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汇平 |
释义 | 人物简介徐汇平,天文学家。从事太阳黑子观测描绘及资料归算处理,为我国积累了第一批现代太阳黑子资料;是我国最早使用天文望远镜以现代天文学方法从事太阳黑子观测和研究的天文学家之一。 人物生平徐汇平,字允如,1907年9月2日生于山东益都县(现青州市)北城镇东北门,满族(正白旗),原籍吉林省长白山附近。清代初叶,全国各地建驻防城,约雍正年间移居山东益都。徐汇平的父亲靠清廷薪俸维持生活,到民国初年仍靠月薪度日,但数目很微,由于既无土地又无恒产,故家中生活十分清贫。徐汇平十六七岁在海岱中学读书时,早晚要帮家里糊火柴盒、编织发网,挣钱补充家庭生活,夏收和秋收季节去地里捡麦穗、豆粒,帮助家庭糊口。贫困伴随徐汇平度过了少年时代。 海岱中学的前身是闻名遐迩的海岱书院。那是清朝光绪皇帝朱批交户部、工部核查批准,在益都北城创建的第一座旨在培养人才的学府。徐汇平在海岱中学英语专修学校毕业后,在益都英语夜校当了一段英语教师,但生活仍难以维持。1926年,19岁的徐汇平只身来到青岛投奔在青岛工商局当小职员的大伯父。当年7月,巧遇胶澳商埠观象台(青岛观象台当时的称谓)招考练习生,徐汇平报名应试,被录用。他学习刻苦,工作勤奋,进步很快,1928年练习生毕业,任观测员,1930年任技佐,1932年任技士,1937年曾兼任天文磁力科科长。1926年10月2日至11月30日徐汇平作为天文助测员参加了第一届万国经度测量。1932年徐汇平与益都北城镶白旗人吴真结婚。1933年10月1日至11月30日徐汇平参加了第二次万国经度测量。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8月14日晚,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下达立即撤离的紧急通知,青岛观象台再次被日本人占领。徐汇平携眷属返回益都。1938年初徐汇平只身返回青岛。1939年通过朋友刘靖国介绍到青岛市立中学任物理教师,后又在青岛市立女中任数学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徐汇平不论白天夜晚,年节假日,兢兢业业,克尽心力,辛勤工作,教学成绩突出。1940年1月至12月经业师蒋丙然介绍,徐汇平到北平华北观象台工作,主要是编辑天文年历,另兼技术人员天文课,讲授球面天文学等。1941年1月至1945年5月,徐汇平在南京工作4年,期间每年要去上海徐家汇天文台和佘山天文台进行考察和实习。1941 年9月21日曾携带20cm反光镜三面,定天镜一架,小赤道仪一架等进行日冕摄影、相切时刻、爱因斯坦效应等课题,可惜天不作美,薄云掩映,虽有成绩,有报告,但不理想。徐汇平在南京的4年,由于物价猛涨,加上日本侵略军的蹂躏,整天生活在苦难和恐怖之中。1945年6月徐汇平接蒋丙然书信之邀,携妻子及儿女到北京,投奔当时任华北观象台台长的蒋丙然,在该台历数科任技正,兼科长。 技术成就1945年日本投降后,徐汇平赋闲在家,生活极为困难,为养家糊口,能卖的物品都卖了,还要靠借钱买玉米面,后来听说锦州飞机场需要一个懂气象的人,每天提供气象数据,徐汇平在朋友资助下便去了锦州空军测候台,根据测候数据做点简单计算,因工作太简单,徐汇平只在那里呆了半个月便又返回北平,利用这一时间编辑了一本《节候通书》,托朋友向重庆中央气象台推荐,但未得录用。1946年6月,经蒋丙然介绍,徐汇平由北平回到青岛观象台天文科工作。青岛观象台仪器设施在抗日战争期间遭到日本侵略军的严重破坏,赤道仪、子午仪等都已破烂不堪,徐汇平整修仪器、制定规划、采购设备,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恢复了观测工作,这使矢志中国天文事业的徐汇平感到无限欣慰!1947年9月,徐汇平因故离开青岛观象台,去青岛文德中学任专职数学教师。1948年9月至1949年6月任该校教务主任。 1949年6月后,徐汇平继续留在文德中学,他在教学岗位上工作细致,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业务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经常受到校方的表扬和奖励。1954年被评为青岛市优秀数学教师。为充实高校师资力量,有关方面将他调到济南山东师范学院任数学教师,职称定为讲师,除教数学外,还兼函授数学课,也为学校的教师进修上数学课,还经常独自或带领青年教师到泰安、博山等地授课或辅导。徐汇平在这一段教学生涯中编写了一本《概率论》及多本数学讲义、辅导材料、学习指导,还发表了多篇数学论文。这段时间他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充实,正如他所说的:“离开了心爱的天文工作,逐渐又熟悉了学校的教学工作,给年轻学生上课,为培养孩子们成才,心里也坦然了。” 徐汇平的业余爱好有两项:书法与象棋。楷书、行书、小草、大草写得都非常好。下象棋是他的主要业余活动,而且是高手。经常学习棋谱,研究棋式,在南京时常与名手对弈,各有输赢。据徐汇平之子徐达回忆:“记得有一星期天,我们去趵突泉玩,父亲看到一个在地摊上摆棋式的(也叫残局),就站在那里看了一会,然后就与那人对弈,走了几步后,那人就紧张起来了,又走了几步棋,大概快见分晓了,那人轻声对我父亲说,我也仅是在此谋生,请帮帮忙,两人笑了笑就不再下了。当时还有不少围观的群众,我知道那人是认输了,当然父亲是不会要他的钱的。” 由于多年来在校内校外的教课任务都很繁忙,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初“困难时期”,营养不良、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缠身,左眼动脉硬化已使他视力低下,因此在1965年1月提前退休。1967年8月19日因重感冒引起的脑溢血而与世长辞。享年60岁。遵照夫人吴真的意愿,不留骨灰,将骨灰撒入黄河。吴真于2002年3月15日病故于吉林,遵嘱将骨灰撒入松花江中,松花江的水与黄河的水都将汇合于大海之中,这对患难夫妻也算相聚了。 徐汇平在任练习生期间,其导师是台长蒋丙然及天文磁力科科长高平子(即高均),主要学习现代天文理论及天文观测,具体工作是观测太阳黑子及其经纬度测算等。徐汇平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现代天文学家,他从1926年到1937年在青岛观象台连续观测研究太阳黑子达11余年,为我国积累了第一批现代太阳黑子资料。他在“青岛观象台之太阳黑子观测”一文中,就太阳黑子的观测方法、仪器的调整、经纬度的测定、面积的测量、统计图的绘制等从原理到方法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近12年的连续观测中,他对所发现的奇特黑子进行了分析研究,从1925年10月20日到1936年12月2日,面积在1000单位(太阳半球面积的百万分之一为一单位)以上的大黑子共出现28群,其中1926年1月24日的大黑子面积达3000单位,寿命最长;连续经历日面达五周的一群、四周的三群、三周的九群;对分散最远的黑子、蔓延最长的黑子群以及出现于高纬度和赤道上的黑子、生长速度最快的黑子群,都一一作了统计分析和研究,为我国太阳黑子的观测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简历1907年9月2日 出生于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北城镇东北门满族家庭,正白旗人。 1923~1926年 在海岱中学英语专修学校毕业,就教于山东(益都)青州英文夜校。 1926年7月 考入青岛观象台当练习生。 1926年10~11月 参加第一次万国经度测量,任助测员。 1928年7月 在青岛观象台练习生毕业,任观测员。 1930年6月 任青岛特别市观象台技佐。 1931年4~5月 赴佘山天文台实习。 1932年9月 任青岛观象台技士。 1933年10~11月 参加第二次万国经度测量。 1934年9~11月 赴青岛即墨边界测量经纬度。 1937年 兼任青岛观象台天文科科长。 1937年8月 抗日战争爆发,奉命疏散,携家返回益都。 1939年 在青岛市立中学及市立女中任物理、数学教师。 1940年 在北平华北观象台编辑天文年历,兼天文课讲师。 1941年1月~1945年5月 在南京工作,期间每年去佘山天文台和上海徐家汇天文台考察和实习,1941年9月赴汉口观测日全食。 1945年5月 在北平华北观象台编历。 1946年2月 到沈阳、长春等地考察日本天文气象设施。 1946年6月~1947年8月 在青岛观象台工作。 1947年2月~1954年 在青岛文德女中教数学、后任教务主任(1948.9~1949.6)。 1954~1964年 在济南山东师范学院,数学教师,职称讲师。 1965年1月 在山东师范学院因体弱多病提前退休。 1967年8月19日 病逝于济南,骨灰撒入黄河。 主要论著1 徐汇平.青岛观象台之太阳黑子观测.中国天文学会会报,1930,7 2 徐汇平.几个重要天文现象的观测.中国天文学会会报,1931,8 3 徐汇平.几群特殊的太阳黑子.中国天文学会会报,1937,14 4 徐汇平.近十二年青岛观象台所见之奇特黑子.宇宙,1938,8(7~8) 5 徐汇平.日冕光度与色.宇宙,1939,9(1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