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大观圣作碑
释义

河南大观圣作碑

现立在新乡市红旗区政府院内的《大观圣作之碑》是一块反映北宋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的一块碑刻,因这块碑是用宋徽宗赵佶“瘦金书体”所书,因此极具艺术价值。

该碑的碑文是宋徽宗赵佶所作,当时的书法博士李时雍摹写上石后,由石工刻成的。额上“大观圣作之碑”六字是北宋奸相蔡京所写。碑高4.47米,宽1.24米,厚0.42米,额的上部及碑两侧刻有“二龙戏珠”和花草组成的图案,碑体高大,刻工精细。

《大观圣作之碑》因为是立于北宋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又是皇帝撰文书写,故称“圣作”,距今已近千年,又因它的内容是皇帝为学生制定的八条“行为准则”,故又称《御制学校八行八刑碑》,是研究宋代学校制度的宝贵实物资料。

所谓“八行”,即“孝、悌、忠、和、睦、姻、任、恤”,能够实行的给以奖励,不能实行的予以惩罚。对于“八行”的内容,碑文作了具体解释。事父母好的为孝;对兄弟好的为悌;对妻子娘家人好的为睦;对母亲和祖母娘家人善的为姻;对朋友有信任的为任;对邻里及附近人善的为恤;知道君臣之间的大义是忠;明白道义和利益之间的区别为和。宋朝政府按照这“八行”实行三舍,即上舍、中舍、下舍进行升降和授官。对于“八行”全备的可以推荐进入“太学”,免试入“太学上舍”,并且脱去平民服装可以做官,“优加录用”。

碑文中对“八刑”的每一条也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说明。学生若犯了任何一刑都要受到惩处。若犯了前四条就永远取消其入学资格,若犯了后四条则罚若干年不得入学。正因为该碑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宋代学校制度的实物资料,所以清代学者说:“今碑所录八行及三舍之制较史为详。”

书法

大观碑,更重要的还有其书法价值。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庸、奢侈、怯懦的皇帝,但他能书善画,在艺术上造诣很深。他非常重视晋唐以来的墨迹,曾汇集前人书札刊《大观帖》传世。他自己又以“瘦金体”著称于世。

宋徽宗的书法先学初唐薛稷、薛曜兄弟(薛氏均师其舅褚遂良),后又学同时代书家黄庭坚。徽宗信奉“书贵瘦硬”的古训,用笔源于薛氏,结体笔势取法于黄,将他们清瘦恣纵的特色加以融贯,又吸取画坛前辈的笔法,并揉人工笔院体画的勾线功夫,创造出新体楷书“瘦金体”,亦称“瘦金书”。徽宗所作楷书瘦金体笔道瘦细有弹性,运笔挺劲犀利,具有秀美洒脱的风骨。其结体特点为抑上扬下、抑左扬右。笔画尖削,行笔细劲,尾钩锐利。横竖起笔如利切人,撇捺的末端如竹叶形。整体感觉剑拔弩张,斩钉截铁,体现出运笔的力度并具有行书的舒畅风貌。字体多呈长方形,上半部紧凑,重聚散,右下部多开张,圆满秀丽。这种中宫内收,四面开张的字体造型,带有一种锋锐迫凑的强烈感及明显的飞动效果。并把长锋狼毫的弹性及提捺强调到突出地位。通篇则重法度,写作态度一丝不苟。其特点在于:“点画瘦劲冲融,粗细殆无变化。细细审视,每一个字都有其一二纵笔作全字的主笔,只是长横的末端多加顿挫,悬垂之势的竖画末端,亦如是。其捺笔的末端则呈柳叶状。这些,均为赵佶“瘦金体”的特点,“瘦余体”的结字造型遵循抑上扬下,抑左扬右、抑内扬外的一般结字原则,但方口形的字和偏旁如“口”、“里”、“昆”、“皇”、“东”等,一般呈偏状,取横势;而“月”“目”、“日”竖画长横画短的字则格外强调竖画的纵势。这样的结体,恰恰由瘦劲的线条所构成,遂显出其清越绰约的风流姿态,挺拔脱俗的儒雅神采。

《大观圣作之碑》为什么要由李时雍摹写上石呢?这里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当时此碑是宋徽宗赵佶为学校制定的典章制度,作为皇帝的赵佶是不可能一块一块都去书写上石的。第二,李时雍以书法绘画名于当时,为书法博士。据说能襟袖濡墨走笔大字,皇帝曾下令以绛纱封臂,没有圣旨不许书写。《大观圣作之碑》下是经过皇帝特批才由李时雍临时成的。

《大观圣作之碑》有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现为河南重点保护文物。

碑文

学以善风俗明人伦,而人材所自出也。今有教养之法而未有善俗明伦之制,殆未足以兼明天下。孔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盖设学校置师儒所以敦悌,孝悌兴则人伦明,人伦明则风俗厚,而人材成刑罚措。朕考成周之隆教万民而宾兴以六德六行,否则威之以不孝不悌之刑。比已立法保任孝悌 睦任恤忠和之士,去古绵邈上非里选,习尚科举,不孝不悌有时而容,故任官临政,趋利犯义,诋讪贪污无不为者,此官非其人,士不素养故也。近因余暇稽周官之书,制为法度颁之校学,明伦善俗,庶几于古。

诸士有善父母为孝,善兄善弟为悌,善内亲为睦,善外亲为 ,信于朋友为任,仁于州里为恤,知君臣之义为忠,达义利之分为和。诸士有孝悌睦 任恤忠和八行见于事状著于乡里, 邻保伍以行实申县,县令佐审察延入县学,考验不虚,保明申州如令。

诸八行孝悌忠和为上,睦 为中,任恤为下,士有全备八行,保明如令,不以时随奏入太学免试为太学上舍,司成以下引问考验较定不诬申尚书省取旨释褐命官,优加拔用。

诸士有全备上四行或不全一行而兼中等二行,为州学上舍上等之选,不全上二行而兼中等一行或不全上三行而兼中二行者,为上舍中等之选,不全上三行而兼中一行或兼下行者,为上舍下等之选,全有中二行或有中等一行而兼下一行者,为内舍之选,余为外舍之选。

诸士以八行中三舍之选者,上舍贡入,内舍在州学,半年不犯弟二等罚,升为上舍,外舍一年不犯弟三等罚,升为内舍仍准上法。

诸士以八行中上舍之选,而被贡入太学者,上等在学半年不犯弟三等罚,司成以下考验行实闻奏,依太学贡士释褐法,中等依太学中等法待殿试,下等依太学下等法。

诸士以八行中选在州县,若太学皆免试补为诸生之首选,充职事及诸斋长谕。诸以八行考士为上舍上等,其家依官户法,中下等免户下支移折变借借身丁,内舍免支移身丁。

诸谋反谋叛谋大逆(子孙同)及大不恭诋讪宗庙指斥乘舆为不忠之刑,恶逆诅骂告言祖父母父母,别籍异财供养有阙,居丧作乐自娶释服匿哀为不孝之刑;不恭其兄不友其弟姊妹叔嫂相犯罪杖为不悌之刑;***略人放火强 若窃盗杖及不道为不和之刑。谋杀及卖略缌麻以上亲 告大功以上尊长小功尊属若内乱,为不睦之刑;诅骂告言外祖父母外姻有服亲若妻之尊属相犯,至徒违律为婚,停妻娶妻,若无罪出妻,为不 之刑;殴受业师,犯同学友,至徒应相隐而 告言,为不任之刑;诈欺取财罪杖告嘱 邻保伍有所规求避免或告事不干己,为不恤之刑。

诸犯八刑县令佐州知通以其事目书于籍报学,应有入学,按籍检会施行。

诸士有犯不忠不孝不悌不和终身不齿不得入学,不睦十年,不 八年,不任五年,不恤三年,能改过自新不犯罪,而有二行之实, 邻保伍申县,县令佐审察听入学,在学一年又不犯弟三等罚,听齿于诸生之列。大观元年九月十八日资政殿学士兼待读臣郑居中奏乞,以御笔八行诏旨摹刻于石,立于宫学,次及太学辟 天下郡邑,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奉御笔 臣礼部尚书兼侍讲久中,令以所 刻石

通直郎书学博士臣李时雍奉敕摹写,承议郎尚书礼部员外郎武骑尉臣葛胜仲、朝散郎尚书礼部员外郎云骑尉臣韦寿隆、承议郎试尚书礼部侍郎学制局同编修官武骑尉陇西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紫金鱼袋臣李图南。

朝请郎试礼部尚书兼侍讲实录修撰飞骑尉南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 紫金鱼袋臣郑久中。

太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上柱国魏国公食邑一万一千二百户食实封叁千捌佰户臣蔡京奉敕题额。

河北大观圣作之碑

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赵佶撰并书,蔡京题额。高 378厘米,宽 140厘米。原在乾县文庙,1962年入藏河北省博物馆。

历史价值

大观是宋徽宗赵佶的年号。

终宋之世,抑武扬文,自开国帝赵匡胤起,便多用力于文治,赵佶秉承了这种遗风,大观元年即1107年3月,他开始推行一项与文治配套的新政,下诏以八行取士。

所谓八行,即“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悌,善内亲为睦,善外亲为姻,信于朋友为任,仁于州里为恤,知君臣之义为忠,达义利之分为和”,有此八行的学人,进学可获得优惠政策和奖励,比如“凡有八行实状,乡上之县,县延入学,审考无伪,上其名于州”,“苟备八行,不俟终岁,即奏贡入太学,免试补为上舍”,等等。同时又制定“不忠、不孝、不悌、不和、不姻、不睦、不任、不恤之刑”,诸犯八刑者,也要接受相应的惩罚。

八行八刑新政主要关乎学人命脉,当年9月,就有大臣奏请将“诏旨摹刻于石,立之宫学,次及太学辟雍天下郡邑”,转年刻石相继立于各地,新政的内容于是快速传布。

记载八行八刑新政内容的刻石,就是大观圣作碑。

这样的碑石当年遍布宋境,如今存世数量非常稀少。于河北省出土的两块,一块在赵县,一块在平乡县。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7 20:36:11