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活血 |
释义 | 物种信息Sargentodoxa cuneata (Oliv.) Rehd. et Wils. 大血藤 别名: 大活血,红藤,血藤,阿格收,阿格溲,半血莲,槟榔钻,赤沙藤,穿尖龙,大红藤,大活藤,大血,大血通,卦藤,过山龙,过血藤,黑风,红根,红菊花心,红木通,红血藤,花血藤,黄散藤,黄藤,黄香绳,活血藤,鸡血藤,见血飞,老鸦棉藤,龙须藤,牛麻,牛麻藤,牛藤麻,千年健,千年键,山红藤,五花血藤,小红藤,血陈根,血灌肠,血木通,血通, 分类系统位置生物 Vitae[三域系统] 真核域 Eukarya[三域系统] 植物界 Plantae[三域系统]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传统系统] 木兰纲 Magnoliopsida[Cronquist系统] 木兰亚纲 Magnoliidae[Cronquist系统] 毛茛目 Ranunculales[Cronquist系统] 大血藤科 Sargentodoxaceae[Cronquist系统] 大血藤属 Sargentodoxa[Hutchinson系统的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 大血藤 Sargentodoxa cuneata[Hutchinson系统的大血藤科Sargentodoxaceae] 植物形态常绿木质大藤本,长达10米。茎圆柱形,有纵条纹,扭曲,幼枝红色。叶互生,小叶3枚,各不相等,叶柄长3~15厘米,中间小叶倒卵形,全缘,两侧小叶偏或椭圆形,全缘;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白色,两面均无毛且稍为光泽。花黄绿色,单性异株,腋生总状花序,雄花萼片,花瓣及雄蕊均6枚;雌花萼片,花瓣均6枚,退化雄蕊6枚,心皮多数,分离。果为聚合浆果,每一果近于球形,经约7厘米,暗蓝色而被有白粉,具有肉质果柄。种子球状卵形,基部为楔形,黑色有光泽。 生态分布特产我国中、南部至东部;多生于阔叶林中及灌丛中。 中药介绍【中文名】: 大血藤(《简易草药》) 【类 别】: 茎藤类 【英文名】: Sargentgloryvine Stem 【异名】血藤(《本草图经》),红皮藤(《任城日记》),千年健(《简易草药》),大活血(《植物名实图考》),五花血藤(《贵州民间方药集》),红藤、赤沙藤(《浙江中药手册》),蕨心藤(《广西中兽医药植》),活血藤、血通、血木通(《中药志》),穿尖龙、半血莲、过血藤、血灌肠、花血藤(《湖南药物志》),黄梗藤、八卦薛、黄鸡藤、血陈根、红牛鼻陈(《闽东本草》),山红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五花七、五花血通、大血通(《陕西中草药》),红血藤、黄省藤、鱼藤、红菊花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炮制】用水浸泡,洗净泥屑,润进,切片,晒干。 功用主治①《本草图经》:"攻血,治血块。" ②《简易草药》:"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 ③《中药志》:"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治肠痈,风湿痹痛,麻风,淋病:蛔虫腹痛。" ④《湖南药物志》:"通经补血,强筋壮骨,驱虫。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血晕,血淋,筋骨疼痛,疮疖,血丝虫病。" ⑤《闽东本草》"治心腹绞痛,赤白痢疾。"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肢节酸痛,麻木拘挛,水肿,血虚头昏。" ⑦《陕西中草药》:"抗菌消炎,消肿散结,理气活血,祛风杀虫。治阑尾炎,月经不调,崩漏,小儿疳积,蛔虫、蛲虫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辨别方法燥茎呈圆柱形,略弯曲,通常截成长约30厘米的段状,直径1~3厘米;外表棕色或灰棕色,粗糙,具有浅的纵槽纹及明显的横裂纹,有时可见膨大的节部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柄痕,栓皮常呈鳞片状开裂,脱落处露出淡红棕色的内皮部;质坚韧,有弹性,折断面裂片状,平整的横切面,木质部黄白色,导管呈细孔状;髓射线棕红色,放射状排列。气异香,味淡微涩。以条匀、径粗者佳。本品在华北 、东北、中南地区作鸡血藤使用。显微鉴定: 茎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较老茎的木栓细胞内壁木化增厚,皮层窄,维管束约12 个,由宽狭不一的射线所间隔;韧皮部有多数含黄棕色物的分泌细胞,常切向相接,与筛管组织相间、互列成数层;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巨大,类圆形,直径至370μm,常单个散列或2个并列;木纤维壁厚,髓较窄。本品薄擘组织中散有石细胞群,石细胞腔内有时含草酸钙方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