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玄参叶枯病 |
释义 | 简介玄参叶枯病,又称斑枯病、叶斑病,俗称“铁焦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严重时因田间成片枯焦颇似火烧,故也有“火烧瘟” 之称。 危害症状发病初期,叶面散生紫红色略凹陷的小斑点,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逐渐扩大成中心呈白色或灰白色的多角形、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型病斑,直径5~20毫米。病斑有时被叶脉分割成网状,中央灰白色,边缘围有紫褐色角突状的宽环,在大型病斑中央可见网状叶脉。发生严重时叶上病斑汇聚成片,叶片呈黑色干枯卷缩,常悬垂于茎上。植株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最后整株植株呈黑褐色枯死。 发生特点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玄参壳针孢菌Septoria scrophulariae West.侵染所致。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病残落叶上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春季温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器遇水滴从孔口释放出分生孢子团,借助雨水反溅到叶片上萌发芽管,从气孔侵入,引起发病。植株下部的叶片最先发病,逐渐蔓延至上部叶片。生长期在病部形成新的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进行再次侵染,雨水、露滴及风力是分生孢子传播的主要媒介。分生孢子在25℃条件下经6小时即可萌发侵入寄主。潜育期随气温升高而缩短。高温高湿和阳光不足的阴天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病害的发展受到抑制。发病轻重还与土质、施肥情况、管理条件等因素有关。管理及时、肥力足、植株生长健壮的,发病轻,反之则重。在浙江常年于4月下旬开始发病,5~7月较重,一直延至10月均可发病。 防治方法①合理轮作。栽过玄参的地块,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②清理田园。玄参收获以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和田边杂草,集中销毁,以减少越冬菌源。③加强管理。合理用肥,促进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④药剂防治。从5月下旬开始喷洒1∶1∶100波尔多液,每隔10~15天1次,连喷4~5次,并有刺激植株生长的作用;也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