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烟扁角树蜂 |
释义 | 分布与寄主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北、华南部分省份、西藏;国外分布于北美、北欧、西欧和东南亚。危害杨、柳等80多种树木。 识别特征成虫 雌虫体长16~43 mm,翅展18~46 mm;前胸背板、近圆形的中胸背板、产卵管鞘红褐色;足节黑黄色相间;腹部第2、3、8节及第4~6节前缘黄色,其余黑色。雄虫体长11~17mm,具金属光泽;胸、腹部黑色,腹部各节呈梯形。足节部分红褐色。翅淡黄褐色,透明(图4-104)。 卵 长1~1. 5 mm,椭圆形,微弯曲,前端细,乳白色。 幼虫 体长12~46mm,圆筒形,乳白色。头黄褐色,胸足短小不分节,腹部末端褐色。 蛹 雌体长16~42mm,雄体长11~17mm,乳白色。头部淡黄色;复眼、口器褐色;翅盖于后足腿节上方,雌产卵器伸出于腹部末端。 生活史及习性在陕西1年1代,以幼虫在树干蛀道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老熟幼虫4月下旬始化蛹,5月下旬至9月初为盛期。成虫于5月下旬开始羽化,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盛期。羽化后1~3d交尾、产卵。卵多产在树皮光滑部位和皮孔处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产卵处仅留下约0. 2mm的小孔及1~2mm圆形或梭形、乳白色而边缘略呈褐色的小斑。每产卵槽平均孵出9条幼虫,形成多条虫道,各时期均可见到不同龄级的幼虫。老熟幼虫多在边材10~20 mm处的蛹室化蛹。成虫寿命7~8d,每雌产卵13~28粒,卵期28~36d,幼虫6月中开始孵化,12月进入越冬;幼虫4~6龄。 成虫白天活动,无趋光性,飞行高度可达15m。该虫主要危害衰弱木,大发生时也危害健康木,尤以杨树和柳树受害严重。 天敌有褐斑马尾姬蜂、灰喜鹊、伯劳、螳螂和蜘蛛等。 控制技术1.林业措施 适地适树,选育抗虫树种,营造混交林,加强林木抚育管理。清除林内被害木和衰弱木。对被害木和衰弱木应及时加工或浸泡于水中,以杀死木材内幼虫。对于新采伐木材应及时剥皮或运出林外。 2.饵木诱杀 设置饵木诱集成虫产卵,待幼虫孵化盛期及时剥皮处理。 3.化学防治 成虫羽化盛期用2.5%溴氰菊酯乳油5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倍硫磷乳油1 500倍液喷干。 4.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褐斑马尾姬蜂、螳螂、蜘蛛、伯劳、灰喜鹊等天敌。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