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烟墩山土墩墓 |
释义 | 简介烟墩山土墩墓,是解放后在江苏省镇江市发掘的重要古代墓葬。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大港镇东烟墩山南麓斜坡上60米方圆内。 主要文物1954年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12件,随葬物主要是青铜礼器,有鼎、簋、鬲、盂、觥等,其中其中有一件“宜侯夨簋”,内有铭文126字,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据著名学者郭沫若、唐兰考证,“宜侯夨簋”,主要记载了武王、成王伐商、赏赐之事,又是西周初年井田制与奴隶制的重要佐证。铭文中提到封给“宜侯”土地、人民和青铜器。“宜侯”即吴侯,其地在今镇江丹徒区。从而证实了史书中关于周人封吴的史实。其中“宜”的地望即今镇江、丹徒一带,证明镇江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三千年。 保护与破坏镇江烟墩山因出土国宝级文物宜侯夨簋而闻名,宜侯夨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的最重要青铜器之一,这里的宜侯古墓也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2012年有报道发现镇江新区烟墩山上的宜侯古墓遭到人为破坏,一座新墓赫然葬在“‘古墓’的中间。在山脚下看到,被挖土机挖出的一条通道约有4米宽,蜿蜒通向山上,许多绿树被毁,泥土就堆放在山脚下。沿着通道往上爬,转过一道弯之后,就见一条笔直的大路直通“古墓”,在半山腰的位置还建了一条水泥台阶路,共有19级,直通到山顶的位置。这个山包呈“馒头”状,现在这个“馒头”已经被人从中间挖成“L”形,一座新建的墓就建在“古墓”的中间,看上去剩下的半个“古墓”成了这个新主人的“靠背”,新建的墓呈长方形,还没来得及立墓碑。在被挖的“古墓”处,许多青砖瓦砾暴露在外。 2012年3月27日中午11点左右,镇江市博物馆、镇江新区社会发展局、镇江新区行政执法局、大港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陆续赶到现场,对遭破坏的古墓遗址进行了勘察。镇江新区社会发展局局长陆海栋表示,像这样的私埋乱葬,特别是在文物保护区范围之内,性质是非常恶劣的。镇江新区行政执法局局长赵荣根表示,他们将会安排执法人员到现场,清理违法建设,并没收建设工具,而且近期内将对烟墩山上的旧坟全部进行搬迁;对于违法破坏文物保护单位的当事人,他们将进行追查,并作严肃处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