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徐礼智
释义

徐礼智: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人。

积累知识 勤奋钻研

伴随着新中国的阳光,徐礼智青春的热血洒在了三尺讲台。1949年,徐礼智从大竹师范学校毕业,1950年2月来到了渠江一小,负责学校的账务和现金出纳,管理学校的伙食团,每星期还上16节课。由于他工作努力,勤于钻研,1954年初,他被调到县教育局从事教育视导工作。

然而,政治运动的风潮使年轻的徐礼智受到了沉重的挫折。1958年,因为他的一个弟弟曾经读过国民党的航空学校,后下落不明,他被错误地划定为“极右派”,直至失去工作,失去人身自由。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徐礼智获得新生。恢复工作之后,他来到偏远的渠县屏西小学从事教育工作。

从年轻时候起,徐礼智就注重知识积累、资料积累,可惜许多的资料和书稿被遗失了。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为了报考哲学研究生,徐礼智利用业余时间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写出了30多万字的《马克思主义的特点》一书,后被人烧毁了,他的上千册书籍也不知去向。

改革衡制 为国做贡献

提到今天的量衡制,我们都知道十两为一斤。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衡制的施行,还有徐礼智老人的一份贡献。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实行的是十六两为一斤的衡制,人们日常生活和学校教学很不方便,迫切需要有一种新的衡制来替代。

1953年初,徐礼智写信给政务院(现在的国务院),结合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衡制问题,建议政务院在全国实行十进位衡制。政务院很快给他回信,高度称赞他的建议,并告诉他,他是第三个向政务院提出这个建议的人,前面有一个盐商和一个中药药剂师提出了同样的建议。政务院经过充分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于1959年6月25日开始,在全国统一实行了十进位衡制。

据徐礼智回忆,在新的衡制施行后,政务院向他们颁发了一个证书,可惜的是,他是在别的资料上看到这个信息的,至今无缘看到这个珍贵的证书。但是,只要提到这件事,徐礼智脸上总会洋溢着幸福。

醉心著述 再续晚年精彩

昔日孜孜不倦的青年,如今已是八旬高龄,但徐礼智仍然著述不断。

1984年以来,徐礼智的多篇文章在国家级权威杂志上发表。1984年《辞书研究》第2期,刊登了《浅谈小学生词语手册》,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1986年《辞书研究》第6期发表了《对小学生语文词典的设想》,该篇论文获得1986年渠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徐礼智老人生活平淡,对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1988年5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徐老师的《常用汉字四字经》一书。1991年3月,重庆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三千常用字教学手册》,成为市场的畅销书。2004年,徐礼智把教学中遇到的学生常见的错别字加以研究、整理、编辑,完成了《别字先生手册》一书,2004年第一次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后,深受读者欢迎。该书针对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中的混乱和错误而编写,从误读、误写、误用三个角度,对语言文字使用的不规范现象予以梳理、指正,是人们日常学习语言文字的工具书。2008年4月和6月,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辞书出版社两次将徐礼智的专著《错别字手册》再版发行。

徐礼智的执着追求精神,丰富了晚年生活。如今,他正在编著一部《中国歇后语大全》。他用了10年功夫,搜集了全国各地的歇后语专著106种版本,他把120多万条歇后语经过筛选、归类、编辑,形成拥有18万条的中国歇后语大全,成为迄今为止全国拥有条数最多的歇后语专著。

风雨中,人生就是一首歌。徐礼智在创造和积累中展现了人生的价值,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出几本书,为社会奉献更多的知识财富。他总结了人生八项信条:“与学习结不解缘,借师友作它山石,以求知作归属地,与健康订百年交,同困难作殊死战,视失败为新起点,和时间作长途赛,悬目标作里程碑。”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4 11:4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