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许伯建
释义

许伯建,名廷植,号蟫堪、阿植、补茅主人,生于一九一三年,卒于一九九八年。生前为民革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书协副主席、顾问、重庆诗词学会顾问等。

抗战期间,重庆作为陪都,成了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书坛泰斗郭沫若、沈尹默、于右任、潘伯鹰等全国名家云集重庆,而这些书法家同时又是诗人、文学家,他们在重庆成立了著名于大后方的文学团体《饮河诗社》。章士钊、沈尹默、乔大壮、江庸、俞平伯、朱自清、叶圣淘、高二适、潘伯鹰、郭绍虞、缪钺、沈祖棻、唐圭璋、萧涤非、何鲁等知名人士都是该社社友,1942年伯建先生经伯鹰先生介绍加入了《饮河诗社》,在社友中与章士钊、沈尹默、乔大壮、江庸、陈匪石、吴宓、叶石荪、曾履川、吴稚鹤、曾小鲁以及谢稚柳、李天马、黄稚荃诸先生更加稔熟。后来,该社在上海成立理事会,伯建先生亦当选为理事。

红岩雅集

一九四三年春,饮河社友在重庆红岩村当时的农民银行举行「春稧诗会」,到会的有靳志、张总祥、沈尹默、潘伯鹰、乔大壮、江庸、刘禺生、曹纕蘅、曾履川、沈羹梅、吴稚鹤、徐曼略、曾小鲁、李次贡、顾翊群、陈方、陈仲陶、钱问樵、谢湛如、陈其采、王幼遴、冒孝容诸先生,以刘禺老年七十为「祭酒」,而伯建先生与如皋冒孝容先生均三十岁,是座中最年轻的。席间以杜工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分韵,伯建先生得「好」字,因填《宴请都》词一阕:「暂谢京尘扰,收梅雨,倚云萝岫闲到。华榱并席,危栏一角,障空烟渺,青青望极汀洲,寄情向红岩坐啸,问意中如此天涯,江山几供文藻。今朝美聚东南,华颠耆宿,白袷人少,雄关枕黛,清江饶绿,万螺争笑。军麾白羽频传,看挥尘,兰言更饱,定后期,觞咏承平,披襟自好。」在三十三年后,即一九七六年,民革诗社在红岩纪念馆集会。先生旧地重游,感慨颇多,因填《临江仙》一阕:「绿送嘉陵春易晚,山堂满座耆英。咏觞曾不羡兰亭,倚风花并舞,穿树鸟吹笙。三十三年谁尚健?发华来对峰青。红岩高处听江声。眼中前后浪,心上古今情。」追忆当年盛况,感念那时参加诗会的前辈和老友大多已经作古了。

孤桐赠字

1946年8月,原中央银行副秘书长曾履川在罗家湾“颂橘庐”寓所宴客。赴宴者有章士钊(字行严,号孤桐)、陈铭枢、沈尹默、乔大壮、沙孟海、曾竹韶、黄墨谷(女)夫妇、潘伯鹰、许伯建等。席间,词人黄墨谷请章士钊书写条幅,许伯建也向章老求墨宝。章士钊一时未允。潘伯鹰在旁对章老说:谁能背诵您的诗词,就先给谁写!许伯建听了这建议,立即背诵了当时章在《新民晚报》副刊登的鹧鸪天词:“大字雄奇小字腴,黄庭亲见写成初;匆匆二十年华过,犹记榕阴卷袖余。郎意苦,父书芜,魏公援手旧模糊,伤心老滞秦关客,却答文姬陇上书”。章士钊听后很高兴,即将此词同时书写两幅,分赠黄墨谷、许伯建。但不幸在1949年重庆“九·二”火灾中被烧。先生痛心,于1952年书函托潘伯鹰转章老补书。当时章士钊于寓居香港,接潘转信及时为许伯建补书被烧原词,同时作鹧鸪天三阙答许伯建,其词曰:退笔如山杮叶枯,先生少贱艺终疏!怜他人老书难老,惭愧书家五不书。从故我,看今吾,一生多事苦枝梧。祝融扫却涂鸦了,又劝神仙饲蠹鱼。小小罗家湾酒溢巵,西游东下又西时。饶他一代扶轮手,幻出文章跌宕奇!些小事,万千思,秦关摇扎本文姬,父书满屋曾难抵,幽愤穹庐四字诗。一纸肖娘杳不存!廿年匆过事重论;潘郎清润终须老,又况当年父执尊?人异境,梦同温,惮烦许子不忧烦,料应风雨高楼夜,海气昏昏鬼撼门。

书法东渡

一九五六年,文化部决定组织「中国书法研究社」,这个可算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前身的组织,由当时还健在的前清翰林陈云诰任社长,章士钊、溥雪斋为副社长,张伯驹为总干事,郑诵先为驻会秘书。第一批社员有五、六十人。四川五人:谢无量、刘东父、许伯建、伍莹、蓝菊荪。

一九五七年,文化部和对外友协组织中国书法研究社社员作品赴日本东京展出,这是中日书法交流史上第一次大型交流展览。研究社八十余名社员送来作品四百余件,在颐和园长廊进行评选,选出入展作品一百件,伯建先生的行书条幅入展。在日本展出引起轰动,参观者达三十多万人次。当时,日本最有名的书法刊物《书品》第八十六辑为此出了专号,其作品被日本帝国博物馆收藏。

学书传道

先生书法以行草为主,法宗「二王」。对《集王圣教》和《兴福寺半截碑》及《十七贴》等都曾细心临摹。他临书讲究形神兼备,强调悟性,精于笔法,注重个性与晋唐气韵的有机结合。创作上形成了自己不激不厉、平和典雅、极富书卷气的风格。

先生还雅好金石,对两汉印章和周秦古玺亦深有研究。喜以钟鼎文入印,力求古趣、雅正,为潘伯鹰、吴宓先生所激赏。潘先生曾请他治印数方,后收入《玄隐庐录印》一书。

1962年先生因病退休,因而躲过十年浩劫。这段时间他足不出户与《兰亭》朝夕相伴,临摹各种版本的《兰亭》就达一千七百多通。并对仰慕登门弟子细心指导,后生林立,成为重庆书协中坚力量,如:夏昌谦、缪经论、孙小平、苏大椿等。

许潘情深

许伯建与潘伯鹰的交游即在40年代初期,当时天津出版的《世界日报》也迁来重庆。《饮河诗刊》便在《世界日报》副刊上一周一期刊出来,由潘伯鹰先生主编。伯建先生早慕潘先生的才名,当年二十九岁的他将自己的两首诗寄给了潘先生。一周后诗刊出,潘先生登门造访。二人在重庆市道门口咖啡厅第一次见面,交谈甚欢,相见恨晚。几天后,伯建先生回访了潘先生,从此,二公逐成莫逆,可谓以文会友典范。

一九六六年潘先生重病弥留之际,仍念念不忘老友,而伯建先生则为了见老友最后一面,不远万里由重庆赶往上海与潘先生诀别,他们深厚的友谊成为文坛、书坛佳话。著名文史掌故作家郑逸梅把这则故事记录下来先后发表在“书法报”、《中国书法》等刊物上。先生亦在《补茅余韵》中也详细的纪录了此事。

好友品评

上海李天马先生评论当代书法家时,把伯建先生的小楷和郑诵先先生的擘窼大字作了一个有趣的比较,称赞当代书坛一大一小都是四川人。那就是郑诵先与许伯建,「郑愈大愈妙,许越小越精」。

吴宓先生则评其为:诗词书法篆刻之艺术三绝之雅士也。

上海谢稚柳评曰:余甞闻怀宁潘伯鹰数称伯建才藻花爤,未得瞻近。客腊同里蒋峻斎过渝州,得相会合,于其斎头获睹斯卷,云露玉屑,艶逸飘渺,再三读如解饥渴。犹憾伯鹰为绍介之晚耳。

上海潘伯鹰评曰:我有过举,伯建恕之,我有急难,伯建援之,人有訾謷者,伯建辩之。葢其为人之好文而和众,观其诗,读者考言以验事,其于温柔敦厚之教犹有所致疑否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1 15:0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