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尖囊兰 |
释义 | 植物名称大尖囊兰(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俯茎胼胝兰(海南植物志) 形态特征根簇生,扁平,长而弯曲。茎短,长1-1.5厘米,具3-4枚叶。叶二列,纸质,倒卵状披针形或有时椭圆形,长8-14.5厘米,宽3-5.5厘米,先端钝并且稍钩曲,基部楔形收狭,然后扩大为彼此套迭的鞘,边缘波状。花序斜出或上举,上部常分枝;花序柄暗绿色,长8.5-12.5厘米,疏生2-3枚长1.5-2毫米的膜质鞘;花序轴暗绿色,长1.5-2.5厘米,密生数朵小花;花苞片很小,卵状三角形,长约1毫米,先端急尖;花梗和子房淡黄绿色,纤细,长4-5毫米;花时具叶,萼片和花瓣浅白色带淡紫色斑纹;中萼片近椭圆形,长6-7毫米,宽3-3.5毫米,先端钝,具3-4条脉;侧萼片斜卵形,长5.5-6毫米,宽3.5-4毫米,先端稍钝,基部贴生在蕊柱足上,具4条脉;花瓣近倒卵形,长5-5.5毫米,宽2.7-3毫米,先端钝,具3条脉;唇瓣3裂,基部无爪;侧裂片白色带淡紫色条纹,直立,倒卵形,长4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圆形,基部下延并且与中裂片基部形成宽圆锥形的距,内面中央具1个增厚的凸缘或脊突,其前端稍凹缺;中裂片平伸,中部以下淡紫色,倒卵状楔形,长6毫米,宽5毫米,先端白色,深凹,基部具1枚白色深2裂为叉状的附属物,除下弯的两侧边缘和先端白色外,其余紫色,上面中央稍凸起呈纵向的脊突;蕊柱白色,基部稍粉红色,长约3毫米,具长约2毫米的蕊柱足;蕊喙深2裂,裂片狭长;药帽白色,近半球形,前端稍伸长,先端近截形而凹缺;粘盘柄匙形,长约2毫米,上部宽1毫米,粘盘近椭圆形。花期7月。 分布及生境产海南(乐东、昌江、三亚市)。生于海拔450-1100米的山地林中树干上或山谷岩石上。广泛分布于斯里兰卡、印度、热带喜马拉雅、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爪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