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延宁蔗塔 |
释义 | 延宁宫是一座创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妈祖行宫,每年元宵节在宫的前后殿之间的天井上搭叠蔗塔,由来已久。去年延宁蔗塔以“妈祖蔗塔”命名申报第二批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时要求填报一系列表格,要求传承人的脉传阐述,要有10分钟录像片把项目的特征、价值、项目表演(制作)内容;提供项目照片15张。在申报过程中我协助填表,书写材料,接触了延宁蔗塔制作过程。现把掌握材料整理成文,望能把材料存史留于后人。 延宁蔗塔渊源悠久,据延宁几位乡老所说,代代相传。因莆田产蔗,民俗中甘蔗的使用极为频繁,婚嫁喜庆,新娘回门,新儿满月,新屋乔迁都用上整棵的甘蔗,以示生活甜甜蜜蜜,节节高。延宁宫早年多用甘蔗摆果盒,最早是取三四棵整棵甘蔗捆在一起,下脚张开竖立在大果盒之上。但这种摆法如军队架枪一般,既不雅观,又不牢固,风一吹就会倒,后来就把甘蔗轧(方言叫“垂”)成一节节再横着在果盒上叠起来数层。随着岁月的推移,宫中有人把蔗节轧得更薄并竖着搭叠。这越叠越高,就把果盒作大,搭成小塔,越搭越高,形成了今天的高塔。所以延宁蔗塔形成也有百年之久,因为搭叠数百层,能使其不倒有相当的技术,数百年来总只有二三人能搭叠成功,现在也只有谢玉章一人能够搭叠。 延宁蔗塔分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塔基是在中间天井(上下殿之间的大天井,长4米,宽2.7米)上排放一个特制的带底托红漆八角形果盒。底托是黑漆正方形,边长67厘米,高19厘米;果盒八边形,边长一大一小相间,高34厘米,下小上大,顶上边长为28厘米和22厘米,果盒顶上边缘有一圈高1厘米的护圈,果盒身上有五道黄色玄纹,整个果盒盒高63厘米,顶面直径65厘米。 塔顶部分是一块八角形木板(在制作过程为参照物,制作后成为顶端盖板),木板上叠4只福桔(下3只上1只分两层),插上带有吉祥语花样的红色剪纸(俗称“纸花”),再插上“三春”(纸扎的一种,中间两胖孩儿,上有华盖,下有红花绿叶,莆田民俗冬至节时家家要插在果盒水果上,象征迎春纳福)。 塔身是主要部分,全部用甘蔗节搭叠而成。蔗节很有讲究,早年专用荔埔甘蔗,挑选糖分高,质地硬的,因为糖分高有粘性,使蔗节之间相叠更牢固。在甘蔗放置时间久后失水,但质地硬仍不至于变形而使蔗塔倒塌。荔埔甘蔗越来越少,后来改用“黑鬼蔗”(“黑鬼蔗”甜,质地相对硬)。新鲜甘蔗挑选出,如果糖分不够高,还得用糖水浸,后来用喷射器喷射糖水,再用刮刀削皮。削光皮马上用特制的轧刀把甘蔗轧成1厘米、1.2厘米和1.5厘米三种高度的蔗节(俗称“蔗头箍”)。这把轧刀底座是硬木制成椅子,已经黑亮又斑驳,很有些年头。椅面上靠轧刀处有3道浅沟,各长1厘米、1.2厘米和1.5厘米,用以限制伸出的甘蔗头,轧刀下去就能得到标准的枚枚蔗节。蔗节(蔗头箍)要进行精心挑选,挑出平正的才能用,有虫蛀或缺陷就取缔。 搭叠蔗塔首先放正底座果盒,在天井上方平正地挂上八角形顶板。顶板中间垂下千金坠与果盒中心相对,再把顶板8角用线与果盒8角相连。这9条线就作为搭叠塔身时的标准线,如泥瓦匠砌墙牵线一样。 开始搭叠,最底层沿果盒护圈放上44枚蔗节,中间留空,再一层一层沿果盒边相错搭叠。塔身整体净高4.2米,分为3段,中间一段比底段减少8枚蔗节,上面一段又比中间减少8枚蔗节。这样底大上小,渐渐卷刹,使蔗塔更牢固,又美观。蔗节叠至顶时一般是在300层左右,每层要求平衡,其间就靠眼力调整,用1.2厘米或1.5厘米高的蔗节加以调整。在搭叠中要错以颜色,一般用红色,以示喜庆。红色蔗节是先准备好的,先把水烧开,加入食品红(番仔红)溶解又烧开,放进挑选好的蔗节再煮开。这样颜色才能保持久不掉色。塔身底部要叠3条红色玄纹,再在塔身叠红色吉祥语,常是“上元祈福”“庆赏元宵”“世界和平”“吉祥如意”“抓纲治国”等字样。 在搭叠中要预埋照明。早年是用竹木制作十字架,中间带有烛针,十字架四端架在蔗节间隙之上,中间烛针上预插红烛。一般整座塔中放9支烛,当要点烛或换烛时,在蔗塔背部轻轻地掏一个洞,容一支手进去,这是慢工细活,既要技术,又需特别小心。后来有了电灯,就方便多了,预排一串红色电灯,在塔外可以控制开关。 蔗节叠到顶板时用顶板压住蔗节再放福桔、纸花与“三春”,最后拆线完工。 延宁蔗塔一般2人要叠3天才能完成,用新鲜甘蔗350斤左右(要除去不合格蔗节)。延宁蔗塔能存在7天左右,一旦蔗节失去水分,就会倾斜倒塌,所以要不断巡视,喷糖水,以延长时间。 延宁蔗塔取名为“妈祖”蔗塔是合理的,因为延宁宫就是明代妈祖行宫 ,蔗塔本来就是妈祖供品。每当元宵夜妈祖蔗塔灯火放明,挺拔伟岸又不失纤巧娇姿的灯塔映出喜庆、瑞祥、和谐的气氛,吸引了大批的善男信女前来观赏、瞻拜,百看不厌。特别是海外侨胞,他们本来就笃信妈祖,看到奇特的蔗塔更加对妈祖增加几分虔诚。所以延宁蔗塔成为海峡两岸人缘、神缘的交通媒介。 延宁蔗塔只此一家,别无分支。这种技艺早年是后宫泥瓦匠陈阿六祖传,后传与延宁吴达和谢先九,谢先九传与其子谢玉章,现能独立操作者只有谢玉章。为保护文化民俗遗产,延宁宫已重制果盒、轧刀,准备培养年轻人叠蔗塔的技术,以免失传。 延宁蔗塔只在解放后曾在宫外作过,一次是1953年涵江物资交流时在“龚大人庙”,一次是文革中在宫口聚会所,一次是前几年在凤凰山公园作过。 现在,延宁蔗塔已先后被莆田市、福建省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得到有力的保护和发展。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