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黄栀子 |
释义 | 大黄栀子是一种多年生常绿乔木,主要产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中国、泰国、老挝均有分布,国内主要见于云南省的少数地区,通常生长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坡上,全草均可入药,有清热解毒、舒筋活血之功效。 植物物种简介大黄栀子(云南种子植物名录)麦托罗(云南西双版纳)、糯帅聋(傣语) Gardenia sootepensis Hutchins. in Kew Bull. 392. 1911; Pitard in Lecomte, Fl. Gen. Indo-Chine 3: 253, 1923; 云南种子植物名录, 下册: 1253. 1984. 形态特征乔木,高7-10米,常有胶质状分泌物;小枝常具明显的节,节间密,长不及1厘米,被短柔毛,后渐脱落。叶纸质或革质,倒卵形、倒卵状椭圆形、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7-29厘米,宽3-16厘米,顶端短渐尖,尖头钝或稍钝,基部钝,楔形或稍短尖,上面稍有粘液,被短柔毛,下面密被绒毛;侧脉12-20对,和中脉均在下面凸起;叶柄长0.6-1.2厘米,稍有粘液,有短柔毛;托叶长0.5-1厘米,合生成管状,近膜质,顶部截形,有缘毛,后稍变硬和脱落。花大,直径约7厘米,芳香,单生于小枝顶端;花梗长1-1.5厘米,粗壮,稍粘,被微柔毛;花萼长1.3-1.5厘米,管状,在顶端一侧分裂,外面稍粘,稍被柔毛,内面有紧贴的毛;花冠黄色或白色,高脚碟状,裂片5,阔倒卵形,长4-5厘米,宽约3厘米,有脉,无毛,冠管圆筒状,长5-7厘米,直径3-5毫米,外面稍被微柔毛,内面无毛;雄蕊5枚,着生在花冠喉部,花药长达1.5厘米,宽2毫米,内藏或伸出;子房1室,花柱长约6厘米,有槽,下部疏被近紧贴的柔毛,柱头棒状,胚珠多数,着生在2个侧膜胎座上。果绿色,椭圆形或长圆形,被微柔毛,常有5-6条纵棱,长2.5-5.5厘米,直径1.5-3.5厘米,果皮硬,革质,厚约2毫米;种子多数,近圆形,扁,直径3-4毫米,有蜂窝状小孔。花期4-8月,果期6月至翌年4月。 分布及生境产于云南澜沧、勐海、景洪、勐腊;生于海拔700-1 600米处的山坡、村边或溪边林中。国外分布于泰国和老挝。 据野外记录,果成熟时可吃,傣族妇女亦用作洗头发。 功能用途医药:叶、花、果实:清热解毒,止血,泻火,消肿,舒筋活血。用于充血性炎症,目赤热痛,吐血,衄血,血痢;外用于跌打损伤,痈疮肿毒。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