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英瑾
释义

简介

徐英瑾,1978年生,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专长为分析哲学史、心灵哲学以及分析哲学与欧陆哲学比较研究。其博士论文《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获得2006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

教育经历

1996、2-1999、7 上海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哲学系代管)读本科

1999、7-2002、2 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硕士

2002、2-2004、7 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专业博士

工作经历

2004、7-至今 复旦大学哲学系任讲师、副教授 留学经历

2002、6-2003、6 在罗马慈幼天主教大学做访问学生

主讲课程

古希腊哲学、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心理学哲学、西方语言哲学、哲学系专业课

发表论文

[专著]《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论文]与张庆熊、周林东合著·《二十世纪英美哲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徐英瑾负责五个章节,分别关于达米特、杜威、普特南、戴维森、罗蒂等哲学家,总计10万字);

[论文]《维特根斯坦关于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之间的“第三种可能性”的思考》·《复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五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6年第十二期转载;

[英语论文]“Is the Insistence on the Continuity between Philosophy and Empirical Knowledge Tenable?—Dewey Vs Wittgenstein”·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3,No.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1月·页71-79;

[论文]《维特根斯坦关于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之间“第三种可能性”的思考》·《复旦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五期·页49-56;

[论文]《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之谜》,《复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一期·页78-86;

[论文翻译]《维特根斯坦对于经验的现象学再现》(翻译)·《世界哲学》·2004年第1期·页48-56;

[书评]《维特根斯坦的<大打字稿>》·《中国学术》·总第十七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10月第一版·页310-324;

[论文]《<逻辑哲学论>处理“颜色不相容问题”的两条道路》·《哲学门》·2003年第一册·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2月第一版·页129-153。

[论文]《维特根斯坦面向“现象学”的哲学转型——从<逻辑哲学论>到<略论逻辑形式>》·《哲学门》·2005年第一期(总第十七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一版·页117-146。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9:4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