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徐福东渡传说 |
释义 | 基本信息文化遗产名称:徐福东渡传说 所属地区: 浙江· 象山 ·慈溪 遗产编号:Ⅰ—41 遗产类别:民间文学 申报日期:2008年 申报人/申报单位:浙江省象山县、慈溪市 遗产级别: 国家 传说起源徐福东渡传说,起源于秦始皇求长生不老,方士徐福求仙人不得而东渡日本的故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王朝。第三年(公元前219)在封禅泰山之后,为求长生不老,东游海上希冀遇仙山而未得。方士徐福上书言“说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史记》)于是秦始皇“遗徐福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徐福先后在渤海、黄海一带寻觅“仙山”,而未得。公元前210年冬天,秦始皇南巡,丞相李斯、皇子胡亥随行,过钱塘江,“上会稽祭大禹”。徐福获悉,恐事泄遭戮,即离象山蓬莱山远航,转折至亶州,即今所谓日本。 影响范围作为徐福东渡的出发地点——达蓬山,位于慈溪龙山、三北一带,山上有摩崖石刻、秦渡庵等历史遗迹。徐福传说,流传范围广,在国内很有影响,在日本、韩国也有多种传说,在日本徐福东渡上岸的地方有32个,故事有56个;在慈溪的传说达40个,影响很广。 徐福东渡开中日文化交流之先河,缔造了中日交流友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徐福把秦代文明传入日本,促进了日本社会由绳纹(原始)文化向弥生(用铁器耕作)文化的飞跃,徐福在日本被称为“农耕神”“蚕桑神”和“医药神”。徐福传说对移民文化研究有重大历史价值。日本前首相羽田孜(自称徐福后代)曾带队来慈溪三北一带寻根,日方友好人士与中方合资建有徐福记念馆,为中日两国的传统友谊续写了佳话。 保护价值但由于徐福东渡传说是一种依靠口头传承的民间文学,因此在现代生活和冲击下,日渐衰微。目前慈溪市和三北镇两级政府对徐福东渡传说的保护十分重视。1995年成立徐福研究会,出刊《达蓬寻踪》专刊,出版《达蓬山与医莱仙岛》、《达蓬之路》等资料集,编印《达蓬之路-徐福与慈溪达蓬山》、《达蓬山与蓬莱仙岛-徐福东渡故事》、《徐福东渡歌词集》等;举办徐福东渡文化艺术节;保护徐福东渡,摩崖石刻等历史遗迹;投入350万元奖金拍摄电视连续剧《徐福东渡传奇》等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