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大荒坝村 |
释义 | 1、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大渡岗乡大荒坝村(村情概况 自然资源 基础设施 农村经济 人口卫生 文化教育 村务公开 基层组织 人文地理 新农村建设) 1、云南省西双版纳景洪市大渡岗乡大荒坝村村情概况该行政村隶属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大渡岗乡,地处大渡岗乡西南边,距政府所在地33.00公里,到乡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景洪市73公里。东邻关坪村委会,南邻保护区,西邻景糯乡,北邻大荒田村委会。截至2008年底,辖东风、大干田、曼乐等20个村民小组。 全村国土面积27.45平方公里,海拔1,000.00米,年平均气温22.00 ℃,年降水量1,300.00毫米,适合种植茶、粮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8973.00 亩(其中:田5551.00 亩,地3422.00亩),人均耕地2.93亩,主要种植 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20858.10亩,其中茶叶橡胶18599.00亩,经济林果44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14亩,主要种植水果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69.00亩,其中养殖面积61.00亩;荒山荒地16.00亩,其他面积26,348.30亩等资源。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基本实现水、电、路、电话四通。全村有581户通自来水(未经净化处理),有32户饮用井水。有489户通电,有265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581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63.18%、33.07%和75.06%);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586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510户(分别占总数的95.28%和83.20%)。 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柏油路;进村道路为柏油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2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2公里。截止2008年底,全村共拥有汽车16辆,拖拉机394辆,摩托车498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055.80亩,有效灌溉率为41.69%,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599.8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94亩。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91户;装有太阳能农户310户。全村有20个自然村已通自来水;有20个自然村已通电;有20个自然村已通路;有20个自然村已通电视;有20个自然村已通电话;没有自然村已通路灯。该村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9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371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17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还有198户居住于其他结构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78.00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157.00万元,占总收入的55.68%;畜牧业收入410.00万元,占总收入的19.73%(其中,2008年内出栏肉猪1810头,肉牛109头,肉羊41头);渔业收入17.00万元,占总收入的0.82%;林业收入185.00 万元,占总收入的8.9%;第二、三产业收入 215.00 万元,占总收入的0.1%;工资性收入10万元,占总收入的0.48%。农民人均纯收入3455.00 元,农民收入以种植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0人(占劳动力的3.16%),在省内务工48人,到省外务工12人。 人口卫生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774户,乡村人口3065人,其中男性1581人,女性1484人。其中农业人口3065人,劳动力1897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874人 ;哈尼族1477人,其它民族傣族.布朗族等族共695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606人,参合率85.02%;享受低保22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36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5人,该村距离乡卫生院33公里。该村建有公厕8个,人畜混居的农户93户,占农户总数的12.02%。 文化教育截止2008年底,该村建有小学2所,校舍建筑面积2673平方米,拥有教师23人,在校学生372人,距离乡中学33.00公里。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84人,其中小学生787人,中学生197人。全村有图书室4个。 村务公开到2008年底,该村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56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973.00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2,089.3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 ,其中,一事一议筹劳6630个,劳均筹1个。2008年末集体总收入61.34万元,有固定资产103.06 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 基层组织该村建有党支部 1个,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2人,少数民族党员50人,其中男党员64人、女党员8人。 村委会由(支书主任、副支书、副主任等)组成,下设20个村民小组。 该村建有团总支1个,团支部3个,共有团员174 人。 人文地理大荒坝村委会辖区地处亚热带雨林地区,这里群山环绕,森林茂密,气候宜人,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四季如春、风景怡人、茶香四溢、山歌处处,是当地的一大特色。登山远眺,云雾缭绕、鸟儿欢歌,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俗世间的一切烦恼忧愁,倾刻间荡然无存;另一大亮点,就是这里一望无垠的茶园,站在山头,宛如置身于绿色的海洋,四面八方扑鼻而来的茶香,定能让您心旷神怡。在这里,总能感受到大自然无限的魅力,是投资、旅游、休闲渡假的好去处。 村委会所辖20个自然村,居住有傣、布朗、彝、哈尼等多种少数民族,各民族也保留了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和手工艺。一年一度的傣历新年,被称为“东方狂欢节”,吸引了国内外不少游客,为当地的农民增加了不少收入;每逢婚嫁,事主都有打青棚、跳笙、唱山歌、吹唢呐等大闹三天三夜的习惯;当地的民间还有铁匠、篾匠、木匠等艺人,从他们手中精心打造出来的手工艺品,如刀具、篾箩等也是勘称一绝,深得广大群众和商家的喜爱。 这里的村民热情好客,这里的米酒香甜醉人,这里的商机充满无限,这里的大门随时敞开,时刻欢迎每一位来自远方的客人。 新农村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项目、规划,总投资10万元。内容包括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2、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六顺乡大荒坝村村情概况该村隶属于六顺乡高笕槽行政村,属于山区。距离村委会14.00公里,距离乡政府17.00公里。国土面积3.84平方公里,海拔1,060.00米,年平均气温19.20 ℃,年降水量1,200.00毫米,适宜种植咖啡、茶叶等农作物。该村属于其他贫困村。 自然资源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83.00亩(其中:田82.00亩,地101.00亩),人均耕地2.17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拥有林地2,762.00亩,其中经济林果地21.00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25亩,主要种植柑桔等经济林果;荒山荒地2,808.00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8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 。全村有18户通自来水。有18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1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100%和100%);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18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8户(分别占总数的100%和100%)。 该村到乡政府道路为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17.00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17.00公里。截止2008年底,全村共拥有汽车1辆,拖拉机17辆,摩托车4辆。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5户。 该村到2008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12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6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17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8.30万元,占总收入的35.82%;畜牧业收入7.20万元,占总收入的31.07%(其中,2008年内出栏肉猪90头,肉牛42头);林业收入4.80万元,占总收入的21.72%;第二、三产业收入1.20万元,占总收入的5.18%;其他收入0.47万元,占总收入的2.03%。农民人均纯收入2,302.00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1.20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人(占劳动力的9.5%),在省内务工6人。 人口卫生截止2008年底,该村有农户18户,乡村人口84人,其中男性43人,女性41人。其中农业人口84人,劳动力63人。该村以汉族为主,其中汉族84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84人;享受低保人员2人;享受五保人员1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乡卫生院, 距离村委会卫生所12公里,距离乡卫生院17公里。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六顺乡中心小学,中学生就读到六顺乡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17.00公里,距离中学17.00公里。截止2008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68人,其中小学生5人,中学生3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8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1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80.7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实行自行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财务公开。 3、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乡大荒坝村村情概况该村隶属于易武乡曼腊村委会,属于山区。位于易武乡北边,距离曼腊村委会8公里,距离易武乡政府23公里。国土面积1.59平方公里,海拔852米,年平均气温19.50℃,年降水量1,85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玉米、茶叶等农作物。 自然资源截止2007年底,全村有耕地总面积164亩(其中:田33亩,地131亩),人均耕地1.78亩,主要种植粮食等作物;拥有林地1,694亩,其中经济林果地68亩,人均经济林果地0.74亩,主要种植砂仁等经济林果;水面面积22.5亩;荒山荒地500亩。 基础设施截止2007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视、通电话五通,无路灯。全村有21户通自来水。有21户通电,有18户通有线电视,拥有电视机农户18户(分别占农户总数的100%、85.71%和85.71%);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21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14户(分别占总数的100%和66.67%)。 该村到乡镇道路为柏油路;村内主干道均为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0.01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5公里。全村共拥有拖拉机7辆,摩托车11辆。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33亩,有效灌溉率为100%。 该村到2007年底,农户住房以砖木结构住房为主,有18户居住砖木结构住房;有3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该村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1.0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64万元,占总收入的39.26%;畜牧业收入8.74万元,占总收入的25.16%(其中,2007年内出栏肉猪70头,肉牛51头);渔业收入1万元,占总收入的2.88 %;林业收入1.27万元,占总收入的3.66%;第二、三产业收入4.3万元,占总收入的12.38%;工资性收入3.69万元,占总收入的10.62%。农民人均纯收入1,438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等为主。全村外出务工收入3.69万元,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数7人(占劳动力的7.07%),在省内务工7人。 人口卫生截止2007年底,该村有农户21户,乡村人口99人,其中男性41人,女性58人。其中农业人口99人,劳动力49人。该村以彝族为主,其中彝族60人,其他民族32人。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5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3公里。到2006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99人,参合率100%;享受低保9人。 文化教育该村小学生就读到大荒坝小学,中学生就读到曼腊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0.20公里,距离中学5公里。截止2007年底,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9人,其中小学生7人,中学生2人。 村务公开该村到2007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21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179.5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该村公益事业建设未向群众统一筹资,无“一事一议”筹资额。2007年末集体总收入3.5万元,有固定资产25.5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粘贴公告、会议方式公开。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