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州草编 |
释义 | 徐州草编简介徐州处在黄河、淮河中间地区,盛产小麦、玉米、稻子等作物,所以草编是其编织工艺的主要种类。草编原料广泛,不仅仅限于草本植物,而且还包括部分木本植物的枝条。其工艺也并不仅限于“编”,同时也兼用其它多种辅助工艺。但在习惯上仍通称为草编。 徐州草编历史徐州的苇箔编织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朝时期,沛县的“五里三诸侯”之一的周勃,就是打苇箔的出身。所以现在沛县师楼仍是徐州有名的毛窝子村,编织的苇箔,每年都大量出口日本。另外,用芦苇编织的席、篓、折子、毛窝等,也都品种多样,工艺独到,具有鲜明的地方持色。 在徐州农村,几乎家家都有编织能手,所以用高粱秆子串的馍筐、锅盖、筚子、灯笼、扫帚等随处可见;用白腊条和紫穗槐编的筐、篮、粪箕等用具应有尽有。姑娘们一边编织,一边对唱歌谣:“七大姑、八大姨,闲来无事不起集。你削条子我编筐、她剥苇子我打席……”她们的创造性劳动,给廉价的草木赋以旺盛的生命力。 徐州草编工艺草编原料大多经漂洗、薰蒸等工艺处理后才可以用来编织,也有将原料事先染上颜色再编织各冲图案的,还有的是编好后再加印装饰花纹的。由于草织品具有柔软、轻便、不传热、不吸水的持点,加之编工精细,造型、图案美观,深得人们喜爱。 以原料品质取胜的不光有麦秆、茅草,还有柳条和玉米皮。柳条质地细腻、坚实、柔韧,脱皮后色泽洁白,无毒无臭,能洗涤,适于制作各种日用盛器,如箱子、簸箕等。玉米皮经熏白以后,柔软坚韧、洁白整齐,是编织地毯、席子、提包、座垫、吊篮的上好材料。草编的基本手法为“二纹”编织,另外还有钉串、包缠、拧、卷、贴、绣、割等方法。富有创造才能的民间编织艺人,都非常善于创造和运用多种不同的编制工艺来体现术的形式规律,将实用和审美统一了起来。 另外,邳州盛产蒲草,用蒲草编出的蒲苫子、蒲包被广泛应用在物品的包装、撤运上。但是用蒲草编的一种蒲扇,由于电扇已进入干家万户而逐渐消失,近几年已经很难见到了。 农民们从事编织,总是有很好的心境。夏夜,一边乘凉一边乘兴编织。他们不用模具,不用量具,全凭一双巧手。所以不能不说,农民们火红的日子全是用他们自己的双手辛勤编织出来的。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