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觉寺功德桥 |
释义 | 简介大觉寺功德桥位于大觉寺功德池上,旧时人们常在四月初八佛诞日举行放生会,站在桥上以放生小动物而积功德。 地理位置海淀温泉再往西,顺公路上北炀台山的山坡就能到大觉寺。寺始建于辽咸雍四年(1068),山门殿宇依山势层叠而上,寺中泉水涓涓,殿堂布局严谨,古树参天,初名清水院,后称灵泉寺,寺庙坐西朝东,体现了辽契丹人“朝阳”的习俗。明宣德三年(1428)朝廷出资重新修建,到明正统年间修完,耗银数十万两,改名大觉寺。清代康熙、乾隆二朝都有重修扩建过大觉寺的记录。 进大觉寺山门,即是钟鼓楼和功德池,还有一棵树龄近千年的辽代古柏树,往后是四进佛殿堂。功德池也称“放生池”,佛教讲众生平等,旧时人们常在四月初八佛诞日举行放生会,站在功德桥桥上以放生小动物而积功德。功德池的水来自大觉寺后的龙潭,常年不断流,一座青砖方石混合建造的石拱桥横跨在功德池中间,把功德池分为南北两池,北池有一个明代双角吐水兽头,池水就是从水兽口中而来。根据古籍记载,清乾隆年间,功德池中植种过两个品种的荷花,开出两色荷花,两个水池一边一种,景色十分优美。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皇帝巡游大觉寺时缓步登上石桥,一睹水池两色荷花。“一水无分别,莲开两色奇。右白而左红,是谁与分移。” 桥体结构砖石桥长16米,宽6.5米,东西走向,单桥孔砖砌拱券,其墩台、桥测墙及护栏墙、桥面均为青砖砌成。而桥的重点部位,桥体的水下部分和桥面的中心部分铺砌条肜大青石,还有桥沿、护栏墙顶和桥头云纹抱鼓石都是石刻的,形成一半青砖一半石结构的拱桥,建造这样的桥要比建全石结构桥成本低,省些银两,由于合理搭配使用青砖与石材,既可体现出桥的美观,又可相对延长桥的使用寿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