王、贝勒及大臣等墓,以次遣官往奠”是指与康熙帝明确要致祭的功臣墓相比较而言的,乾隆帝本次东巡期间对功臣墓的祭奠基本上是按康熙时成例而行,惟提高了一个的祭祀规格即将克勤郡王墓由康熙帝定的“遣官致祭”增入“皇帝亲祭”的行列,为此事乾隆帝还特向礼部谕示,同时“著令礼部记载”⑤入典。由于其他功臣墓的祭祀事宜没有变动,因此,在官方文献中,仅用“又亲王、贝勒及大臣等墓,以次遣官往奠”一句话涵盖,这完全符合清朝的惯例。 而后在乾隆十九年(1754)、四十三年(1778)、四十八年(1783),弘历又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东巡,此三次东巡期间对功臣的祭奠,文献记载简洁明了,由于文献中是由后向前推导的方法记载,特摘原文如下: 乾隆四十八年(乾隆帝第四次东巡)“亲临克勤郡王、功臣杨古利、费英东、额亦都墓酹酒。其亲王舒尔哈齐、功臣图尔格等坟墓四十处均遣官致奠,与四十三年同。”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第三次东巡)“亲临克勤郡王、功臣杨古利、费英东、额亦都墓酹酒。遣官致奠各功臣等坟墓,仪均与十九年同。”⑥ 四处“皇帝亲祭墓”加上四十处“遣官致祭墓”与康熙帝规定的四十四处功臣墓数量的一致性及记载内容的一致性恰好又一次证实了乾隆十九年、四十三年、四十八年三次东巡期间致祭的功臣墓,数量上无增减,礼仪事项无更动。至此,康熙帝首创的东巡期间功臣墓祭祀之礼到乾隆帝时已由最初的一种例行事项发展成为一项典制,成为国家正式礼仪。由此看来,乾隆帝的四次东巡东京陵舒尔哈齐、巴雅喇墓仍在“遣官致祭”之列。 典故三清帝东巡,尤其是高宗弘历,不但自己四诣盛京,而且还再三告诫自己的后嗣子孙,不可不眷怀辽沈旧疆,祭祀祖陵。 倘若“轻视故都而惮于远涉”或诣祖陵而“漠不动心”,就是“忘本而泯良”。⑦嘉庆帝、道光帝不甘心被视为不肖子孙,于嘉庆十年(1805)、嘉庆二十三年(1818)、道光九年(1829),又三次出关到东北。嘉庆帝、道光帝东巡期间祭祀功臣墓的情况在二位皇帝三次东巡的文献记录中都只字不差均为“遣官祭福陵之寿康太妃、昭陵之懿靖大贵妃、康惠淑妃并公主园寝。其亲王、贝勒及大臣等墓,以次遣官往奠。”⑧(亲祭四功臣墓另有记录)清帝东巡,尤其是康熙帝制定的“功臣墓祭祀之 礼”,已成为以后清朝诸帝东巡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诸帝遵行的典范,每行必援引前例,不能错乱;虽然《清仁宗实录》和《清宣宗实录》中记载的较为简单,但仍与前述康、乾东巡礼仪事项一脉相承。毫无疑问,嘉庆帝、道光帝东巡期间东京陵舒尔哈齐、巴雅喇墓的待遇仍旧是遣官祭奠。 嘉庆帝、道光帝东巡期间祭奠功臣墓既没有新的创设,也没有明显的裁减,基本上是依旧制而行,这在东巡前筹备事宜 的谕示中就已表露出来。 嘉庆十年第一次东巡前特谕内阁:“谒陵大典,一切礼仪,均应恪遵旧章,详明考核,朕亦不敢有所增减。”不久又指出: “此次恭谒盛京祖陵,所有王公功臣坟茔,应行亲诣赐奠及遣官致祭并遣官赐奠之处,均著照乾隆八年之例举行。” 嘉庆二十三年第二次东巡前谕内阁:“盛京为我朝发祥之地,缔造鸿规,式瞻前烈。……特涓吉于明年七月二十二日自京启銮前往盛京恭谒三陵。……所有一切典礼、事宜,著各该衙门照例敬谨预备。” 道光九年东巡前谕内阁:“本年恭谒盛京祖陵,所有王公、功臣坟茔,应于礼成后祭奠,克勤郡王,功臣扬古利,费英东,额亦都四处,朕亲诣赐奠。其余照例奏派遣官赐奠。”⑨ 上述记载证实:嘉庆、道光东巡遵祖制而行,墨守成规。 史籍记载扬古利,舒穆禄氏,世居浑春。父郎柱,为库尔喀部长,率先附太祖,时通往来,太祖遇之厚,命扬古利入侍。郎柱为部人所戕,其妻襁负幼子纳穆泰于背,属鞬佩刀,左右射,夺门出,以其族来归。部人寻亦附太祖。扬古利手刃杀父者,割耳鼻生啖之,时年甫十四,太祖深异焉。日见信任,妻以女,号为“额驸”。旗制定,隶满洲正黄旗。 太祖令扬古利守汛鸭绿江,警备严密,无敢犯者。伐辉发多璧城,阻水不得进,扬古从之,遂薄城,多所俘馘。岁癸巳,略朱舍里路、讷殷路,戊戌,略安褚拉?利乱流而济,库路,皆有功。岁己亥,从克哈达,扬古利先登,擒贝勒孟格布禄。岁丁未正月,徙蜚悠城曰:“吾侪平居相谓死?,扬古利与扈尔汉率兵三百护行,乌喇以万人要诸路。扬古利励?于疾宁死于敌,此非临敌时乎?”持矛突阵,杀乌喇兵七,敌稍却。夹河相持,诸贝勒军总至,大破之。五月,从贝勒巴雅喇等伐渥集部,取赫席黑路,为前锋。马儿古里村人惊兵至,走负山,因攻据其山巅,驰下击之,尽歼丁壮,俘子女以归。九月,伐辉发,越栅二重,先入,夺其城。岁庚戌七月,从台吉阿巴泰等伐渥集部,略木伦路,克吴儿瑚麻村,望林中。岁壬子九月,从讨乌喇,攻金州城,城中迎射拒,??起,即驰赴之,往复者三,俘获甚进战。攻青河,乌喇贝勒布占泰兵?扬古利冒矢攻克之。岁癸丑正月,再讨乌喇,扬古利先迫城,聚一隅疾攻,遂拔之。?甚锐,太祖传矢命诸将退,扬古利持不可,麾 天命四年三月,明经略杨镐大举来侵,总兵杜松等攻界凡,大贝勒代善等帅师御之。我军屯吉林崖,明军屯萨尔浒山,两军相薄,扬古利与贝勒阿巴泰等争先赴敌,破其军,松等皆战死。是夕,明总兵马林以兵至,营于尚间崖。翌旦,移兵往攻,太祖命被创者勿往,扬古利裹创系腕,率十牛录兵,凭高驰击,林兵大溃。七月,攻铁岭,遇蒙古贝勒介赛兵,击破难之;扬古利拔刀挥本旗兵先登?之,遂获介赛。六年三月,从太祖攻沈阳,壕深堑坚,夺敌所植竹签以阻军者,遂克之。进攻辽阳,复先登陷阵,破其步卒,夺河桥,与明兵战于沙岭,大败之。辽阳既拔,太祖嘉其战多屡受创,命位亚八贝勒,统左翼兵,授一等总兵官,诫勿更临阵。 十年,扬古利守耀州,明将毛文龙遣兵三百来攻,略城南荞麦冲,扬古利率兵追击,尽歼之。旋进三等公。天聪三年九月,同阿山等捕逃人,至雅尔古,遇文龙所部越塞采葠者,击杀九十六人,获千总三及其从者十六人以还。十月,从伐明,薄明都,击败满桂兵于城北,炮兵陷敌伏中,扬古利率亲军十馀人夺围入,悉出之。军还,从贝勒阿巴泰等略通州,焚舟千馀。攻蓟州,明军来援,太宗督右翼三旗攻其西,贝勒代善等督左翼四旗攻其东,右翼两红旗兵少却,扬古利率正黄旗兵直前突阵,敌败走。太宗命两红旗将佐纳锾自赎,以赐扬古利,扬古利分畀将士,不自私。六年,太宗伐察哈尔,命贝勒阿巴泰等及扬古利居守,明兵来侵,诸贝勒御之。锦州战,明兵锐甚,六旗俱却,扬古利大怒,独率本旗兵奋击破之。旋复从太宗入明边,攻大同、宣府,与贝勒阿巴泰等拔灵丘,隳王家庄,取之。 七年六月,太宗谘诸将兵事,扬古利言:“用兵不可旷隔,若逾年不用,敌以其时乘间修备,虑误我再举。我暇,一年再征;不暇,亦一年一征:乃为善策。我今当深入敌境克城堡,贝勒诸将已痘者驻守,未痘者从上还都。不克,则纵兵焚其村聚;民降者编伍,拒者俘以还。各旗献俘,视牛录为多寡,兵士所获听自取。若此,则人人贪得,不待驱迫,争出私财买马,兵气益扬矣。戍边,贝勒许番代,他将卒不许番代。不耐劳苦,岂有能拓地成功业者乎?或谓用兵数,且妨农。妇子相随,且行且获,何妨农之有?朝鲜、察哈尔宜且置之,山海关外宁远、锦州亦当缓图,但深入腹地。腹地既得,朝鲜、察哈尔自来附矣。”时诸大臣所见亦略同,太宗遂定策伐明。八年五月,复录扬古利前后战功,进超品公,位亚贝勒,帽顶嵌珠。 崇德元年五月,命武英郡王阿济格,饶馀贝勒阿巴泰及扬古利帅师伐明,入边,克畿内诸州县凡十二城,五十八战皆捷,获总兵巢丕昌等,俘十馀万。出边,击败三屯营、山海关援兵。九月,师还,太宗出都十里迎劳。献捷,设宴,亲酌卮酒赐三帅。十一月,论伐明诸将违律,阿济格出边不亲为殿,扬古利坐不诤,罚土黑勒威勒。 十二月,太宗亲伐朝鲜,扬古利从。二年正月,师济汉江,屯江岸,朝鲜全罗、忠清二道兵来援,营汉城南。是月丁未,太宗命豫亲王多铎及扬古利击之,值雪,阴晦,敌阵于山下,纵兵进击,自麓至其巅,多铎鸣角,招扬古利登山督战。扬古利将驰赴,朝鲜败卒伏崖侧,窃发鸟枪,中扬古利,创重,遂卒,时年六十六。明日,多铎率兵逼敌营,朝鲜兵已夜遁,得扬古利尸以归。太宗亲临哭奠,赐御用冠服以殡。丧还,太宗迎于郊,命陪葬福陵。葬日,太宗复亲奠。 扬古利初事太祖,凡在行间,率先破敌,冲锋挫锐,所向披靡。太宗诫不令临阵,而遇敌忘躯,奋发不自已。行军四十馀年,大小百馀战,功业绝特,而持身尤敬慎。太宗尝命。其葬,以本牛录八户守?。是年十?本牛录护军为之守门,赐豹尾枪二,以亲军二十人为一月,追封武勋王,立碑墓道。顺治中,世祖命配享太庙。康熙三十七年,圣祖巡盛京谒陵,亲奠其墓。三十九年,复建碑为文表绩。雍正九年,定世爵为一等英诚公。 扬古利子二:长,阿哈旦,以军功授拖沙喇哈番;次,塔瞻,袭超品公,擢内大臣。崇德六年八月,太宗亲将御明洪承畴,战于锦州,敌遁,命塔瞻设伏追击,斩获甚营松山,明总兵曹变蛟夜率兵突近御营,塔瞻不能御,降一等公。顺治四年,卒,以其子爱星阿袭,爱星阿自有传。 历史评价国之将兴,必有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致身事主,蹈死不反顾,乃能拓土破敌,弼成大业。扬古利负大将才略,功视额亦都、费英东伯仲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