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 |
释义 |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位于辽东半岛南端黄海北岸。古称桃花浦,旧时海滨遍生桃树春来繁花似锦宛如花园由此得名花园口。花园口经济区始建于2004年是庄河市政府(大连市属县级市)在15平方公里的国有废弃盐田上建设和发展起来的,时称“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2005年被列为辽宁省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2007年9月中共大连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花园口工业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分别作为大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2008年5月大连市政府决定将庄河市所属的明阳镇成建制划归大连花园口经济区代管,同时将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正式更名为大连花园口经济区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概况唐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率海陆大军登陆花园口,收复辽东失地。公元13世纪,明代在此修建防倭墩台,抵御侵扰。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军曾两次在花园口登陆。清末民初,闯关东的山东人亦由花园口上岸,并在此繁衍生息。 花园口经济区总面积为268平方公里,总人口6.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3万人。下辖1个镇,16个行政村。境内海岸线长38.4公里,滩涂面积4000公顷,浅海面积8000公顷。有碧流河、老龙头河、圣水河等9条河流穿境入海。区内现有中学2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小学16所,有地区中心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院各1座。 目前,一大批重大项目正在洽谈之中,招商形式一片喜人。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的地位和作用2005年,省委、省政府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扩大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提出了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五点一线”的重要接点,花园口经济区地处我国黄海北岸中部,与朝鲜、韩国和日本隔海相望,兼受东北亚经济圈、日韩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三重辐射,是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其它地区不可比拟的发展优势。而花园口发展的意义远不在于其自身,更重要的是引领、带动辽宁东南部地区的经济振兴;通过面向日韩的黄海窗口拉动和辐射东北地区的经济繁荣,加速推进辽宁东南沿海区域城市化进程。通过与其它“五点一线”开发区的携手合作,共同构建东北黄海沿岸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支撑点。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的发展方向花园口作为“五点一线”的重要区域,从国内外经验看,其发展决不能停留在建设工业区上,而应把花园口定位在城市的基础上去谋求发展。总的思路是:要立足于“五点一线”经济带,面向东北亚,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亲海型城市的要求,通过高起点规划,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最终把花园口经济区建成国内外产业转移升级的承接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先导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现代化、生态型海滨新城,成为大连国际性城市的重要组团。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的后发优势区位优越: 花园口面向日韩,北靠大东北,近临京津冀,是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选择地。距大窑湾核心港区90公里、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110公里,大连主城区115公里,融入了大连市“一小时经济圈”。201国道、大丹高速公路、国家铁路东边道均穿境而过。正在规划建设的万吨级散货通用码头、庄岫铁路和庄盖高速公路将进一步完善花园口的水、陆交通体系。作为大连的卫星城和东北亚航运中心临港产业布局的主要承载地,将借助大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四大基地”发展“八大产业集群”的机遇,直接接受辐射,特别是大连国际运输、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中心地位的逐步确立,新材料、汽车零部件、IT产业、电子、数控技术的优势将直接对花园口经济区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资源优势: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的重要资源就是土地资源。起步区15平方公里土地均为存量国有工业用地,不涉及耕地占用、居民动迁等问题,投资开发成本较低,可为生产要素流动、重大产业摆布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境内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特色农副产品资源,有庄河电厂充足的电力资源,有数量多、素质较高、价格便宜的劳动力资源,有丰富的淡水资源和世界上少见的沿海旅游资源。 环境优势: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集青山、绿水、蓝色海洋、美丽海岛于一体,三面环山,南临黄海,一马平川。区内有九条河流蜿蜒入海,被商家誉为投资兴业的宝地。驰名中外的国家地质公园—4A级冰峪旅游度假区,国家海洋森林公园—海王九岛旅游度假区,著名的步云山温泉度假区等,均分布于花园口周边地区。 政策优势: 享受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国办发[2005]36号文件)、辽宁省关于鼓励沿海重点发展区域扩大对外开放若干政策(辽政发[2006]3号文件)和大连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和沿海经济带建设的若干政策意见(大政发[2007]98号文件)。对投资企业免收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基础设施配套费。同时,对入区企业采取“保姆式”服务,所有手续由管委会全程代办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的产业展望及引导措施(一)产业定位的思考 一个地区要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只有形成产业特色,才更具发展活力。花园口的发展建设也是如此。但产业定位不能仅凭主观愿望盲目地人为确定,应遵循几个原则。一是产业定位要符合区域总体产业规划。作为“五点一线”的重点发展区域,花园口的产业定位必须与五点一线总体规划相一致,成为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产业定位要避免与周边地区相雷同。否则将缺乏产业特色,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同时,又不能处于单打独斗的局面,要加强与相邻地区的协作沟通,使区域之间产业分工协作趋于合理,尤其是在吸引外资上,要避免优惠政策互相攀比,土地出让竟相压价,突破国家相关政策,导致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造成严重内耗的局面。因此,花园口的产业定位要站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角度来审视,用科学的态度来论证,走出一条与周边地区错位发展的新路。三是花园口的产业定位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选择相结合的原则。经济区的发展尤其是初期的发展,政府不宜主观确定产业定位,而应更多地依靠市场按其规律进行选择,政府所做的则是服务和引导。 (二)引导措施的思考 花园口以其特有的区域位置,在项目引进和产业布局上,应着眼于世界五百强,着眼于引领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着眼于国内外产业转移升级,着眼于现代服务业,全力打造全国新型产业基地。同时,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把关和引导。一是要把好投资规模关。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也缺乏牵动力,对投资规模低于1亿元的项目不予引进。二是要把好投资强度关。投资强度代表着项目质量,应每亩不低于300万元。三是要把好节能减排关。节能减排是现代文明和城市建设的客观要求,对耗能高、占地多、污染大的企业,坚决不予引进。四是引进的项目附加值要高,附加值高低直接影响着全区财政状况,对无税收和低税收的企业要科学控制。五是引进的项目科技含量要高。科技含量标志着企业的现代化程度和产品高精尖程度,是建设新型产业基地的先决条件,必须全力扶持。通过上述约束性引导,最终把花园口建成具有自身产业特色,与周边区域错位发展,吸引力、辐射力不断增强的沿海经济带发展的示范区。 (三)产业选择的思考 按照上述五个原则及目前发展趋势,应进一步明确花园口的产业选择与发展目标。 1、建成以汽车产业协作、新材料、机械电子、农副产品加工和精细化工为特色的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基地。 ——重点建设花园口电动汽车生产基地,整合区内装备制造业、能源新材料与电子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与东北汽车工业基地的错位发展。 ——重点发展以能源新材料、电子新材料、燃料电池、通信及网络产品、汽车电子、现代生物技术产品为特色的花园口高新技术工业产业群推动辽宁省沿海工业技术创新。 ——依托大连装备制造业与船舶工业优势,建设花园口装备制造工业基地 ——发挥区内及周边地区农副产品丰富的优势,实现农副产品二次加工升值,扩大农副产品出口,增加农民收入。 ——依据循环经济理念,以工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完善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循环链,建设低消耗、低污染、低成本、高效益、高品质、节约型、生态化循环经济区;建设高新技术支撑的循环经济型、现代化工业体系。 2、建成以港口码头、公路、铁路一体化为核心,海陆空立体发展的运输枢纽,大连东北部的物流基地。 ——公路建设。以201国道、丹大高速公路和辽宁省滨海公路为主要货运与客运对外公路运输通道,加快建设庄河—盖州高速公路、花园口—长兴岛高速公路,形成高等级公路网络,连通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 近期,在区内三大公路通道的基础上形成起步区主干道沿海发展轴线,推动沿海经济带发展,在花园口—大窑湾港—大连机场高等级疏运公路基础上,加强航空通道建设。 中远期,在张庄一级公路、庄河—盖州、花园口—长兴岛高速公路建设的基础上,形成海陆空发展轴线,拓展内陆经济腹地空间。 ——铁路建设。重点加快沿海、海陆发展轴的铁路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辽宁沿海与辽东半岛战备腹地空间。重点加快东北东部铁路通道前阳—庄河铁路、岫岩—庄河铁路建设,形成大工业所需的大宗物资运输能力,完善辽东半岛铁路网布局,变尽端式铁路的劣势为沿海、海陆运输枢纽的优势。建设配套的物流设施和机构,使花园口发展成为物流基地。 ——航运建设。加速建设花园口万吨级散货通用码头,使之与长兴岛港区,共同形成大连“一岛三湾”(大孤山半岛和大窑湾、鲇鱼湾、大连湾)核心港区的战略两翼,直接服务于辽宁中部城市密集区的港口,形成大连国际航运中心港口群的有机组成部分,共同建设我国沿海重要的主枢纽港。并与庄河港核心港区协作整合,推进集装箱、大宗散货、农副产品及其制品、石油及液体化学品、矿石等专用码头和配套物流区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建设与现代物流中心功能相适应的仓储设施、专业码头和深水港区。通过港区紧密互动,推动临港产业的发展。 ——综合物流园建设。依托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花园口二级节点物流园。一是充分利用丹大高速、201国道和铁路东边道路横贯全区并互相对接的优势,形成“二路一铁”物流产业带,最终服务于全区各企业乃至庄河、皮杨陆岛和丹东等周边地区。二是在靠近万吨级散货码头的适当位置设立仓储物流园,利用滨海公路和花园口、大窑湾港、庄河港的相互对接关系,形成出入全区的航运货物集散地。 ——专业物流中心建设。以电动汽车为特色的汽车零部件专业物流中心;以乙烯产业为特色的精细化工专业物流中心;以机电工业为依托的机电专业物流中心;以海洋资源和畜产品资源为中心的农副产品专业物流中心。 3、塑造“花园口”品牌形象,建设以滨海休闲旅游度假为主线,旅游与工业互动增长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要通过塑“滨海生态新城”的城市形象,以花园口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与生态产业及生态环境相结合,营造品牌效应。 ——充分挖掘全区旅游资源,顺应国家建设大连、旅顺、丹东滨海旅游带的战略部署,借助全区基础设施全面展开的机遇,在海洋资源、花园口历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的基础上,依托区内产业工人与大连客源中心,形成海滨休憩、花园口历史文化,以及生态产业旅游、生态农业旅游、生态滨海新城商务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业。形成以花园口村为依托的花园口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景区,以尖山村为依托的滨海休闲度假区,以高科技现代工业企业为依托的生态工业旅游区,以明阳镇为依托的都市农业区和城市购物、娱乐、会议、商务旅游区。 国家级新材料基地---花园口9月28日,花园口“国家高技术产业新材料基地”正式挂牌。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任志武,大连市副市长曲晓飞,花园口经济区管委会主任董呈发出席仪式。作为全国面积最大的新材料产业基地,目前,花园口经济区引进新材料项目投资总额达300亿元,占新引进项目投资总额的75%以上。到2015年,该区新材料产业产值可达1000亿元,成为全国七个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中最具代表性和示范作用的高技术产业新材料基地。 据介绍:花园口已成为吸引国内外投资、发展新材料产业的重要聚集区,项目延伸到新型高性能金属材料、节能环保材料、航天航空动力合金材料、碳纤维材料、光电新材料、气体材料、陶瓷新材料等领域。今年1到8月,全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6.7%,完成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7.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1%,完成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9倍,主要经济指标全面上扬。花园口经济区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力争三年内打造成为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的示范区。 曲晓飞在讲话中说,花园口被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新材料基地的核心区,这是促进大连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大机遇,为花园口的产业发展和开发建设指明了方向。市政府将把花园口经济区新材料产业发展作为全市的重点,采取措施,积极扶持,强力推进。他要求花园口经济区认真规划、集聚发展,推动大连市产业升级的新一轮发展。 花园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国内国际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个新兴经济区的发展是否具有潜力和后劲,除了要有产业做支撑,更重要的是要看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即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全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花园口的发展也必然要遵循这个规律。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 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现有可控面积为268平方公里。虽然城市基础较差,但其不存在老城改造等其他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尖锐矛盾和重大压力,就像一张白纸。因此,花园口的城市规划必须坚持高起点,要按照高于新加坡的标准,充分体现城市的生活、工作、休憩、交通四大功能,对城市功能区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等做好详细规划,把花园口规划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海滨新城和生态园林城市,要至少保持50年的全国领先水平。规划中要坚持五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城市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注重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注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满足人们对生活、工作、休闲的要求,建设良好的人居环境。二是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要按照环境保护的要求,深化城市总体规划的内涵,做好城市公园、绿地和河流系统规划,使建成区与郊区乃至全境形成统一的城市生态体系。确定以环境建设为重点的城市发展战略,优化城市发展布局,形成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在工程建设、环境综合整治中,从规划、设计、建设到管理,从技术方案选择到材料使用等都要贯彻“生态”的理念,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要开发新技术,大力倡导节约能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坚持系统性原则。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必须用系统的观点从区域环境和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制定完整的城市生态发展战略、措施和行动计划。以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为基础,坚持保护和治理城市水环境、城市市容卫生、城市污染物控制,使之协调统一。四是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实行产业区、商贸区、生活区、文化区、都市农业区统筹规划,功能配套,资源共享。要充分发挥产业区的先导和示范作用,加强产业规划引导,鼓励资金、技术、管理、人才向区内聚集。五是坚持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同时规划,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同步推进,建设环保产业区和生态宜居城市。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 规划一经确定,就要严格按照规划要求,高标准、高质量、高品位地抓好城市建设。要确保每一项城建工程都是精品工程、传世工程。要成立城市建设的专家评审委员会,聘请专家学者对城建项目实施严格审批把关,实行五套图纸报审制,对设计方案要优中选优,坚决避免出现“建筑垃圾”,每一项工程都要确保50年不落后。在城市建设中还要特别注重和谐发展的理念,要精心打造山水相依、花树相抱的山水园林城市,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一是要“显山”。要保护和建设好北部山区及墩台山、牙威山等周边山体的自然风光,使其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生态基地。二是要“露水”。要充分利用和保护好碧流河、老龙头河、圣水河等9条穿境而过的河流,建设好38.4公里的沿海自然景观带,加强对水源的涵养保护,凸现城市的水资源景观效应,形成水光山色交相辉映,山、水融为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三是“彰显文化”。要把花园口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保护好历史景观,建成一批融历史、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建筑、雕塑、园林小品等精品园林工程。 (三)坚持高效能管理 城市管理水平是一个地区文明和发达程度的标志。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花园口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在未来的城市管理中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城市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市民构建和谐、安居的生存环境,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因此城市管理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处处体现人文关怀,让市民对城市产生归属感。二是要坚持综合执法。城市的管理包括供水、供热、供气等等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还有大量的市容、工商、交通等日常事务,涉及面广,内容繁杂,应该通过综合执法来进一步整合行政资源,提高管理效率。三是要提高市民素质。花园口的城市建设,首先面临的就是镇改街、村改居和农民变市民的问题。首要问题就是要加大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的城市意识,提高市民素质,使市民自觉遵守城市管理规定,主动参与城市管理。 (四)坚持高水平经营 在当代社会中,城市作为一个经济体,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人群聚居地,而是越来越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城市发展的好环,一定程序上取决于城市产业的经营水平。因此,在花园口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应处处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所谓经营城市,其核心理念就是运用科学手段最大限度地获取城市的建设资金,使城市的资产保持持续升值的空间。当前按照花园口城市的规划定位,将建成50万人的中型城市,所需资金至少要几千亿元,如此庞大的数额仅靠政府投入根本无法实现。必须对城市进行科学经营,向社会要效益,向市场要资金。一是要做好土地储备。按照城市规划,政府要有计划地收购储备土地资源。通过招拍挂取得建设资金。二是要成立融资平台,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城市建设。三是要利用好财政资金。通过贷款贴息等有效措施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四是要放开市场,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领域。 花园口的未来憧憬到2010年,完成起步区15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实现产值200亿元,增加值50亿元,税收16亿元,安排劳动力就业6万人,搭建海滨新城的基本框架。至2020年,完成5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区建设,实现产值700亿元,增加值180亿元,税收56亿元,带动就业12万人,初步建成创新型生态园林城市。最终将花园口建设成为世界五百强跨国企业的集聚区,国内外产业转移升级的承接地,文明、富庶、和谐的现代化、生态型海滨新城。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